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标本同治”治疗内伤咳嗽验案1 则

2021-01-08 11:31鞠娅黄吉赓浦明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痰饮嗳气脏腑

鞠娅,黄吉赓,浦明之*

(1.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215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0 引言

黄吉赓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六十余年,临床善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内伤咳嗽的治疗颇有心得[1]。笔者有幸跟随黄老学习,深受教诲,获益匪浅。兹择其运用标本同治法治疗内伤咳嗽1则验案介绍如下。

1 病例

林某,女,40 岁,主诉:咳痰1 年余,加重伴纳减1 月。主证:神疲乏力,咳嗽时作,无咽痛,痰20 余口,中,白稀,易,夜眠易醒,梦多,纳呆,烧心,嗳气频作,反吐清水,口干饮多则吐,喜冷,左侧胁肋痛,坐久腰酸,左侧为甚,夜尿5 次,尿急,无尿痛,便秘,用开塞露无效,加麻仁胶囊,效不显。服日本小粒通便药,大便通,苔根薄腻微淡黄且干偏红,脉细缓(64 次/分)。

既往及用药史:2016-11-15 胃镜报告示: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反流性咳嗽病史1 年。2016-10-10 日住院发现血钾偏低。2017-5-5 日血钾3.6mmol/L,最低2.5mmol/L,服用钾片已经半年。服用奥克、胃动力药效果不显著。

诊断:中医1.脾胃痰饮;2.肺系痰饮;西医1.慢性胃炎;2.慢性支气管炎

理法方药:肺脾两虚痰饮的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本病的病因主要为后天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升降,运化失司,痰饮内生,郁久生热,乃成标实,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先,清疏肝胆,温肃肺气以化痰饮,佐以补肾通便。师投六君子、左金、四逆、济川合参:太子参10g,莪术15g,生白术30g,云茯苓15g,炙甘草9g,半夏15g,陈皮10g,黄连6g,吴茱萸2g,蒲公英15g,海螵蛸30g,丹参15g,柴胡9g,炒枳实15g,广郁金30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15g,徐长卿15g,柏子仁12g,肉苁蓉12g,升麻9g,怀牛膝15g,当归9g,火麻仁15g,酸枣仁12g,紫菀15g,冬花10g,生谷麦芽各15g,共7 剂。

二诊(2017-5-13)大便今日已通畅,夜尿减少到3~4 次,嗳气显减,反清水少,但有酸,背痛减,余症如前,苔腻,微淡黄少津偏暗红,脉细(72 次/分)。原方改谷麦芽各20g,海螵蛸40g,共14 剂。

2 案语

病因病机: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痞症、嘈杂、烧心、嗳气等范畴,其发病部位在胃部,与肝、脾等息息相关,为本虚标实之疾病[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迁延不愈,病机特点多为,虚实夹杂,既有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脾胃虚寒、气阴两虚等虚的一面,又有湿热、气滞、血瘀等实的一面。引发脾胃传化障碍均可导致食减,纳呆。前者在《金匮要略》中属于脾虚痰饮;而咳痰不止乃归入肺系痰饮。

治则治法:本案缘由咳痰日久,子病及母(肺病及脾),《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又曰“但弦无胃曰死”,“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3]”。《临证指南医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胃病三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4]。”若从脏腑辩证,其治则首重脾胃。如结合八纲、标本辩证,其具体治法,当兼顾肺肾,其中又需分清寒热虚实之侧重,并观察其内在的变化而决定治则治法。

方证分析:黄师四诊合参,投六君子、左金、四逆、济川煎四方合参,本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的基础方药,主治脾胃气虚,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又组成二陈汤,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但仅以六君子汤之功效,泻实之力稍嫌不足,加用四逆散疏肝理脾,调和肝脾,方中用柴胡,使枢机运转而郁热透达;同时,重要白术、柴胡与枳实乃枳术丸消补兼施之法,可以升清降浊。六君子汤合四逆散,能健脾益气、疏肝理脾,使亏虚的脾胃得到健旺、郁滞的气机得到疏泄、停滞的痰饮得到运化,共奏补虚泻实之功[5]。左金丸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功效,善于治疗肝郁化火、肝火犯胃所致的如嘈杂、吞酸、呕吐、口干苦等症状,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之比为6:1,本方中减少黄连用量,调整比例为3:1,意在降低苦寒性药物的用量,吴茱萸辛热,能入肝降逆、调和肝胃[6]。

患者大便干结难解,用济川煎以温肾益精,其中升麻具有“欲降先升”之意并加入柏子仁、火麻仁以润肠通便。使其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患者近1 年来反复咳嗽,故方中加入紫菀、冬花以肃降肺气以化痰饮。

疗效综述:二诊时,患者大便已经通畅,嗳气、反酸、背痛症状明显好转,但胃纳仍然没有增加,酸水没有减少,故原方中加大谷麦芽的用量以消食健胃,加大海螵蛸的用量以敛酸护胃。本案的痰饮咳嗽与脾胃病痰饮相对较轻,为了固护胃气暂放弃泽漆,若脾胃病缓解,痰饮咳嗽之痰也只能从15 克开始。所幸脉来缓和临床疗效续观。舌干已见有胃阴不足,之后待脾系痰饮取得显效,方可逐步递加石斛、沙参、麦冬之品。

总之为了提高辩证论证水平,均离不开《内经》“阴阳”、“脏腑”、“标本”的理论,即现代中医基础学中所要求的八纲辨证、脏腑辩证,以及黄师强调的标本辩证,在临床上都是密切相配合的。

黄师在治疗咳嗽的时候经常运用脏腑、八纲、标本的综合辨证方法,随症加减,适其法而不离其方药。肺系疾病在不同的病证,病程的不同阶段,其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各有侧重,脏腑受损各有所偏,并可互相影响与相互转化。所以在治疗复杂的病证中,就必须分清标本,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内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篇》云:“夫阴阳逆从,标本为之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都说明了标本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痰饮嗳气脏腑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脏腑疏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