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培养模式探讨

2021-01-12 15:21陈思帆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飞手模拟系统吊舱

陈思帆

(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云南 昆明,650208)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高楼林立,人口密集,高层火灾的救援难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日益频发,火灾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石油化工产业高密度集中、安全隐患多、爆炸危险大,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不仅可以使消防救援人员更准确地获取灾害事故现场信息,还可以完成诸如辅助灭火、侦察监测、抛投喊话等救援任务,极大地提升了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目前,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不仅包括了各类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危化品事故处置等,还覆盖了森林防火巡查、自然灾害事故救援等场景。在经过一系列实战检验后,无人机的表现获得了越来越多消防救援队伍的高度认可,在消防救援领域的专业化进程也日趋加快。因此,如何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的能力素质,适应日趋复杂的辅助灭火救援任务需要,是摆在消防救援队伍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培养现状分析

1.1 飞手培训均以基础操作为主,缺少针对性

消防救援队伍的无人机飞手培训最初为无人机生产或销售企业为购买无人机的消防救援队提供的操作指导,只针对自身所生产或销售的无人机的一般操作。随着无人机在消防救援行业领域应用的普及,消防救援无人机飞手培训也逐渐多元化、市场化。现阶段,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培训主要有以下机构:一是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下属的有民航局授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机构;二是UTC,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三是其他无人机生产或销售企业自主举办的培训,例如炫飞无人机飞行学院。每个培训机构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并且设置了无人机等级的证书,培训完成后能颁发相关的执照及合格证。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所采用的培训机构,其课程均是针对无人机基础飞行的固定培训体系,有的仅仅存在于会飞能飞的层面,整体培训层次和水平较低,没有一套适用于消防救援实战领域成熟的培训课程,缺乏满足消防救援实战需求的针对性培训。

1.2 飞手的人才选拔未形成机制

无人机飞手除应具备基本的操纵无人机飞行的能力外,还需具备飞行前检查无人机及其吊舱载荷工作状态和一般故障排除的能力;使用地面站为无人机进行航线和任务规划的能力;飞行过程中操作无人机吊舱载荷的能力。因此,无人机飞手不仅需要有熟练的飞行技术,还要求飞手了解和掌握无人机基本系统组成、吊舱载荷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飞行知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迅速进行应急处置和排除一般故障。所以无人机飞手客观上应具备良好的注意能力、判断决策、空间认知和推理能力等,同时必须具备业务技术过硬、专业理论熟悉、处事沉着稳健等个人素质。

现阶段在消防救援队伍的飞手培训中,并没有过多注重对飞手能力素质的考量,主要培训对象以通信员为主,队员组成缺少互补;同时对年龄层次缺少规划,均以年青队员为主,未能形成传帮带作用;总体而言,缺乏一套完整的无人机飞手选拔机制。

1.3 缺乏后续培训机制

在无人机飞手经过培训拿到无人机飞行执照后,要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符合实战要求的飞手,必须要通过大量飞行实践的累积和多次实战飞行的检验。但目前各总队对于无人机飞手后续的培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依靠飞手自主探索和学习,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关于无人机的训练操法内容也较为单一,多数仍处在起飞、降落、灾情侦察等简单项目训练,对于灭火抛投设备,气体探测仪,水质检测仪,夜视仪,中继通信等吊舱载荷的技能训练开展不够广泛,加上缺乏无人机飞行模拟器等训练设施,无法形成有效的后续培训机制,难以与实战的需求相适应。

1.4 未能在实战中全面运用

自从无人机在2015年“8.12”天津港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救援中起到重要作用后,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的地位与日俱增,2015年漳州古雷“4.16”爆炸事故、2016年江苏靖江“4.22”火灾爆炸事故、2019年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等多起大型事故救援中均有无人机辅助救援的身影。但在大多数的灾害事故现场,消防救援队伍的无人机飞手所承担的均是简单的现场侦查任务,其他辅助和灭火救援任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无法满足灭火救援实战需求,未能形成以无人机为主的一体化辅助救援体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无人机在实战中的全面应用,影响和制约了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提升。

2 国外消防无人机飞手培养模式分析

相较于国外无人机飞手培训而言,我国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的培训起步较晚,目前,无人机飞手的能力素质还未完全达到消防救援实战需求。国外消防救援队伍飞手培训相对发展速度较快,培养体系较为健全,其培训模式、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和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通常通过院校培养、基地轮训和在职培训等方式实现无人机飞手培养,值得认真学习与借鉴。

2.1 有针对性分类培养

目前,在消防救援队伍应用最广泛的机型是多旋翼无人机,其他诸如固定翼无人机,无人驾驶直升机等机型也有一定应用。国外培训模式分为无人机飞手和维修技师两个专业,根据无人机机型和所使用的吊舱载荷不同,培训周期一般为3个月到6个月,培训方式采用无人机基础理论学习、无人机飞行模拟器训练、无人机室外实操飞行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对无人机飞手的培训主要可分为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两大类,重点在于培养多元化、全能型无人机飞手,所有飞手均要学习无人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维修、组装无人机等实践课程。

