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养生之道探析

2021-01-11 10:27王小芸赵怀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命门内经本草纲目

王小芸,赵怀舟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一生著述除了广为人知的《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外,还有已佚的《命门考》《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著作。本文欲考察李时珍的养生学思想实践的具体情形,报告如下。

1 遵经要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

李时珍为一代儒医,其养生学基础是《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同时参考了道家著作中的精华部分。

1.1 遵循《内经》养生旨意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本草书著。其书前4卷分别是序例(上下)和百病主治(上下),包含理论性的内容尤为集中。其中如采药分六气岁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药对岁物药品等篇章,这些都秉承《内》《难》经旨而有所发挥。李时珍的养生思想基本遵循《内经》旨意,如正确认识人的自然寿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天人相应的重要法则,人体养生要做到内外兼顾,重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等。

李时珍认为药物品质之肥浓、气味之厚薄、性用之躁静,与五运六气、采收时间、地域南北的关系密切。理事体用,人之与物并无二致。他指出药物采收修治,需考虑药物个性与时间地域之不同,因此人们养生修身,亦需考虑个人体质与老幼否泰之异同。李时珍认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体质,容易产生的疾病不同,养生也应采取不用的方案。因此,他总结四时用药例指导人们用药时应兼顾春升、夏浮、化成、秋降、冬沉之气,这样才能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总而言之,在养生方面,顺应自然、适度合法,是中医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践行的、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时空观,正是《内经》“天人相应,四时养生”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1.2 餐采诸家去粗取精

李时珍的养生思想是以《内经》为圭臬,同时还吸取各家所长,因其有着明确的道教医学思想[1],故而在道教养生方面吸纳更多,比如《神仙服食方》《彭祖服食经》《葛洪抱朴子》等,以及历代本草和脉学著作中的养生内容,他用批判的眼光博采诸家精华。

在传统养生的药物服食方面,李时珍亦非全盘接受或一概否定,而是辩证地加以对待。众所周知,李时珍否定了本草、道家经典著作中的不妥说法。如其引用《内经》理论对久服黄连、苦参、龙胆进行批判。但对于柏叶李时珍认为可入服食,是多寿之木,“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麝食之而体香,毛女食之而体轻,亦其证验矣”[2]。相关综述研究也指出,“柏叶主要含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柏木脑、乙酸松油酯、鞣质等。……现代药理研究,侧柏叶具有止血、抗菌、镇咳平喘、抗氧化、促进毛发生长等药理作用”[3]。亦提示本品在疗疾与养生两方面均可发挥一定作用。

2 重视脾肾,充实命门三焦学说

重视脾胃、肾命、三焦,系李时珍养生思想的特点。他提出土为元气之母、肾命一体、命门为生气之原,三焦为命门之用等重要观点。

2.1 土为元气之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内经》对脾胃的解剖、生理,以及脾胃病的病因病理、治疗预防等均有精辟阐述。李东垣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融合个人体会,在脾胃生理方面强调了与元气的关系,认为人的生命主要依靠元气的维护,而元气是靠脾胃充养的。李时珍在养生方面,也很重视脏腑中的脾胃。有人分析了他60首健脾和胃类方剂,其遣方用药以润燥相济之机为宗旨,其中苍术使用的频率最高,白术次之[4]。他秉承东垣之意,强调脾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之寿夭。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土为元气之母”(莲藕)、“土者万物之母”(黄精)的观点[2]。应当说“土者万物之母”“土为元气之母”是李时珍对于脾胃学说的精确概述,虽然五行之中以土为尊的概念在历代哲学、史学文献中不乏其说,但明确将土(脾胃)的地位提高到“万物之母”“元气之母”的高度,更加突显了脾胃在培养元气、后天养生中的重要性。

2.2 充实肾命三焦

李时珍曾著《三焦客难》一书,专门辨难三焦学说,惜已亡佚。李时珍禀承“右肾为命门,属性为火”之说,同时进一步认为命门、三焦、相火、肾是一个互有联系的功能单位[5]。他认为肾命一体,肾脏为先天之本、藏精之所,命门乃相火之主、生气之原,而三焦为命门、相火之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具体阐释体现了其关于肾命、三焦的思想。如他认为入命门的药物有乌附、天雄、硫黄、蜀椒、阳起石、蛇床、益智仁、桑螵蛸、补骨脂、韭子、葫芦巴、牵牛、胡桃仁、阿月浑子、莲实、芡实、沉香、乳香、淫羊藿、仙茅、知母等;其中温补下焦命门阳虚时可用乌附、天雄;补命门真火不足可用硫黄;温补右肾命门气分时可用蜀椒、阳起石、蛇床、益智仁;清命门相火有余时用知母。入三焦的药物有胡桃仁、淫羊藿、仙茅、益智、附子、木香、泽泻、胡麻、仙灵脾、乌桕皮、香附等;其中胡桃仁、木香利三焦;补三焦时可用仙茅、益智;逐三焦停水用泽泻;下三焦热毒用胡麻;治三焦咳嗽用仙灵脾;治三焦约用乌桕皮。

3 强调辨证,重视奇经八脉

李时珍重视奇经八脉在卫生、养生中的独特地位,所谓“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这是李时珍重视养生,不同于一般医家、养生家的地方,他看到了养生的关键所在。

3.1 完善奇经八脉辨证

养生重视奇经八脉,需了解奇经八脉无表里配合、并没有拘制于十二正经的特点,所谓“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之理。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奇经在养生学说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李时珍撰写的《奇经八脉考》[5]不仅系统叙述了八脉分布的路线,还结合八脉所主病证以及各家的论述,完善了奇经八脉的辨证论治。

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了不少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用药。如入冲脉的药有术、当归、王不留行;升麻、芍药、艾、龙骨入带脉,其中升麻可缓其缩急;王不留行、水龟、绿毛龟、鹤入任脉;鹿、羊脊骨通督脉。其中在治疗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时用术、当归。因龟鹤能运任脉,鹿能通督脉,均为多寿之物。

3.2 养生应以辨证为基

《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物学著作,在百病主治卷中先识病、次议证,最后才给出对应方药,这集中体现了辨病辨证精神。他认为百病的治疗需要辨证用药,养生调理中也需要辨体质虚实、四时早晚、地域南北。比如在粥条下,李时珍列举的53种粥,功效不同,所治各异。特别是其中补虚的粥比较多,但又有补肝虚、补虚羸、治诸虚等的不同。

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所载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6]。在具体应用食物时,他仍然强调辨证。比如指出荞麦性寒,可降气宽肠,“气盛有湿热者宜之”。那么如果脾胃虚寒之人用后,就会出现“大脱元气而落须眉”。再如他认为糯米具有温肺暖脾之力,其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因此脾肺虚寒之人宜食用。如果平素有痰热风病,或脾之转输功能失职,食用后最容易发病成积。而对于泻泄属寒属冷者,可以炒食;年老之人小便频数,夜食粢糕或糯米丸子也可以治愈。当时不少人认为猪肾(腰子)以形补形可以补命门精气,李时珍强调方药用其多为佐使引经,其性寒冷,肾有虚热时,可以食用,如果肾气虚寒的人,则不适合食用。

在总体把握李时珍养生思想的精神特质的同时,应该明确养生的目的和意义。李时珍更加强调的是生存的质量和生活的意义,认为养生的目的是使人们获得健康的体魄,享其天年,而非迷信神仙不死之术。

猜你喜欢
命门内经本草纲目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一点一线一面练太极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