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究

2021-01-12 15:21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环境

陈 欢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0)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该建议对人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是我们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无不与网路环境发生直接、间接联系,网络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作如下安排:首先简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其次分析当前网络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网络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里的“人”不仅仅只是指无产阶级,而是指全人类,是实现全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是这样写道:“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1)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人为了能够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在《德意志形态》中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要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后,才会逐渐产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2)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指出,劳动,在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知劳动在人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阐述了劳动异化的实质,指出,人的劳动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力量所驱使的行为,这种力量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将人从这种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与人都是相联系而存在的。马克思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从小的范围来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从更大范围上来说,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各种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的全面发展,必然带来在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2]

2 网络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对人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的不断发展对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现象,网络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对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多功能开放的平台,能够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另一方面,有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不当利益,以此来满足自身不正当的利益需求。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让人认为在网络环境中的言行不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无限放大了自身不正当的需求。

网络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一部分人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网络的发展也加大了人与人之间劳动能力的差距。人的劳动能力大致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方面。在网络化环境下,更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脑力劳动者,能够获取很多的信息资源,也更加能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相反,对网络信息技术不擅长的体力劳动者,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资源,也难以在网络环境下提升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中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网络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的交往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相比现实世界复杂的人际交往压力,网络世界的交往更让人觉得惬意和舒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可能会使许多在生活中面临巨大压力的人寄情于网络交往,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网络社交中,而不愿意回归现实。而这部分沉溺于网络社交的人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维护,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极现象,过度沉溺于网络而脱离现实生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是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网络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途径

3.1 增强主题发展自觉

(1)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主战场是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知识,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用自己已经积累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环境中的言行。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是浏览网络新闻等方式来增长知识和提升能力。

(2)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网络本身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应该对网络环境中的积极内容和消极内容进行区分,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对待消极的内容要予以自觉抵制,对涉及到违法犯罪的内容,应该自觉举报;对于网络中的积极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以促进自身发展。

3.2 强化网络监管

(1)完善管理网络环境的各项法律制度。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人们认为自己可以匿名的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而不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所以政府应该完善治理网络环境的各项法律制度,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约束自身不正当的“需求”。

(2)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正确价值观。网络环境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地,“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是方式,它不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地在网络环境中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的事件。

(3)增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在当前网络环境中,不同的社会思潮和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为人的需求的全面发挥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同时人们在看到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也要保持理性,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对于一个事件的分析判断要保持理性,有理有据,不能主观臆断。”[3]

4 结束语

网络环境中的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总是相辅相成而存在的,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是一对矛盾,人们正是在解决这对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网络进步。人是网络环境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阐述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自由,而是在特定条件和范围内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到需求,能力和社会关系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在更好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足够多的事件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好社会关系,即网络环境下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此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劳动环境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