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6 月龄婴儿骨密度关系分析

2021-01-12 09:08陈叶王波伦张爱君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佝偻病协方差骨密度

陈叶 王波伦 张爱君

(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 江苏 南京 210000)

目前维生素D 基因多态性与钙缺乏相关的研究较多,但具体的基因位点尚有争论,且针对婴幼儿的研究较少,而婴幼儿又是钙缺乏的高发人群,可导致活动性佝偻病,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本研究从婴儿入手,研究维生素D 基因多态性与钙缺乏的关系,为儿童的营养保健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 年1—6 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进行系统管理的6 月龄婴儿115 例(其中女婴56 例,男婴59 例),均无服用骨代谢药物,无影响骨代谢的遗传、代谢疾病史者。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身长、体重:穿单衣单裤,脱鞋袜,扣除尿不湿等重量,连测3 次取平均值并计算BMI。

1.2.2 25(OH)D3检测 常规采末梢血,统一采用英国IDS 公司试剂盒检测25(OH)D3浓度。

1.2.3 BMD 测定 使用以色列Sunlight 公司Ominisense7000P型检测仪进行骨密度测量。以婴儿左侧胫骨中段为测量点,测量Z 值。

1.2.4 VDR 等位基因测定(收集口腔黏膜细胞,邮寄至上海解码DNA 公司检测)PCR 反应步骤:基因组DNA 200ng、Dntp 200umol/L、MgCl21.5mmol/L、引物0.5umol/L、Taq plus(Taq+Pfu)DNA 聚合酶2.5U 和1×Taq plus DNA 聚合酶缓冲液,加水至终体积50uL;PCR 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 之后,95℃变性40s,分别68℃、58℃、60℃退火40s,72℃延伸40s,循环30 圈,最后72℃延伸7min。同时设阴性对照。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BsmI、FokI 进行酶切。ApaI、BsmI 酶切产物用2%的琼脂糖胶电泳,FokI 酶切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于ZF-A2 型紫外透射分析仪下观察酶切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多元素协方差分析,用Levene 检验检测误差方差齐性,检验水准采取α=0.05(双侧),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数据

59 例男婴平均身长(68.50±1.67)cm、体重(8.47±0.78)kg、BMI(18.07±1.56)kg/m2、骨密度Z 值(-0.56±1.12)、25(OH)D3(66.01±12.01)μmol/L;56 例 女 婴 平 均 身 长(67.60±1.80)cm、体重(8.04±0.82)kg、BMI(17.58±1.68)kg/m2、骨密度Z 值(-0.68±1.12)、25(OH)D3(65.14±13.84)μmol/L;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男婴身长高于女婴、体重重于女婴,差异显著(P=0.009、0.005),而BMI、骨密度、25(OH)D3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

2.2 VDR 基因型分布频率见表1。

表1 115 例 VDR 基因型分布频率

2.3 VDR 基因多态性与BMD 的关系

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去除维生素D 摄入量、户外活动时间、体重等混杂因素,以25(OH)D3、BMI 为协变量,以VDR 基因型为自变量,以BMD Z 值为因变量进行分析,Levene 检验显示ApaI、BsmI、FokISig 值分别为0.203、0.220、0.440,均大于0.05,显示总的方差齐,可使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法。不同基因型分析显示FokI 不同基因型间F 值为5.15,sig 值为0.007,P <0.05,不同基因型之间BMD 有显著差异,而ApaI、BsmI 不同基因型之间BMD 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VDR 基因多态性与BMD 的关系

3.讨论

维生素D 是一种特殊的维生素,有类固醇激素作用,在肝脏和肾脏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形式25(OH)D3,再与维生素D 受体结合,发挥钙、磷调节等生物学作用。而在婴幼儿期,维生素D 更为重要,不足或缺乏,不仅导致佝偻病,而且与哮喘、超重或肥胖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婴儿25(OH)D3缺乏、不足的比率分别为13.91%、60.00%,与缪美华等报道[1]的学龄前儿童25(OH)D3缺乏、不足的比率42.37%、40.38%比较,缺乏率降低,不足率升高,其余正常比率亦升高,推测原因除了年龄、季节因素影响外,与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率,提高了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的早期发现率、纠正率有关。

VDR 基因存在于第12 号染色体上,由多个外显子及数个内含子组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在人体广泛存在,只要是有核细胞均能表达。VDR 基因的某一个碱基突变有一定的分布频率,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ApaI、BsmI、FokI 为几个主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本研究所得的基因频率ApaI A(26.96%)、a(73.04%);BsmI B(6.52%)、b(93.48%);FokI F(56.09%)、f(43.91%)与既往国内研究汉族人群相近[2],与维吾尔族、巴西种族人群基因频率差别较大[2-4],显示了人种的差异在VDR 基因多态性上的不同表达。

国内外关于VDR 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质疏松、佝偻病等骨骼系统关系的研究未得出一致结论[5-6]。本次研究通过多元素协方差分析,发现FokI 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未发现ApaI、BsmI 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FokI 基因多态性中FF 等位基因者骨密度高于ff 等位基因者,与西安于伟利等[7]一致。而印度Kajale 等[8]研究则未得出FokI 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结论。推测与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较多:人种、遗传、日照时间、维生素D 摄入量、钙摄入量、体重、维生素D 与钙吸收率、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

维生素D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已得到了明确的认识,而基因位点与婴幼儿钙缺乏及佝偻病的关系和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婴幼儿营养保健,促进儿童骨骼健康。

猜你喜欢
佝偻病协方差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抗佝偻病的维生素D(下)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函数的教学探索
不确定系统改进的鲁棒协方差交叉融合稳态Kalman预报器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BALP活性测定对亚临床性佝偻病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