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用药安全规范管理实施效果观察

2021-01-12 09:09丁美英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抗菌

丁美英

(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 山东 东营 257337)

临床用药,是治疗患者疾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即对于绝大多数的疾病,和绝大多数的患者来说,都需要通过药物的使用来进行疾病的治疗。当前,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药物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治疗疾病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为临床用药实践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同时更着实的促进了患者的病情治疗[1]。但与此同时,临床用药过程当中的不合理现象也越来越多、不合理用药的程度越来越加重,这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不合理的用药,不仅无益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同时还可能导致用药安全事故发生,致使患者出现新的健康问题[2]。为此,我们需要切实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安全规范管理,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病情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本研究通过对600 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改良用药安全规范管理办法,显著的降低了患者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以下为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我院收治的1200 例患者的用药处方,排除危重型疾病患者,以及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采取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处方用药患者600 例。

1.2 方法

对用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用药管理办法,仅由药剂科进行简单的药物核对,对用药研究组患者,则实施针对性的改良用药安全规范管理办法,其具体方法与内容如下。

1.2.1 完善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首先,应当从整体上对医院临床用药做出管理、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在这方面,重点是要以我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管理法》为基础和依据,同时结合医院的自身实际情况,对临床用药过程当中的相关规范、约束,给出明确的制度规定,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规范管理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加高效、有序的推进用药管理。

1.2.2 实施临床用药全程化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当对其实施全程化的管理措施。首先应当组建专门的临床用药审查机构,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监督和检查,分析其用药情况,并依据用药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用药做出合理、安全的规范指导[3]。重点是要强化医生、药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共同合作,观察、沟通患者在用药过程当中的依从性等情况反映,建立患者药历,记录必要的受药情况,特别是对于患者在用药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必须要明确的记录在案,以便指导后期的用药改进,以及合理用药责任追究。

1.2.3 严格实施合理用药细节管理 规范实时处方点评,以便及时干预临床用药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不适宜,以及超常处方等情况,通过对单张处方药品数量、药物使用是否符合适应症、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注射剂使用比例、不合理用药比例等进行监测与评价,实现对合理用药的全面、多维管理。在处方点评过程当中,还需要增设其他的相关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项目,如联合用药点评、重复用药点评、配伍禁忌点评以及不良反应点评等等。抗菌药物是非常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的,所以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是要尤为重视的。每周都需要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药师,不断的规范和约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4]。

1.2.4 对药剂的管理加强规范 第一是应当对药剂的有效期进行严格的、定期的审查,建立近期失效药剂登记制度,通过“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药剂出库方法,既可减少药剂因过期而造成的浪费,又能确保用药的安全,对于开启时间不明,或开启时间过长的药物,直接废弃,可多次使用的药剂,醒目的标明开启日期,如果开启时间超出了规定期限,便要立即停止使用;其次是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力度,对于一些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的药物,清楚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用药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应对,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解、记录,准确上报;第三是控制、减少用药失误,对后台配药药师、前台发药药师这两个关键工作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要求其做到“双核对”,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确保调配药品的准确率、安全性;最后是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认真分析原因,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发生[5]。

1.2.5 加强对医生的用药指导 作为药师,应当增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医生用药予以协助,帮助医生更好的掌握药物的使用种类和用药剂量,避免出现剂量过低、剂量过多,或是不安全的药物相互反应。对于超范围用药的情况,必须要做好预防工作,如超适应证用药、超低年龄给药等情况,必须要在临床用药中避免,并且不按医嘱改变用药途径的情况,也不能发生。还有就是对于高危药品的使用,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必须要在确定患者出现了适应证的情况下,才能对患者用药,而且用药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用药安全评价工作,分析用药的疗效、危险性、安全性等等。如果医生在用药中出现了屡次犯错的情况,则需要暂停其处方权,对其进行专题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考核后,才能重新开具处方。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评价,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如选择药物和配伍输液不合理、联合用药不恰当、无指征用药、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同类或同受体药物等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与用药对照组的情况相比较,用药研究组患者选择药物和配伍输液不合理、联合用药不恰当、无指征用药、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同类或同受体药物等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用药研究组与用药对照组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比

3.讨论

临床用药,是治疗疾病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和途径,但与此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不可否认,在制药技术的发展下,当前治疗各类疾病的药物都变得越来越多,很多药物对于疾病的针对性越来越强,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来说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而且作为医生,在临床用药过程当中也具有了更高的灵活性、自主性,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更加随机应变的用药,不过与此同时,这也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在合理的用药下,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控制,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但是如果对患者的用药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那么患者的病情治疗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并且可能延误病情,助长病情的发展,甚至直接造成更加严重的用药安全事故,给患者带来新的健康、安全问题[6]。为了防止和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便需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安全规范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证明,在医院临床用药过程当中,通过用药安全规范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防止出现用药安全事故,更加有力的促进患者治疗,保障患者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处方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