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1-01-08 04:02顾秋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家长

顾秋艳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在课堂内和学校里来进行,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本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给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02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1.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很少阅读甚至不去阅读课外书籍,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面必然狭窄,视野也不会开阔,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

汪曾祺认为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器官来吸收的。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的书越多,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多。

2.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力工具

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大脑进行思考的过程,当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是大脑对信息进行深层加工的过程,大脑会对课外阅读到的知识进行思考、整合和分析。因此阅读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日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3.课外阅读是陶冶学生性情的良师益友

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在心灵上与作者进行沟通,使得他们走出较狭窄的精神世界,从优秀作品中去感受伟大心灵的跳动,探索言语世界的奥秘。

4.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学生通过正确的课外阅读,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学习语文的基础要建立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上,建立在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中,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读物,从而汲取其精华。其次,学生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目前,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需要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素材。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有课外阅读兴趣而无良好习惯

学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会出现不思考,随意阅读的现象。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不做读书笔记,甚至一些学生会一边阅读一边玩耍。语文课外阅读在这些情况的冲击下很难取得成效。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低下

目前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大量的书籍,最受欢迎的往往是卡通漫画、武侠小说类书籍,很少有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大部分学生关心的只是明星偶像、武打梦幻、搞笑趣事,这些都与阅读过程中缺乏选择与鉴别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注重甄选,而重读图、轻读文,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也会因此下降。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差

小学生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校园里度过,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有重大影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校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多。而校园里的图书馆大部分开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很少。

家庭虽然是每个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缺少读书氛围,家长也缺少辅导孩子进行阅读的能力,更不要说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成的原因

1.应试教育侵占了必要的课外阅读时间

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现有的高考制度不变,社会对学校评价的标准也不会改变。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们不得不进行题海战术。学校将每个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安排得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的程序,整齐而又划一,学校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是受教育政策所影响的。这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家长的落后观念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力

就教师而言,很多教师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渐渐丧失了阅读兴趣。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博览全书,让语文课堂受到书香滋润,人文涵养气息浓郁。反之,教师如果不喜欢阅读,很难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反對学生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读书,教师的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力,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自身的成长。

就家长而言,中国历来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古训。这些传统的思想在家长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家长本该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受社会风气和社会就业现状的影响,家长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学习带有太强的功利性,学生的阅读量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孩子的阅读面变得狭窄,写作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多元复杂的阅读环境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传媒行业,电子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觉,相比传统的书籍报纸,这些新科技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充满吸引力的电子产品将会进一步抢占课外的时间。

四、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不断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调整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做到眼光放长远,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在上课期间,要学会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用一些小典故、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出自己所要讲的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孩子学习语文知识建立良好的基础。孩子的学习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提供他们所喜爱的书籍,多了解孩子学到的课外知识,观察他们从中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鼓励学生阅读,可以让孩子在书本中学到很多东西,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一生受益。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加强读法指导

学校可以采用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宣传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呈现出阅读的好处,建立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教师以及家长要给孩子留出自己独立阅读的空间,不能只要求孩子读名著之类的书籍,在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阅读喜欢的书籍时,教师以及家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此基础上,家长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让他们能够开心愉悦地读,尽情感受自由翱翔在书海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拓展阅读渠道,使课外阅读的路径由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可以通过影视阅读拓展课外的名著阅读,尤其是一些外国的经典名著,由于国外的名著思想内容比较深奥,故事情节也相对比较复杂,阅读起来难免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困难很容易导致学生们放弃阅读。但是,对于这些经典作品有很多学习方法可供选择,比如通过传统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还有一些有声朗读等等。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4.通过系统的测评体系来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相关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对学生应当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就学校而言,应该根据评价的原则进行实际的操作,比如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建立动态而又具体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而具体地体现学生的成长路程。就教师而言,应在课外阅读评价上采取相关措施,比如说,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团体都积极参与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记下相关的读书笔记并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做读书报告。相关评价制度的改革,可以丰富学生的成绩构成,平时的閱读学习也可以在学生最终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的来说,建构系统的课外阅读测评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李杏保认为课外阅读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既能让学生的精神得以成长,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足不出户,就能由内而外地提升自己,那么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自然责任更加重大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阅读、热爱阅读,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曾祺《晚翠文坛》,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

[2] 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家长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