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1-12 09:09马会温春良路海云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床边层级智能化

马会 温春良 路海云

(1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教研室 广东 佛山 528000)

(3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广东 佛山 528000)

层级进阶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依据护士的层级进行定责、定薪等,以此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动力[1]。我院于2017 年进行护士层级进阶模式的构建,针对每一位临床护士进行岗位定级,同时对不同层级岗位制定相应的晋级标准,包括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科研能力等。但由于受到培训模式或学习方式的影响,加之护士除了应对日常临床工作,还需要面对家庭压力,因此对于常规培训的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护理人员在参与率、专业知识、技能考试、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均不明显。相关调查发现,有60.59%的护士积极接受智能化工具学习,37.84%经培训后愿意接受,仅有0.23%不愿接受[2]。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提升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此次研究将智能化移动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护士层级培训中,并探究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职N1 ~N4 层级护士,按时间顺序分组,2018年为对照组(474例),2019年为观察组(474例)。观察组护士:男性:17 例,女性:457 例;年龄22 ~41岁,平均年龄(28.48±5.09)岁;护士专业能力分级:N1 级87例,N2 级189 例,N3 级128 例,N4 级70 例。对照组护士:男性:17 例,女性:457 例;年龄23 ~43 岁,平均年龄(29.39±6.12)岁;护士专业能力分级:N1 级87 例,N2 级189 例,N3 级128 例,N4级70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育模式,针对不同护士分级,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课程,采取常规面授的方式。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与内容介绍,针对技能实践,由带教进行现场展示。课后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帮助护理巩固知识。

1.2.2 观察组 采取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①在培训开展前,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护士对于智能化教育工具的使用体验,选取最受大家欢迎与接受的一个工具。最终选定蓝墨云班课作为此次学习培训工具。通知参与培训人员下载蓝墨云班课,进行注册登录。并由负责人员建立班课,生成班号,将参与培训人员全部纳入其中。制定软件操作流程帮助护士了解如何使用,提高使用效率。②课前安排:临床教育护士作为授课老师,提前针对不同分级护理准备相应的课件与视频资料,上传至云端,通过蓝墨云班课进行签到,提升护士参与率。每次有课程更新,需要在护士群与教育授课老师群进行通知,以防护士忘记学习课程。③讨论学习:由于每隔层级的护士能力不同,对于专业知识未必均可以完全消化,可以根据每个层级进行讨论,是否存在难点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抽时间进行集中性的讨论与学习,每次集中讨论学习时间约15min,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不需要,则可以在微信群内进行专业解答;④学习测试:针对教学内容与护士层级设置不同的试卷,针对近一个月的学习重点进行测试,主要是为了帮助护士巩固知识,发现遗漏的知识点,每次测试结束,授课老师可通过大家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每次授课结束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工具进行作业推送,设定计时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每天对于完成情况在群内汇报,激励大家学习。

1.3 观察指标

①考核标准:结合2012 版三级甲等医院复审的条款,针对护士各层级晋级考核的细则与标准,从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2 个方面设置考核,理论80 分为合格,操作85 分为合格。②床边综合能力:参考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标准,制定我院考核评分表。从护理评估、病情观察、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应急处理等5 个维度进行考核,成绩80 分及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考试成绩

经过培训后,观察组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层级护士经过培训后考试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各层级护士经过培训后考试成绩对比(±s,分)

2.2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

观察组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问卷调查结果

向观察组护士发放调查问卷444 份,收回有效问卷444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100%,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护士培训后床边系统评估成绩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士培训后床边系统评估成绩对比(±s,分)

表3 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

3.讨论

目前,对于临床护士的培训以传统面授的方式为主,由一线护士长和或科室教育护士进行教学工作,但由于许多护理人员无教学经验,在教学沟通、授课能力上存在不足,导致课程单一枯燥,参与培训的护士学习效率低下[3]。由于面授方式需要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对本就需要完成日常工作的护士而言,接受度不高[4]。故导致护士参与积极性低下,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考核无法达到预期。随着,现代网络时代发展,网络教育工具层出不穷,护理的培训工作也可采用智能化移动教育,由护士自己把握学习时间与节奏,以此提升其学习效率与积极性[5]。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的观察组考试成绩远高于对照组,可以表明智能化移动教育在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方面效果明显。原因在于,参与培训护理人员多为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智能移动教育,同时能够灵活把控学习时间,能够在自己空闲时间自主学习,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此次研究所使用的学习工具为蓝墨云班课,能够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设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护士通过日常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目标[7]。同时,该软件设有签到、作业推送、资料下载等学习功能,从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巩固等方面均有相应功能。由于智能化移动学习,需要护士自主打开学习软件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护士床边综合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进而促使核心能力得到提升[8]。本次研究还显示,经过培训后,观察组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可见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还可以提升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改变护士思维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护士核心能力[9]。以往固定时间的面授,在工作与学习的压力下,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对工作产生抵触。而智能化移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护士的学习时间,可以自主把控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更高,形成良性循环,工作积极性自然提高,职业认同感随之增高[10-11]。

综上所述,智能化移动教学模式被我院大多数护士接受并认可,不仅是能够提升护士层级培训的考试成绩,提高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而且能培养低层级护士临床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床边层级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假如我有一个梦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Lamotrigine versus carbamazepine in 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A meta-analysis
美国:将实施床边婴儿床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