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12 09:08周会英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周会英

(枝江市中医医院内科 湖北 枝江 443200)

脑梗死为老年常见病,主要因脑血管堵塞、闭塞造成。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病症地发生率约为40%,致残率及病死率较脑梗死病症更高,预后效果不佳[1]。由于堵塞、闭塞使其发生严重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最后产生脑组织软化、坏死,还有甚者最终发生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水平[2]。溶栓治疗具有高度时间要求,且单独抗血小板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常用药物,但两者联用在疾病的控制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拟进行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采取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5 例。参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男21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2.58±10.97)岁。参照组男24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2.37±10.84)岁。纳入标准:均通过MRI 或颅脑CT 检查证实;产生局灶性、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首次被确诊为脑梗死;所有病患均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肾、肺、心功能衰竭;出血性脑卒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包括脑细胞保护剂、吸氧、扩血管、扩容及降颅压等治疗。给予全部患者实行钙离子拮抗剂、脱水、营养神经、清除体内自由基等基本神经内科诊治。参照组共35例给予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剂量为50 ~150mg,每日1 次。实验组共35 例给予氯吡格雷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及方法同上;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均使两组患者接受14d 左右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基本痊愈(NIHSS 水平为91%~100%,无明显病残现象);显效(NIHSS 水平为46%~90%,病残1~3 级);有效(NIHSS 水平为18%~45%);无效(NIHSS 水平为0%~17%)。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选取日立7600 型全自动分析仪器检测患者hs-CRP、TNF-α 及IL-33 水平。(3)选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TSA8000)对病人APTT、FX Ⅲ及PT 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治疗后炎症因子情况

实验组治疗后的IL-33、TNF-α、hs-CRP 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炎症因子情况(±s)

表2 治疗后炎症因子情况(±s)

2.3 治疗后凝血功能情况

实验组治疗后的APTT、血清PT 显著高于参照组,而FX Ⅲ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凝血功能情况(±s)

表3 治疗后凝血功能情况(±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项因脑组织局部血液被阻所造成的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临床呈感觉、运动等功能丧失受阻[3]。现阶段临床常通过抗凝治疗,然而抗凝药物严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还有甚者会产生其他并发症。氯吡格雷本质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之一,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自身具备不可逆性、高选择性及特异性,通过抑制ADP 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以及ADP 介导的糖蛋白GP Ⅱb/Ⅲa 复合物活化,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持续影响血小板整个生命周期。用药第1 天可明显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通过每天一次的重复性给药其对血小板抑制作用逐步增强,3 ~7d 达到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时平均抑制水平为40%~60%。拜阿司匹林为常见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能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患者环氧合酶的活性[4]。氯吡格雷现阶段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的抗栓治疗方面,主要疾病机制为氯吡格雷内含的活性产物能有选择、不可逆地与ADP 上的受体相结合,进而组织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形成抗血栓。氯吡格雷目前已得到临床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开来,副作用低[5]。

将氯吡格雷结合拜阿司匹林使用,效果突出,能抑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脑供血情况[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0%,表明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学者指出凝血功能阻碍及炎症反应会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7]。通过以往资料发现,TNF-α、hs-CRP 等炎性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中表现水平较高,IL-33 可有效缓解血管炎症、调整免疫细胞的多向分化[8],IL-33 调节免疫作用主要通过Th1/Th2 亚群发挥作用,IL-33 增高导致Th1/Th2 系统失衡,加剧局部炎症反应[8-9]。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IL-33、TNF-α、hs-CRP 显著低于参照组,结果显示联合使用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能有效减轻患者自身炎症反应。

综上,实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突出,使凝血功能得到改善,减缓炎症反应,两种药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药物疗效。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