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换药时机及频次对术腔恢复的影响探讨

2021-01-12 09:08董保华余文发通讯作者马宝岭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术腔内窥镜鼻窦

董保华 余文发(通讯作者) 马宝岭

(1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耳鼻喉科 河南 新乡 453400)

(2 河南宏力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新乡 453400)

鼻窦炎(CRS)的发病机制多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未彻底治疗,导致炎症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和嗅觉下降等。临床多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可在内窥镜引导下精准化操作,术野开阔且清晰,不具有明显创伤性。有数据显示,其治愈率达85%。但术后可能因术腔的封闭性和手术的侵入性操作导致并发症,需要持续上药。临床常用的术后治疗药物是GC,但对于其换药时机与频次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100 例慢性鼻窦炎不合并鼻息肉(CRSsNP)患者,用于探讨分析术后换药的合理时机与频次。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3 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 例CRSsNP 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组后,A 组50 例,男患28 例,女患22 例;年龄19 ~61 岁,平均(37.6±0.3)岁;病程范围是1 ~6 年,平均(4.6±0.5)年。B 组50 例,男患30 例,女患20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42.4±0.2)岁;病程范围是2 ~8 年,平均(4.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术后行抗感染治疗,并于术后3d 将填塞物取出,术后1 周无异常则可安排出院。

两组术后均使用G C 鼻喷剂治疗,A 组于术后1 周首次换药,而后在术后2 个月内,每周换药1 次。术后3 ~6 个月改为每2 周换药1 次,术后6 个月以上,每月复查1 次,确定换药频次,连续随访1 年。B 组于术后10d 首次换药,而后在术后2 个月内,每2 周换药1 次,至术后3 ~6 个月,每月换药1 次,6 个月以上每2 个月复查1 次,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

利用糖精试验方法测定鼻黏膜纤毛清除速率(简称NMC)[1];Lund-Kennedy 内镜评估[2]经3 级评分法进行,包括鼻息肉、面部浮肿、排出物、结皮与瘢痕等5 个症状,0 分示无症状,2 分示严重症状。经视觉模拟量表(简称VAS)测评疼痛度,分值共10 分,0 分示无痛,10 分剧痛[3]。鼻窦预后测试22(简称SNOT-22)[4];经鼻腔C T 评估Lund-Mackay 分期[5],包括前组、后组筛窦、额窦与蝶窦等鼻窦系统,左侧与右侧评分均为0 ~12 分,共计0 ~24 分,分数与鼻窦炎严重度负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病情完全控制是指所有指标均完全恢复;部分控制是指患者伴有鼻塞、嗅觉下降和流涕等1 种或多种症状,但症状较轻;未控制是指伴有上述多种症状,且症状严重,并未缓解。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术后首次换药的康复指标

术后首次换药后,A 组的术腔康复指标值均低于B 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2.2 对比术后1 年的康复指标

A 组术后1 年的术腔康复指标值均低于B 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首次换药的康复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首次换药的康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1 年的康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1 年的康复指标对比(±s)

2.3 对比病情控制情况

随访1 年,A 组的疾病完全控制率高于B 组,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情控制情况对比[n(%)]

3.讨论

CRS 属于黏膜炎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复杂,致病原因有环境、医源性、微生物与遗传等因素。症状为流脓涕、鼻塞、头痛与头昏等,其会损伤鼻腔黏膜,因长期鼻塞引发机体缺氧表现,进而导致其他疾病。鼻内镜手术是其理想疗法,能够借助鼻窦内窥镜完成鼻腔深部的诊疗操作,发现微小病变,并将其切除。该术式的操作原理是:利用内窥镜的照明技术,将破坏性手术转为病变清除手术,可保留副鼻窦或是鼻腔内部的黏膜与结构,维持引流与通气功能正常,恢复鼻窦或是鼻腔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其优势为:①操作精细:白带冷光源的实际亮度高于无影灯的19 倍以上,可以获得清晰术野,小孔可放大病变组织至数倍,将同步获取的影像直接传送至电脑屏幕上,能够全面观察病变情况,避免手术的盲目性。②准确率高:使用高智能探头对病变组织行自动识别处理,可以防止组织过度损伤,减少副作用。且一台手术约耗时数分钟,安全性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③微创性:鼻内窥镜下可借助等离子热敏技术进行治疗,其属于低温技术(40 ~70℃),可消融特定组织,与激光微波的150℃高温相比,具有较强的微创性,可减轻治疗痛苦。为保证术后疗效,需要及时换药,因此,合理选择换药时机与频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换药的目的是继续控制疾病,常用药为G C。术后选择最佳用药与换药时机能够及时阻断术腔内部致病菌的复制过程,减少并发症。有学者提出,尽早换药并提高换药频次能够保证治疗方案的连续性,持续发挥药效,延长其作用时间。

本次研究选择两种换药时机与频次,结果,A 组术后首次与术后1 年时的术腔康复指标均优于B 组;病情完全控制率(62.0%)高于B 组(42.0%)(P <0.05)。说明术后G C换药频率高能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保证手术成功率,且利于治疗预后。换药前需要全面讲解配合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需要记录换药间隔时间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换药方案,体现临床治疗的灵活性。

研究中选取的评价方法具有廉价、简单和非侵入性优势,可行性较高,便于开展。但本次研究并未对最佳换药频次进行系统化分析,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探索,以最大程度上提高CRSsNP 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术腔内窥镜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口腔修复膜在中耳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