运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21-01-07 14:29福建省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薛忠滨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道德

■福建省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 薛忠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与教学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小学生不光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正是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载体。道德和法治学科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与其说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倒不如说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方法,它是导人向善、催人成才的必要学科。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一、运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际意义

(一)接受度高,理解更快

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将课本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得更快,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效率。

(二)搭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桥梁

情境的创设打破了日常生活和教材知识的界限,使学生认识课本内容是有实用性的,对实际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这种形式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知识结合实际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建立学以致用的习惯和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大大提升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各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认识,在遇到类似的实际情况时能做出正确的行动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全人格。

二、运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充分利用同理心

情境教学的突出优势在于其生动性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密切性,这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建立同理心,从而加强教学效果。因此,情境的创设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大优势,使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贴合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立即产生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联想,认识到所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实际行动相符的,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正确选择,而不是将课本知识只视作纯粹的知识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期结束了,同学们回到了学校,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五年级意味着同学们又提升了一个年级,成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所提升,同时同学们也成长了,应当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安排。那么,在新的学期,要如何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在课余时间里想要做什么事情?应当如何将想做的事情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呢?”由于这个情境结合了学生当前的实际状态,学生十分有代入感,立即会被拉入课堂的节奏中,跟着教师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产生反思,这个课堂导入的效果就会非常良好。而在完成这堂课的学习后,学生也会有所收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会非常自然地将本堂课的内容和思考运用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甚至对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

(二)情境创设典型化,教学有现实意义

情境创设典型化是指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应当是有现实意义的,是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课时是有限的,而学生的人生很长,社会生活更是变化无穷、包罗万象,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一一列举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情境的创设就应当选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诸如此类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使情境的创设更具现实意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指明方向,规避风险。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在讲解烟酒、毒品的害处前,可以先播放一些相关短片,为学生展示一些年轻人因为对诱惑掉以轻心而吃亏,甚至毁掉整个人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能对烟酒、毒品的危害有所忌惮,有所震动。经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烟酒、毒品对自身的巨大危害性,明白生活中有许多诱惑与危险都会对自己的人生和人身造成威胁,从而也就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能对教师接下来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也就更加高效。而且这些惨烈的案例还能让学生有所忌惮,真正在生活中对这些诱惑退避三舍,不敢轻易尝试,这也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情境创设体系化,教学规划很重要

无论是使用何种形式与手段参与教学,都应当是有规划的,这样才能将教学效果放至最大,使教学有序开展。教材是对学科的高度提炼和总结,教材中各种知识内容的安排不仅是经过精心设计铺排的,还充分蕴含着无限的精华内容。教师在打造情境时,应当积极充分地从教材中汲取养分,情境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六课《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应当立足本堂课的内容,围绕“避免浪费”这个主题进行情境的创设。课堂导入部分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某同学在洗手间边洗手边和其他同学打闹,洗完手后居然忘记关水龙头,直接转身离开,身后的自来水仍然在哗啦啦流着……”“某同学十分挑食,每天中午都剩下大半的饭菜在餐盘里,趁检查的同学不注意,直接偷偷倒掉……”教师再分别让不同学生判断这些浪费应不应该以及可以如何解决。然后可以提供一个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还有哪些浪费是可以避免的。最后总结课堂主旨,让学生养成节约的良好美德,并且在生活中能保持,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

总之,道德和法治的学习对学生身心成长发育、启迪人生智慧、提升精神境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不断优化课堂设计,立足课本,发散于实际运用,为学生拓展学习的境界和广度。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