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1-12 09:09彭维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子午流活动度肌力

彭维

(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介入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脑卒中已成为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致死率等特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是全球发病率、致残致死率均最高的国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1]。70%以上的脑卒中幸存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及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率[2]。穴位是五脏六腑在体表的外在反应点,通过在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火灸、按压和通电等刺激,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康复进程[3]。子午流注学认为,不同的脏腑、穴位、经络的运行时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段的穴位刺激效果有显著差异[4]。我科根据子午流注学说中脏腑、经络和穴位运行的时间特异性,在特定的时间段运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中医特色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9 年1—10 月我科收治的114 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颅脑CT 或MR 明确诊断为脑卒中;②病情稳定,可配合治疗;③Brunnstrom 下肢分期在3 期以上;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炎、结核、心血管疾病、COPD、慢性肾疾病等慢性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脑卒中后并发认知或者意识障碍。将进行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的57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1 例,女16 例,年龄35 ~95(65.95±12.80)岁,疾病诊断:脑梗死50 例,脑出血5 例,其他2 例;偏瘫部位:左侧29 例,右侧25 例,双侧3 例。将未进行该治疗的57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2 例,女15 例,年龄36 ~93(66.09±12.97)岁,疾病诊断:脑梗死51 例,脑出血6 例;偏瘫部位:左侧31 例,右侧24 例,双侧2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类型、偏瘫肢体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措施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患侧功能锻炼和整体功能锻炼两部分。其中患侧功能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下肢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训练、基于踝关节训练器的踝关节背屈训练、单腿站斜板抑制足下垂训练等;整体功能锻炼包括健侧肢体的主动锻炼、腰腹肌肉力量训练、卧位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维持训练和站立训练等。在康复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从低强度逐步向高强度缓慢递增,同时做好锻炼效果观察和心理护理工作,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信心和主动参与性。

1.2.2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①操作培训:由生产厂家派技术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护士长组织进行穴位定位、子午流注时间、作用等理论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进行操作干预。②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型号:ZWLZ-VI,生产厂家:北京佳时正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数设置:治疗前先进行仪器检测,进行日期、时间、地点、最大安全强度等内容设置。③择时治疗:根据子午流注开穴时间来安排治疗时间。连接电极线和电极贴片后,在“病症界面”选择“中风”,“治疗方案”选择“开穴”,在“基本处方”选择“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委中”4 个穴位进行定时开穴;点击“开始治疗”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电极频率和强度。④频率和时间:2 次/天,20 ~30min/次。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胫前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①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患者取卧位,由康复医师采用骨科专用测角仪对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进行评估。②胫前肌力:患者取卧位,在患者平静状态下由康复医师将肌力采集电极置于胫前肌两侧,嘱患者主动进行足背背屈运动并记录其肌电信号,结果采用肌电图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该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肢体活动功能状态,包括上肢和下肢两部分,根据研究需求,本研究仅采取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部分。评估表采用Likert 0 ~2 分3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肢体的活动功能越好。(2)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节活动度、胫前肌力以及FMA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胫前肌力、FMA 得分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胫前肌力、FMA 得分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3.讨论

脑卒中,中医所述之“中风”,多为气血、肝肾亏虚时,风、火、瘀、毒等入侵,以致气血扰乱而出现猝然昏扑或半身不遂等病症,中医治疗上需以益气活血和扶正祛邪作为指导思想。已有研究表明[5],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穴位针刺治疗以及电刺激治疗等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针刺和电刺激治疗要求相对复杂,而且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可能引起患者出现疼痛、晕针等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就脑卒中患者提供简便、无创和安全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改善其肢体活动功能成为了众多护理研究者的关注重点。

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是通过将子午流注疗法与低频脉冲式电刺激相结合,在穴位精气最盛的时间通过模拟针刺治疗中的捻、提、拉以及转等手法对其进行刺激治疗,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节活动度、胫前肌力以及FMA 得分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如下:邪阻脉络、脏腑阴阳失衡和筋脉失养是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的根本原因,疏通经脉和扶正祛邪是脑卒中康复的治疗关键。本研究根据脑卒中发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选择合理穴位,再通过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智能计算出最佳开穴时间段,最后逢时进行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最大化激发穴位功效和低频电刺激功效,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另外,在穴位选择方面,阳陵泉和悬钟属足少阳胆经,刺激该穴可补脾益肾、平息肝风和舒经养脉;三阴交所属足太阴脾经,可补肝脾血气不足,促进下肢血脉通畅;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可调下肢痿痹诸症;综合运用更能有效巩固肝肾功能,强壮筋骨,祛痰外出。

综上所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进行子午流注择时低频治疗的中医特色技术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子午流活动度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