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2021-01-10 06:33陈艳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76100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断奶粪便母猪

陈艳/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6100

随着我国养猪业不断取得好的发展态势,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的养殖企业越来越多,生猪养殖的数量也逐年增多。随着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人们对猪肉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生猪养殖中,仔猪腹泻病一直是困扰养猪养殖生产的一大问题。仔猪腹泻病的发生通常是由感染性因素,像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诱发仔猪发生腹泻,或是因非感染因素,像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反应等因素诱发。仔猪腹泻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在养殖生产中,某一头或几头猪出现感染性腹泻病,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扩散传播,蔓延到整个猪群,造成严重危害。为此,做好仔猪腹泻病病因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诊疗和综合防治工作,对促进生猪养殖生产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1 感染性病因分析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一般的消毒剂可将其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造成仔猪发生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两种症,都是以腹泻、脱水为主要临床表现。

仔猪黄痢,是出生1 周内仔猪感染其病原菌而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出生3d 左右的仔猪,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传染源是带菌母猪,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患病仔猪临床表现出水样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粘液状粪便,严重时可脱水死亡,治疗不及时就可发展为僵猪。病死仔猪的胃内有乳凝块、肠管松弛、膨胀,肠道有大量的粘液和气体。

仔猪白痢,是出生后10~20 日龄仔猪感染病原菌发生的一种危害仔猪的肠道传染病。该病除与感染致病菌有关,还与各种应激反应,环境潮湿和饲料调配不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主,致死率较低。患病仔猪突然腹泻,所排白色粪便带黏腻、腥臭,被毛粗乱、体表不洁。病死仔猪消瘦,肠道内有乳白色粪便,小肠中有气泡,肠粘膜表面有卡他性炎症,肠道变薄,胃中乳汁凝固不全。

1.2 猪副伤寒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所致,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不产生芽孢、无荚膜,绝大部分有鞭毛。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有一定的抵抗力,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不强,一般药物可将本菌杀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仔猪感染多在潮湿的夏秋雨季,特别是1~4月龄的仔猪为该病的易感动物,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患病仔猪发育不良,被毛粗乱,体质衰弱,体温升高至41~42℃,呈稽留热;眼有粘液和化脓性分泌物,持续性或间断性排出黄褐色或灰绿色恶臭下痢,消瘦脱水。病死仔猪的回肠和结肠增厚并伴有炎症反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水肿和发红。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呕吐、水样下痢、脱水和10 日龄内仔猪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不耐干燥和腐败,对一般消毒药敏感。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传播迅速,感染率较高。仔猪潜伏期为1~2d,仔猪以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白色,内含未消化小乳块,病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吃奶减少,消瘦,发病2~5d 内即可死亡。

1.4 轮状病毒性肠炎该病是一种在生猪养殖中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仔猪以急性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轮状病毒可感染整个小肠,并损伤肠绒毛上皮细胞。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携带病毒的母猪在围产期内,可排出大量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并可将病毒传播给哺乳仔猪。

发病初期哺乳仔猪的粪便呈黄色或灰色,腹泻持续2~5d,病猪体型消瘦、身体虚弱、但死亡率较低。病死猪的小肠肠壁变薄,盲肠和结肠充满水样稀便。

1.5 猪痢疾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发性疾病,病原体是能够产生溶血素的厌氧性螺旋体,可在大肠内增殖,引起肠粘膜表面发生变性和炎症反应。

仔猪患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排软粪以及出现高热等症状,所排粪便中带有血液和粘性分泌物。

1.6 寄生虫病猪蛔虫病可引起仔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猪发生消瘦和腹泻;隐孢子虫病是寄生在仔猪肠道粘膜上皮的一种原虫病,可导致仔猪发生吸收障碍和腹泻;猪球虫病在严重感染时,球虫可引起猪体小肠发生炎症,发生腹泻;猪鞭虫可穿透猪体内的盲肠和结肠粘膜,引起仔猪发生消瘦和腹泻。

2 非感染性病因分析

2.1 断奶应激现如今,在生猪养殖生产中通常会采用仔猪早期断奶以提高母猪生产效益与仔猪的出栏率。早期断奶,突然更换开口料就会引起仔猪的肠道的适应功能发生剧烈的变化,引起仔猪产生断奶应激反应,诱发腹泻病的发生。据相关文献报道,仔猪断奶应激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包括母体来源的供给中断、仔猪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日粮过敏源的刺激等。此外,早期的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完善,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2.2 遗传与环境因素有研究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道黏膜在哺乳期与断奶期会发生变化,肠道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消化酶的合成与营养物质转运方式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遗传因素的影响甚大。除遗传因素外,仔猪的生长环境对于其肠道功能的影响也尤为关键。猪对温度变化是敏感的,过热或过冷的的环境温度都会导致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影响仔猪肠道正常的功能,造成肠道功能的损伤,导致腹泻的发生。

3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对策

3.1 做好腹泻病的预防在仔猪养殖过程中,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做好整群仔猪腹泻病的预防尤为关键。对于一些由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所以在生产养殖中,要提高适繁母猪免疫力和抗体水平,让仔猪能通过母乳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可在母猪妊娠阶针对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疾病进行相对应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很好的降低病毒性腹泻发生率。另外,还应调控好妊娠母猪肠道内微生物群落,在妊娠母猪产前14d 到产后,在养殖生产中可以饲料中添加某些微生态制剂和中成药制剂,减少母猪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在仔猪出生后,也需要做好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注射一定时间后要定期对仔猪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效价不足的仔猪要及时进行二次免疫。

3.2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圈舍内的饲养密度,适时把控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情况。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给予仔猪舒适的饲养环境。对于圈舍内外的地面、墙壁、栅栏、器具等要定期消毒,对于仔猪所排除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做好断乳与开口料的适应过度,不可突然更换饲料,引起仔猪应激。要对仔猪定期饲喂一些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制剂,以提高仔猪机体的抵抗力,保障仔猪肠道菌群的稳定,以减少腹泻病的发生。对于患病仔猪,要及时做好隔离治疗,对于病死仔猪要做好尸体的无害无处理。

猜你喜欢
断奶粪便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断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