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先秦诸子文学课程中

2021-01-08 18:52罗丹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2期
关键词:诸子思政价值观

罗丹萍

[摘           要]  在高职教育中,中国先秦诸子文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先秦诸子文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明德修身,塑造健全人格;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  语文;先秦诸子;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2-0150-02

一、先秦诸子产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乱,无法在文化上形成统一的大局面。而且社会变革,社会矛盾复杂。上层人物没落到下层,因为有文化,懂天文,知地理,所以形成了特殊的阶层——士阶层。

春秋战国纷纷涌现出各阶层、众多阶级、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家,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革,上层没落,但有自己的专业、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于是形成了“士”的阶层,他们开始思考宇宙、探索万物,立足本阶层,提出自己的主张,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流派交织在一起,史称“诸子百家”,学术呈现繁荣的景象。

二、先秦诸子文学的定位和思政育人功能

中国的学术思想自发生之日起,最初的在没有外来文化影响下,可以称之为纯中国学术思想,后来随着思想特别是佛教思想的影响,魏晋之后出现了与印度思想的争辩时期,再后来宋元之后出现了中国学术和印度学术混合时期。秦朝中期以后逐渐有西洋文化的侵入,出现于西洋学争辩时期。

中国早期出现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他们的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精神和价值的最初呈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在新时代新情况下,现代大学生学习诸子思想,是培养大学生智力,启发他们人生智慧,丰富他们思想文化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大学生逐步修炼心境,培养良好的情感,提高人文素质,从而培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意识,而这些恰恰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三、先秦诸子文学简介

(一)儒家

儒家学派由孔子所创立,孟子对其进行发展,最终荀子成为集大成者,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儒家创始人是孔子,由于思想主张与当时的春秋战国动乱年代不符合,所以终究未被采纳。而后汉朝经学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兴起,逆袭成为第一大派。主要思想集中在《论语》《孟子》《荀子》作品中。

(二)道家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思想来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道家的必须研究的重要人物。道家思想中以“道”为源头,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中与世无争、无为而治、刚柔相济等策略具有高深的思想。老庄思想孕育了中国哲学的流派,对中国以后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有关道的思辨和哲学思想精髓凝聚在《道德经》《庄子》中,这其中包含道是一种信仰,可以帮助人群凝聚,可以成长为一个公序良俗的社会。

(三)墨家

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出现在生活的下层,其思想影响在下层社会中非常广泛。其弟子和门人众多,墨子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务实实用,保护下层人民的利益,关注现世动乱,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精神团体,吸引了无数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还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各种反战保卫的活动,后期还向科学领域靠拢,主要作品集中在《墨子》中。

(四)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国、富国强兵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积极入世,立足于法律的实际效用。以韩非子为代表,思想主要集中在《韩非子》作品中。先秦诸子文学,主要涉及的是儒、道、墨、法四家的重要典籍。

四、先秦诸子文学的思政教育

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对于大学生丰富文学文化常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起着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优秀的诸子散文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这些散文著作思想基础厚重,其内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学生学习先秦诸子伟大的人生理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真正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体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从而能使学生正确、客观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一)有利于学生明德修身,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直是儒家文化倡导的治学和崇尚道德的精神,同时引导读书人塑造一种“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人格。这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一致,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在古代儒家圣贤之道的指引下,明德修身,立德树人,塑造完美人格,从而成为新时代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输出一大批人才。党中央在新时代下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培养人的标准,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实行的重要环节。

(二)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振兴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股力量,需要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中国梦的基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几千年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源,是中華文化凝练的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儒家是在中国宗法制社会中起到重要思想引领作用的思想。比如《论语·里仁》中倡导以仁为本。其中提倡勤俭节约、修身立德、诚实守信的传统家风家训,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敬业、诚信、友善”在精神上契合一致。墨家文化中有兼爱的思想内涵,倡导非攻尚贤,主张人人平等,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公正”有着一脉相通的地方。法家文化的以法制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分不开。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种价值观理念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将24字的价值观落到实处,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从小处着手,从家风家教入手,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不浪费粮食做起、团结互助,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真正行动起来。

(三)有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在学校开设思政公共必修课,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治、军事理论等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有的课程可能侧重理论,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诸如在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中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和交流,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和育人并举。通过《论语》可以看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作为老师,又可以循循善诱,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志向,坦诚相待,表现出孔子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自由宽容的学术风气。

还有在《大学》中开始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这对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品格,都充满着人文性和人文情怀,从而有利于拓宽高校德育的新途径。

(四)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理应承担起伟大中华民族承续和自强的使命。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割断。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大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自强不息的高尚品德,学到经世治国、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等,从而培养他们敢作敢担的大丈夫人格品性;懂得取舍的人生选择等,这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风采和魅力,对于在新时代下全面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时俱进,通过当代大学生的消化吸收,勇于承担弘扬中华文化的担当和使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诸子百家思想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和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和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先秦诸子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要认真领悟植根于实践的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这有利于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先秦诸子文学课程中,从而培养新时代社会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博.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七条脉络[J].思政教育,2019(8):49.

[2]李茜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43):157-159.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诸子思政价值观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从《文心雕龙.诸子》看刘勰文学精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童话离不开各种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