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新探

2021-01-09 16:24刘懿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本土文化

刘懿

摘   要: 基于阅读学习理论结合智能工具构建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以英语阅读素养问卷和英语成绩为工具,以浙派文化英语阅读为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纸屏融合式英语拓展阅读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纸屏融合式阅读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双向文化交流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有显著作用,其可为智能时代发展学生综合阅读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纸屏融合;阅读模式;智能工具;本土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关注线下传统阅读,缺少在线读屏指导。学生缺少准确定位信息的位置和对信息的评价及甄别的能力,存在“浅阅读”的现象1,因此不利于评价信息、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文化意识培养上,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倾向于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体的单向跨文化学习,缺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习,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 针对“读屏缺少指导” “低阶思维为主”“文化单向传播”等问题,线上阅读将文本和图像、音频和视频相融合,有助于文本理解。文本具有互动性和非线性,读者更容易获取最新信息,并能培养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3 但有些学者认为屏幕阅读特征可能会阻碍阅读表现4,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会产生阻碍认知过程的语境线索,降低学习效率5,并且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性有待商榷。1 为此,依托真实准确的文本,融合线上和线下主题语境,发展学生分析评价信息的高阶思维的阅读模式为当前的需要。在智能工具的助力下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线上和线下综合阅读素养。本文尝试构建“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以提升学生语言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

二、“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

1.“纸屏融合式阅读”概念

所谓“纸屏融合式阅读”,是指在英语课程目标的引导下,读纸与读屏并重,线上与线下内容融合,低阶、高阶思维发展相融合,实现阅读与中西文化双向传播相融合,借助智能工具精准施教,促使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文化品格,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智能化“纸屏融合式阅读”借助智能系统、在线平台、智能工具,为英语阅读提供语料库辅助、学习图谱、评价数据2,为英语阅读走向数据驱动下的“客观评析”,透过数据反馈捕捉英语阅读教学规律,为展开学理分析提供可能。3 借助智能技术融合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尝试寻求一条英语阅读持续创新的智能化阅读路径,以客观证据结合学理分析为依据的全息数字化融合式阅读模式,依托数字化教学系统和AI智能教学工具,推动更加公平有质量的英语教学。

2.“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

课内阅读是基于教材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是围绕教材的阅读主题的拓展阅读,两者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外拓展部分作为课内篇章的补充,可使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智能工具的辅助下纸屏深度融合,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文化双向传播和高阶思维能力。

3.“纸屏融合式”阅读模式的特点

(1)读纸与读屏融合

以單元主题为主线,整合线上与线下内容;依据教材提供的纸质阅读主题,从文化思想、文化行为和文化产品三个方面进行拓展。由此,通过线下读纸和线上读屏的互补与整合,突破时空限制,线上读屏拓展并加深课内线下阅读内容,实现“读纸+读屏”融合,促进学生成长。线下读纸主要体现在基于教材的课堂阅读,线上读屏是在教材的阅读主题下拓展阅读,两者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线上读屏部分补充课内有关浙江本土文化知识的内容,学生不仅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而且提高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依托西方文化和浙派文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语言知识、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智能工具辅助下拓展课程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并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阅读素养水平诊断,设计拓展阅读材料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2)文化双向深度交流

线下读纸的英语阅读教学受时空的限制,但英语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品格,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倾向于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体的单向跨文化学习,缺失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虽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品格中提出英语教学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并导入一些本土文化,但内容零散,教学方法趋于狭义理解和演绎。学生在学习中以记忆、理解为主,忽视对文化深层价值的挖掘和鉴别,难以形成积极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自信。基于此,浙派文化英语拓展阅读课程正尝试拓展国家课程中的教材话题,均衡分布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系统介绍浙江传统文化,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本土文化进行英语释义,介绍本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挖掘本土文化传递的积极价值取向,赢得文化自信。

(3)多阶思维并重

以往篇章处理集中于记忆、理解、运用,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分析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缺少语篇分析,发展学生的低阶思维能力。但是“句子的意义并非由词素意义的简单相加”,篇章的结构具有表达意义,篇章中句子之间具有衔接关系。为了保持语篇的连贯,教师对语篇的分析可以超越句子的局限,帮助学生掌握语篇内的逻辑关系。在整篇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背景知识和上下文推测意义,分析篇章的语境,掌握篇章的整体结构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最终学会同一类型本土文化语篇的表达方法,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4.“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流程

“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模式流程分为三阶段:设计阶段、线下阅读和线上拓展阶段。在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客观诊断结果进行学情分析,基于学情甄选材料,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分析阅读材料,最终形成知识图谱。在线下阅读阶段,教师提供相应的知识铺垫,如提供语境促进生词及社会背景知识的理解。基于前期铺垫,学生理解篇章,推测归纳文本主旨,分析蕴含的中西方文化价值。教师设计读后活动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在线上拓展阶段,围绕线下阅读主题,聚焦本土文化,学生展开线上拓展阅读,深化主题意义的理解。线上拓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供任务清单和线上答疑问题,同时AI助教辅助监督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依托学生整体动态数据,形成学习图谱。

三、智能工具辅助下“纸屏融合式”阅读实施

依据智能技术与英语阅读的多维融合特征,“纸屏融合式”英语阅读精准施教,重构英语阅读模式,探索智能技术驱动英语阅读模式与实践路径。依据课堂和课后学生形成的数据,推进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方式。线上设计多模态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篇章,提升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使用智能工具全方位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智能英语学习工具生成大规模的认知、行为、场景等多模态数据,提高语言学习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

