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罗伞复方煎剂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2021-01-11 08:42张永全刘燕霞蒋媛静
广西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证候

熊 瑜,张永全,刘燕霞,蒋媛静,曹 康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明显(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白质疏松或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1]。脑梗死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的直接病因,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基础病治疗、改善认知功能和对症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见效慢且疗程较长,远期疗效欠满意。中医学虽无“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等病名,但据其病证表现应归属于“痴呆”“呆病”等范畴[2],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瑶医药认为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总属亏症。笔者综合中医、瑶医对VCI 的病因病机认识,采用瑶药水罗伞为主药,以水罗伞复方煎剂干预脑梗死后VCI患者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 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样本含量输入SAS 统计分析系统,得出随机数字表,按1∶1 比例随机分为2 组各60例。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2~78(67.63±5.25)岁;病程1.2~3(1.52±0.24)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1人,高中/中专13 人,大学以上6 人;基础疾病:糖尿病45 人,高脂血症43 人,高血压病50 人。对照组男33例,女27 例;年龄60~78(65.75±4.81)岁;病程1.5~3(1.47±0.20)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9 人,高中/中专15 人,大学以上6 人;基础疾病:糖尿病47 人,高脂血症46 人,高血压病51 人。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的VCI 诊断标准[1];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痴呆诊断相关标准[4]。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78岁。③经头颅CT 或MRI检查,排除脑组织深部病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④中风恢复期患者,认知障碍发生在脑梗死后3 个月内,并持续1 年以上。⑤既往无精神病史,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发病前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及阅读能力。⑥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脑梗死发病前已有痴呆症状,或有其他疾病(如癫痫等)引起的智能障碍或精神症状者。②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代谢性脑病、Huntington 氏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精神发育不全、Cushing综合征或原发性下丘脑功能减退等。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患者。④失语者或耳聋、失明者,或有明显心理障碍而影响测试者,神经心理测试有3项无法完成。⑤酒精依赖、酒精中毒或滥用药物者,以及不能配合测试和治疗者。⑥处于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认知训练。

2.1.1西药 ①降压治疗:采用个体化用药,使血压稳定在140/90 mmHg 以下;②控制血糖:选用适当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③降血脂:根据甘油三脂、胆固醇指标水平,适当选用他汀类或其它类型的降脂药物;④抗血小板聚集:予拜阿司匹林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⑤脑保护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20 mg,每日3次。

2.1.2认知康复训练 予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记忆力、计算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等训练,每次训练30~40 min,每日1次。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服水罗伞复方煎剂。处方:水罗伞30 g,石菖蒲8 g,益智仁12 g,远志12 g,牛大力10 g。将上述药物水煎至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中医证候评分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好转: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分值为0~30 分,评分越高提示认知功能越好[5]280。②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分值为14~56 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低[5]313。

3.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 软件数据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

3.4.2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MMSE、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量表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60 60 MMSE量表评分治疗前15.96±2.51 15.78±2.08治疗后26.59±3.12①②20.15±2.88①ADL量表评分治疗前38.45±7.73 38.78±7.80治疗后25.34±3.56①②29.54±3.02①

4 讨 论

VCI 的概念是在重新认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脑血管病或其他危险因素引起的病变涉及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或病变损害了足够容量的脑组织,从而导致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受损[1]。年龄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年龄与VCI 的发病率成正相关性。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1]。ZHOU 等[6]观察434例脑梗死患者发现,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37.1%,其中有29.6%的患者为首次脑卒中后发生认知损害。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二者成正相关。西医主张对VCI采取病因及对症治疗,即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改善脑循环等,同时予以康复训练支持。

中医根据临证表现将脑梗死后VCI 归属于“痴呆”“呆病”的范畴[7],《临床指南医案》记载“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杂病源流犀烛·中风》进而指出“中风后善忘”,这是中医较早相关记载。脑梗死后VCI 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邪气盛实,后期则以正气虚弱为主。正气虚弱者,多因心脾血虚,使气血不能濡养脑髓清窍;又因肾精不足、肝肾阴虚而导致髓海不充盈,脑神失养而发病。实者,邪气实也,气滞、瘀血、痰湿等有形实邪及情志不畅,都可使经脉不通、气血不相顺接、脑神不得五脏六腑的濡养而发病。瑶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盈亏平衡理论”是瑶医的核心病机理论,临证首要判断身体的盈亏平衡状态[8]。脑梗死后VCI患者已届暮年,脑功能日损,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社交活动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状,总属亏症。瑶药水罗伞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用药,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益智等功效[9-11],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一系列有关瑶药水罗伞提高小鼠学习记忆力及抗衰老作用的研究报道[12-13],但鲜有临床研究报道,瑶医药遣方用药注重“治求专方”,故本课题组重用水罗伞为主药,配以石菖蒲醒神开窍,益智仁补肾固精,远志宁心开窍,牛大力补虚活络,全方药简力专,共奏填髓益智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瑶药水罗伞复方煎剂干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可改善MMSE、ADL量表评分(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水罗伞复方煎剂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但本次研究受限于各种条件,未对观察病例开展长期随访以评价远期疗效,且疗效机制未深入阐释,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

猜你喜欢
血管性认知障碍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