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联合耳穴埋豆缓解竹叶青蛇咬伤肢体肿痛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01-12 09:09芦春红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竹叶青蛇咬伤蛇毒

芦春红

(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竹叶青蛇咬伤后会导致患肢疼痛、肿胀,主要症状表现为伤处出血、全身中毒。虽然应用抗蛇毒血清可以将全身中毒症状解除,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局部疼痛、肿胀,严重者存在溃疡坏死的可能,增加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1]。中药外敷与耳穴埋豆均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为评定二者联合在竹叶青蛇咬伤肢体肿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00 例竹叶青蛇咬伤伴肢体肿痛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竹叶青蛇咬伤伴肢体肿痛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男、女患者比为27:23,年龄19 ~63 岁,平均年龄(45.8±6.4)岁;咬伤至就诊时间35min ~9h,平均(5.8±0.3)h;研究组50 例,男、女患者比为28:22,年龄20 ~64 岁,平均年龄(46.2±6.3)岁;咬伤至就诊时间36min~8h,平均(5.7±0.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抗感染等治疗,同时予以三黄汤为基础方的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口服给药,2 次/d;通过0.9%氯化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碘伏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在伤口周围进行皮下环形封闭,所用药物为2000U 糜蛋白酶+5mL 浓度为0.5%利多卡因+2mL 抗蛇毒血清+5mg 地塞米松。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通过50%硫酸镁对患肢进行湿敷,将肿胀处5 ~10cm 作为外敷范围,4 次/d。观察和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简单进行疾病宣教,遵医嘱用药,做好上肢护理和心理干预。研究组进行中药外敷及耳穴埋豆,其中的中药外敷:将徐长卿、七叶一枝花等药物研磨成粉末状,按照1:1 比例加入蜂蜜和食用醋,将药粉调至成糊状,以不流淌且不脱落为粘稠度的标准。入院后即刻敷在伤口周围及肿胀部位,厚度标准为0.2 ~0.4cm,肿胀范围标准为5 ~10cm,外敷一层无菌纱布,使用胶带进行固定,间隔4h 进行1 次敷药。进行中药外敷的过程中需要对伤口进行暴露,以实现引流蛇毒的目的;对肿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肿胀范围出现扩大的患者,需将敷药范围相应扩大。在晚上去除外敷药,以温水对肢体进行清洁,避免发生过敏情况。耳穴埋豆:选择神门及咬伤部位的相应穴位,若患者是上肢咬伤,则选择食指、腕穴位;若患者是下肢咬伤,则选择踝、趾穴位。将皮质下、心穴作为配穴。具体的埋豆操作:使用75%乙醇对耳部进行消毒,再次对穴位进行核对,于选择的耳穴上贴上中药王不留行籽,以指腹进行压实固定,再以食指、拇指对穴位进行按压,手法的标准是由轻至重,待局部出现明显的麻、痛、胀感后停止,1 个穴位进行1 ~2min,按揉标准为3 ~5 次/d。埋豆1 次的保留时间为3d,左右耳需要交替进行。留籽过程中若有脱落情况出现,需要马上补上,耳穴贴至肿痛完全消退。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 的肢体疼痛情况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分值0 ~10 分,评分越高证明的是患者疼痛越严重[2];评估肿胀程度时利用同一皮软尺,对肿胀明显处、同一水平健侧肢体周径进行测量,记录二者的差值,每个部位进行2 次测量,选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评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肢体肿胀情况的差异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肢体肿胀值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24h、48h、72h 的肢体肿胀值行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肿胀情况对比(±s,cm)

表1 两组肢体肿胀情况对比(±s,cm)

2.2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

治疗前进行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24h、48h、72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s)

表2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s)

3.讨论

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可知,患者在毒蛇咬伤后,之所以会有明显的局部肿胀、疼痛情况,这与血循毒具有密切关系。竹叶青蛇毒素中的血循毒含量较大,被这类毒蛇咬伤后蛇毒素中的蛋白水解酶就会对人体起到作用,体内会将5-羟色胺、组胺等物质释放出来,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肢体疼痛肿胀[3]。祖国医学将竹叶青蛇咬伤纳入到“火毒证”的范畴中,火毒属于阳热邪气,蛇毒通过伤口向人体进入后,迅速升腾,火毒在肌肤滞留,经脉气血发生阻,进而引起蛇毒淤滞肿胀,气血不通的情况下会导致气滞血瘀,最终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甚至存在溃疡坏死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做好蛇毒咬伤的局部处理非常关键[4]。

中药外敷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是治疗毒蛇咬伤必不可少的手段。相关研究证实,毒蛇咬伤肢体应用中药外敷的方式,可以发挥箍围的作用,进而对肢体肿胀、疼痛进行有效缓解。本文中的中药外敷方,主要药物有徐长卿、七叶一枝花、黄柏、黄芩、青木香、黄连等,其作用在于清热解毒、泻火消肿、通经止痛,通过醋、蜂蜜对诸药进行调和,可对阳气之盛进行中和,具有解毒、消肿的治疗功效[5]。

耳穴埋豆法同样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祖国医学认为,在人体耳廓上,各个脏器及部位均有相应的代表区域存在,如果某器官出现疼痛感,信息会向耳区传递,导致阳性反应,对耳穴相应部位进行刺激,可以通过经络自身调节起到止痛的功效。选择神门穴,其是止痛的要穴,作用是安神、镇痛、镇静,皮质下可对大脑皮层的抑制、兴奋进行调节[6]。毒蛇咬伤后患者会因为紧张、失眠、焦虑等而导致疼痛感加重,选择心穴,可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同时与毒蛇咬伤处相应穴位进行配合,持续性机械刺激耳穴,可起到持续镇痛的功效。耳穴压豆的治疗方式,在按压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酸麻感可对其疼痛注意力进行分散,促进护患间的良好交流,提升其安全感,缓解和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7]。

由本次实验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24h、48h、72h 的肢体肿胀值及VAS 评分均要比对照组低,且两个组别间在数据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从而得到的治疗体会为:中药外敷联合耳穴埋豆可对竹叶青蛇咬伤肢体肿胀进行缓解,减轻疼痛症状,具有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竹叶青蛇咬伤蛇毒
蛇毒组学与抗毒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中的应用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蛇血蛇胆蛇毒引病来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蛇咬伤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的体会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rimeresurus from Southwest China(Squamata: Viperidae)
被蛇咬伤后的正确做法
浙江省台州地区蛇咬伤患者与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相关性研究
一朝被蛇咬
Destaca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