1.设计阶段依托语料库,提供适合学生的优质语言输入

英语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一直以来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语言程度差异大,本土文化的语篇有限,教师需要从原版报纸、杂志或专著中获取语篇,再根据学生程度替换语篇中的内容或创编本土文化语篇,因此确保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师在阅读设计过程中,用权威的COCA(1990—2019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译为“美国现代英语语料库”)实时更新的语料库和分析工具,将不确定的字、词、句输入平台检索,并对设计阶段使用的语言与美国本族语的语料库进行例证对比,确保教师在字、词语搭配、句型选择、语态选择等方面使用正确、地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借助语料库开展阅读教学设计,体现数据驱动下为学生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和语境的优质语言输入。依托在线平台語料库软件工具KWIC(key words in context,译为“语篇关键词”),在真实的语境中把握准确的词义和词语搭配,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大量真实语言使用的频率和共现词频,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并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高频词,在高频词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如图3所示,结合五年级教学大纲,整篇文章去除虚词和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从高频词中选取“could, said, told”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低频词“blossom, peach, excited”作为只需要认读理解的词汇。此外,活用语料库提供的真实语言和语境消化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和搭配,为确保教学设计的语言正确,依托语料库,查询词汇和搭配的出现频率,优选字词句。例如“What are people in Zhejiang like?”(如表2),从词频来看,“What are people in Zhejiang like?”词频(6次)高于“What is people in Zhejiang like?”(1次),前者使用的场景有新闻、微博、影像和口语,范围远远广于后者,在具体场景中理解词汇和结构,因此教学中优选“What are people in Zhejiang like?”的结构。

2.阅读阶段依托智能工具,为数据形成学习群体画像

课堂管理工具例如优化大师、AI助教能为教师提供学生数据画像成长轨迹,管理工具适时提供学生数据,帮助教师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和针对性辅助。阅读的每一篇章评价涵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等低阶思维能力,围绕阅读任务进而考察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评价指向多维学科素养,自动生成反馈个体学生、班级、年级数据雷达图,从整体判断学生发展层级、学生不同时段发展状态,实现评价的客观准确。自动捕获数据既为教师减负增效,推动评价方式的变革,又根据学生发展情况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展差异化教学。

3.拓展阶段依托语料云,精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为提高学习效率,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将学生的读后表达作业输入以语料云为技术支撑的iwrite平台,利用机器评阅工具,适时反馈学生读后任务中的语言错误。随后,学生根据反馈修改完善,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为据此定位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实现精准施教。

四、实施成效

为考察浙派文化拓展阅读课程的实施成效,课题组借助全球阅读素养学生卷调查的机会,对该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19年12月,全球阅读素养学生卷调查H市Y区课题实验班学生,抽取12岁学生共计190名,调研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模块的调查。学生模块问卷调查学生学校学习氛围、课外阅读情况、课堂参与和学习态度。教师部分问卷包括教师性格、课堂阅读氛围、教师背景信息、学校学习氛围、教学态度、课堂特点、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时间、方法、活动、阅读材料、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家庭作业、阅读教学准备,教师问卷需要30分钟完成,共计17大题52小题。

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筛选。筛选过程如下:删除缺失值所在记录(共2条);删除性别选项为0的记录(共4条);非零选项中出现选项为0的使用众数进行替换。最终得到184条有效问卷数据。

其次,使用SPSS检验问卷的信度。问卷整体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标准化克朗巴哈系数为0.84,说明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信度较高。对各分项问题的信度进行检验,得到的标准化克朗巴哈系数基本都在0.8以上。这表明问卷设计的问题较为合理,稳定性和一致性较高。

1.促进多阶思维发展

因为“不同意=0;有点不同意=1;同意=2;非常同意=3”,“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自己选择英语阅读材料的频率”两个选项众数为2,代表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通过阅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且提高了主动搜索信息的频率,反映学生提高了搜索信息的能力和频度。“教师要我们讨论读过的材料的频率”,“教师鼓励我对读的内容的思考”这两个选项众数为2,结果表示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

2.实现文化双向交流

教师设计本土和西方文化为主题的读后写作任务:谈论中西方美食、习俗、节日、名人和名胜等话题,机器对语言的准确性、适切性和语篇衔接等要素进行评阅。平台对结果进行追踪,数据显示学生输出成绩不断上扬,学生在中西文化双向传播任务中,整体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见图3)。

3.提升英语阅读兴趣

从表4可知,“读纸+读屏”的混合式本土文化拓展阅读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信。阅读能让学生感到愉悦,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阅读英文书的愿望,并能经常借书阅读,混合式阅读可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智能工具辅助下的“纸屏融合式”阅读教学能拓展和加深学生对教材主题的理解,同时本土文化根植于学生生活环境又能促进二语的理解与运用。“纸屏融合式”阅读教学能提升双向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发展多阶思维能力。但准确地道的本土文化英语语篇开发是融合式拓展阅读推广和深化的主要问题,尽管语料库能在选词、用词和造句上给予大量地道的语料支撑,但能熟练运用语料库的一线教师还不多,实际教学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本土文化英语拓展材料还有限,因此引导一线教师运用智能工具促进学科教学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本土文化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