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12 09:09李海容简黎林海玲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干细胞例数高压

李海容 简黎 林海玲

(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1]。该治疗方法一般应用于患者放化疗治疗后,能够显著减少肿瘤细胞,而且为患者注入正常的供体造血细胞,进而改善患者造血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2]。在此治疗期间,良好的静脉通路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进展具有重要意义[3]。为探究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在allo-HSCT 中的应用,本次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颈内CVC 置管)及观察组(n=30,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操作时间等情况。对照组女13 例,男17 例;年龄22 ~62 岁,平均年龄(42.96±4.56)岁;亲缘造血患者例数为15 例,自体造血患者例数为2 例,脐血移植患者例数为3 例,无关供者患者例数为10 例。观察组女14 例,男16 例;年龄23 ~63 岁,平均年龄(43.58±5.95)岁;亲缘造血患者例数为14 例,自体造血3 例患者例数为,脐血移植患者例数为4 例,无关供者患者例数为11 例。两组患者移植情况、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基础病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纳入标准:均为首次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预计生存时间均在12 个月以上;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均在80 分以上。排除标准:严重感染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伴有慢性口腔溃疡或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者;实验中主动退出或随访丢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颈内CVC 置管,给予局麻后送入导丝,然后放置扩皮器,给予本组患者双腔CVC,导入长度为(身高/10-2)cm。

观察组患者给予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保持穿刺侧的上臂垂直外展,在超声的引导下将5Fr 三腔Power PICC 导管置入,对管腔进行冲洗,无菌透明敷料固定[4-5]。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穿刺口渗血、导管移位、导管局部感染、意外脱管、导管异位、机械性静脉炎[6]。

1.4.2 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操作时间、更换贴敷时间等情况[7]。

1.5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利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导管留置时间、操作时间等指标用(±s)表示,组间对比t 检验;并发症、一次置管成功等指标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 <0.05,提示对比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穿刺口渗血例数为1 例,意外脱管例数为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穿刺口渗血例数为2 例,导管局部感染例数为2 例,意外脱管例数为2 例,导管堵塞例数为1 例,导管异位/移位例数为1 例,机械性静脉炎例数为1 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等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等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操作完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2±4.21min vs 23.52±5.62min)(P >0.05),导管留置时间、更换贴敷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0% vs 71.00%),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3.讨论

PICC 置管在癌症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将导管置入后,对内皮产生一定的损伤,血管腔比较小,血流变得比较慢,面临静脉血栓风险[8]。与单腔相比,双腔PICC 管径比较粗大,而且前端开口,更具优势[9]。实践证明,我院采用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能够减少并发症。

我院采用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取得显著效果,具有如下优势:(1)有效性。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的方案半相合方案。对静脉输液要求来说,与全相合相比,半相合更加繁琐及复杂[10]。三腔流速分别为496mL/h、191mL/h、191mL/h,全部符合半相合中所有药物的要求(包括输注速度及管腔数),且符合相关指南中的要求,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管腔数目少、管径比较小的导管。(2)预防感染。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相关指南明确指出,若拟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5 ~7 d,可选择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然而对于拟留置时间超过5 ~7 d,则可选择锁骨下静脉。因此要留置较长时间,可选择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更低[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P <0.05)。其中,观察组无感染,对照组2 例感染。(3)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效率。本研究采用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可减少护理工作耗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操作完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2±4.21min vs 23.52±5.62min)(P >0.05),导管留置时间、更换贴敷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这提示,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在allo-HSCT中的应用,能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

综上所述,三腔耐高压PICC 导管在allo-HSCT 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预防感染,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干细胞例数高压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更正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干细胞治疗有待规范
简析GIS在高压输变电管理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