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新高考英语续写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10 09:20陈淼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写作教学

摘 要:为适应新高考模式下英语试题中新的续写类作文教学,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高中英语实际教学过程进行解析,具体提出了判定学生原始知识区域、确定教学目标实现区域、搭建写作“脚手架”、分组互助探索学习和评价写作完成效果五步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将为新高考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高中英语;新高考续写作文;写作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目前,面对新高考出现的新的续写作文,高中生对于英语写作表现出超出以往的畏难情绪,在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无法得到实际锻炼,因此,出现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的状况。根据上述情况,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提出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新高考英语续写作文的五步教学法。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说为基础,根据学生在课程之初具有的学情,即语言能力水平确定i区域,搭建学生的知识支架、情感支架、写作支架,即给学生以“i+1区域”的输入,进而推动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低到高逐渐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到达“i+1区域”,并能顺畅应用此区域的知识。因此,本文以这些理论作为基础,提出具体的五步教学过程。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引用

(二)情节分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人与熊的对抗,之后成功脱险的故事。主人公的感情线变化为:兴奋→渴望→惊恐→放松。剧情线以主人公如何与北极熊周旋并成功摆脱它展开。

1.故事开端

情节:“我”和妻子Elli来到加拿大的一个户外研究营地想拍北极熊。

情感:虽然知道北极熊是凶猛的动物,但心中还是充满期待。

2.情节推进

情节:“我”和妻子在营地烤蒜味面包,吸引来了一只年轻的雄性北极熊。北极熊猛烈地撕咬铁丝网护栏,想找食物。“我”和妻子尝试各种方法,包括制造噪音,试图把它吓走。

情感:内心非常恐惧。

3.故事高潮

情节:我们向营地管理者求救,被告知直升机救援30分钟后到达,我们可以用辣椒喷雾抵御北极熊。北极熊被喷到后跑去湖边洗眼睛,但没过几分钟,就又跑回来了,继续袭击护栏。

情感:内心恐惧升级,有些绝望。

4.续写段落段首语

第一段段首语:A few minutes later,the bear headed back to our camp.几分钟后,北极熊返回了营地。

第二段段首语:At that very moment,the helicopter arrived. 正在这个时候,直升机来了。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步驟分析

(一)判定学生原始知识区域

客观评判学生的现有水平即i区域。布置阅读任务,在不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由学生完成续写作文的材料阅读和需要续写的两个段落的段首句阅读。阅读结束后由学生反馈读懂了什么(这就是学生的能力起点)。在教学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是能够读懂材料内容,能够大体了解写作任务。结合两段的段首语可以判断,第一段的内容应该围绕“我”和妻子等待救援期间,如何与北极熊周旋展开。第二段应该围绕直升机对夫妇二人的营救展开,并最终将二人成功解救。将学生现在水平和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确定“最近发展区”,找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确定教学目标实现区域

在明确学生已经读懂什么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确认应该读懂什么。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重点明确三层目标:知识目标——词能达意,即学生可以用已有词汇正确表达意思;情感目标——人与自然,即围绕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进行思想培养;写作目标——合理设计情节,即确定两个续写段落的中心内容。

(三)搭建写作“脚手架”

1.找出文章框架

通过续写两段的段首语信息,以及作文中要考虑到的立意问题,初步规划两段的续写要点:第一段可以写北极熊袭击护栏、夫妻二人的恐惧心理、 二人面对危险时采取的行动。第二段可以写两人被直升机救走、用相机近距离拍下北极熊的珍贵照片、看到熊吃面包时的感受。

2.搭建词汇框架

根据文章内容需要确定两方面词汇:情感性词汇(人感到害怕,熊感到愤怒)及动作性词汇(人躲藏,熊拍打、扯、拽)。首先要聚焦原文词汇,体现作文评分标准中与原文用词吻合度高这一项。其次就基础框架内容由学生列举相关词汇,比如能体现生气情绪的动词学生想到的有cry,yell,roar等。接下来要温故知新拓展词汇,即给学生补充“i+1区域”的词汇,比如:能体现生气情绪的动词及短语可以有 boil with anger,expose one’s sharp teeth,glare at sb等,能体现害怕的动词及短语可以有thump,stumble,shiver,beat fast,go blank,step back等。

3.提供句式结构及语法支撑

这一部分主要体现“i+1区域”的输入内容,可以表现为通过长句描写、短句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添色。结合高三学生已有的语法体系,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从句、倒装、虚拟、非谓语动词等语法结构。在这篇文章中,可以把北极熊拟人,描写它的anger;也可以把围栏拟人,描写围栏的脆弱,例如:poor fence,或用witness这个词描写围栏“见证”北极熊的凶猛。可以使用常见的比喻like a flash,描写夫妇奔跑的速度,或大脑飞速运转想办法等。

4.搭建作文总支架

这一部分也主要体现“i+1区域”的输入内容,这是引导学生内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目标,教师开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以精准词汇为基础,以语法句型为升级,以情感特征为表现,确定文章的框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框架,最终做到无须引导,完全撤离“支架”,学生也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目标。

从词汇到语法,再到句式,从基础表达到高级体现,整个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写作规律的过程,更是循序渐进带领学生提高的过程。

(四)分组互助探索学习

学会合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小组协作的方式,通过协商、讨论,全面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文章內容构建。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思想差异、知识差异,也可以充分展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本篇故事中,有的学生想到要渲染的自然场景是北极熊袭击围栏时的危险场面。可以描写时间紧迫,每分每秒都更危急;也可以使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周围事物(例如:风声,草等)都很紧张,间接烘托人物内心的恐惧。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倾听,互相建议和补充。

(五)评价写作完成效果

1.评价形式

课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展开学习。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有意识地监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评价活动中师生应同为评价的主体,评价除了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外,教师的提问和反馈也是重要的评价手段。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形式分为三个方面:自评、他评和教师评。各小组将完成的文章进行汇报展示,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分档。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进行互评。

2.评价内容

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首先要评价学生续写文章的情节与原文内容的一致性,情节的合理性,情感升华的顺畅性,语言使用的自然性。其次要针对被评判为不合理的情节分析失败原因,总结重点、要点的缺失,决定多余情节的删除等。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容易忽略的原文情节是“蒜味面包”的作用,整篇续写情节中完全没有提到“蒜味面包”,这就是重点情节的缺失。还有的学生设定了北极熊攻击人或者人枪伤北极熊的场景。这些情节的设置就与英语学科素养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矛盾,属于不合理情节。另有学生设计了大批救援人员赶到后把北极熊赶跑,以及另一只北极熊出现把这只北极熊吸引走的情节。这些情节的设计从对续写情节中人物设定方面来评价属于多余情节,应该删除。通过这种方式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能有效输入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经过长期这样有层次有目的的练习,学生最终能写出较高端的作文来。这也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和引导,学生能成功地表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高于其原起点水平,也就是学生的能力到达最初设定的“i+1区域”。

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五步教学法及教学实例来完成。笔者以2020年浙江7月高考续写作文为例展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新高考英语续写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现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帮助同学们巧妙构思、精选词汇、正确写作,形成思辨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创建恰当的情境,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案例的分析与分享,增加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文献资源,也为新高考改革下的一线教师提供可选择性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作者简介:陈淼(1980.1—),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基金项目: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ND2020264。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写作教学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