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021-01-08 04:02陈艳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学习效果课外阅读

陈艳林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不够成熟,且价值观念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特点,若是依旧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目的。为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0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内容产生一个全面的认识。而阅读教学的过程又包括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其中课内阅读是指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学习,课外阅读是指对丰富的课外知识进行阅读学习,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各種事物。通过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基于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1.推荐与课内阅读相似的课外阅读文体

我国语文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所收录的文章体裁多样,同时体现出故事复杂性不高、文章通俗易懂等特点,能够降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难度。因此,为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时候,需要将课文题材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此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寓言故事、科学知识、童话、散文、儿歌等,比如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四家四季歌”等,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来理解这些课文想要表达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较简单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是通俗易懂的古诗词等,以此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经典的人物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常常会将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引入其中,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外貌特征进行刻画,能够以故事的形式将人物事迹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德。例如王二小、曹冲等都是语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故事将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展现出来,且这些主人公都是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的人物,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尽可能选择儿童人物,比如王冕、孔融、司马光等等,将其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乐趣。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文本中主人公的其他事迹,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3.以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般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普遍都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某一步书籍中的经典部分进行选取,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这一部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一篇经典的文章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宜的书籍,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并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进行“亡羊补牢”这一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大全》,这一书籍中包括了大量的寓言成语故事,还有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等等,比如叶公好龙、纸上谈兵、盲人摸象等等,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重要因素,若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不高,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让学生进行阅读,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不利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就当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且能够识别的字数不多,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直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限制,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将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寻找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故事,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文内容引出的故事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课文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声音的形式将文章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对现有的教育手段进行改变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考虑,推荐各类课外读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课文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时,将精细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仔细地阅读,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充分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对于一些积累性的文章,需要让学生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对其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阅读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后,根据教学需求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课文阅读过程的乐趣。

3.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学习过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例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与学生分享文章阅读过程的乐趣,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学生对自身想法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面临的阅读学习问题,与学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此外,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拉近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后续的课外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多渠道开展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让学生摘抄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词汇量。同时,在班级增设图书角。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图书角让全班同学借阅,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还可以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可以是分享读书感受,也可以是对书中某一情节进行表演。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各种阅读活动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以发散,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阔。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师不能将语文教学局限在教材上,需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外延伸,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具体来讲,可以将课堂教学作为核心进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会明《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文教资料》2019年第20期。

[2] 王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研究》,《学周刊》2018年第26期。

[3] 刘美群《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初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年第4期。

[4] 姚少雅《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初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1期。

[5] 柏旭松《谈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内蒙古教育》2016年第36期。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学习效果课外阅读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莲心宝宝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