2.2 加强模拟系统训练

无人机系统的模拟飞行训练是无人机日常训练的重要环节,国外的飞手培训一直高度重视模拟系统训练。但在国内消防救援队伍飞手培训中,只有在无人机实训飞行训练之前会利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时间短、针对性不强,且国内对于消防救援无人机系统模拟训练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也不多,对于无人机喷射灭火弹或水质气体检测等只能通过实训飞行训练,训练时长无法保证,耗时费力。国外无人机飞手培训中特别重视对无人机系统模拟训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高强度的模拟系统训练,充分提升飞手的无人机操控能力和技战术素养,以确保飞手可以适应不同种类的无人机搭载不同的吊舱载荷,提升救援现场的实战能力,系统高效地培养专业的消防救援无人机飞手。

2.3 注重实践经验积累

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救援队伍飞手,除了拥有过硬的无人机理论知识和操纵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实战飞行和团队合作经验,可以更好地配合指挥员完成灾害事故现场的各种任务,帮助救援团队安全高效地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国外的无人机飞手在培训合格后通常需要经过半年的岗位实习,在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后,才能正式成为消防救援队伍的无人机飞手。在实习期间,飞手需根据灾害事故现场个救援环节不同需求,协同指挥员完成各种飞行任务,熟练操作多种无人机机型和各种吊舱载荷,确保无人机系统有效提升队伍战斗力。

2.4 强化后续在职培训

无人机及其吊舱载荷更新换代速度快,新技术及新理念层出不穷,因此强化后续在职培训是无人机飞手进行知识更新和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及有效途径,但由于消防救援人员流动性大,在职培训得不到重视,致使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导致无人机飞手的知识及技能没能真正提高,因此针对无人机飞手的在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国外消防部门非常重视消防无人机飞手的在职培训,由于操纵无人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技术,其在职培训的理念在于解决如何更好地应用无人机及其吊舱载荷的问题,注重提升无人机飞手的实战飞行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一般通过短期的集中封闭培训来达到培训目标。

3 加强无人机飞手培养模式的建议

通过研究和总结国外消防无人机飞手培养模式,结合现阶段消防救援队伍队无人机飞手的实际需求,提出改进和完善无人机飞手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式方法,全面提升飞手培养体系,确保飞手培养质量,真正为消防救援队伍培养拉的出、用得上、打的赢的实战型无人机飞手。

3.1 完善无人机飞手培养体系

依据消防救援队伍对无人机飞手的实战能力需求,结合现有无人机培训企业的专业特点,对训练总队和科研院所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无人机企业、训练总队、科研院所和消防救援总队“四位一体”的无人机飞手培养体系,建立以实战为导向的初期培训、在职培训、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相结合的无人飞手培养模式。依托无人机培训企业的理论知识及培训经验,结合消防救援队伍对实战的特殊需求,建立适用于消防救援实战的成熟的初期培训课程;结合训练总队和科研院所现有无人机教学科研经验,针对实战中常用吊舱载荷开展进阶在职培训,并开发一套灭火救援专用无人机模拟飞行软件;最后统筹各消防救援总队的实战优势,以真实救援案例为导向建立实战实训体系。

3.2 建立无人机飞手晋升模式

为适应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的使命任务需求,突出无人机的实效性和适用性,就要加强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的系统性顶层设计论证工作,确立相应标准,逐步将无人机飞手纳入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发展建设规划。灭火救援领域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战斗编成,在实战中若想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需要大量的无人机飞手支撑。因此发展壮大无人机飞手队伍的同时,必须配套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办法及待遇保障等,完善无人机飞手激励机制,解决人才成长的后顾之忧。要提升专业人才待遇,建立合理晋升模式,保证无人机飞手队伍稳定,避免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的流失,应对无人机飞手队伍采取提高待遇、加大晋升空间、建立人员稳定保障机制等以维护无人机飞手的保有率。

3.3 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针对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培训全方位、多类型的需求,构建稳定型、选调型和特约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稳定型教员主要来自消防救援队伍内部,由训练总队及院校中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员为主,一般以在职培训、模拟实战为主;选调型教员主要指无人机企业中的教练员,通常由无人机企业选调而来,长期从事无人机操作维护、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人员,一般以初期基础培训为主;特约型教员主要为无人机生产企业的相关专家,以介绍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术为主,采取不定期授课或举办讲座的形式。师资团队除了完成无人机飞手培训教学外,还应根据学员的训练进度和领受程度,适当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确保提高培训质量。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可以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教员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能迅速提高师资团队教学培训经验,还能形成交叉学科全领域式覆盖教学,全面有效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培养质量。

3.4 加强无人机飞手实战化训练

加强无人机飞手的实战化训练是提高无人机飞手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在灭火救援现场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是要加强无人机模拟系统训练,加强针对消防救援领域的无人机模拟系统训练平台的开发,为无人机飞手提供与灭火救援实战高度仿真的训练场景。依托训练总队和院校设立专门的无人机模拟系统训练科目,重点就是基于模拟系统训练无人机飞手的操作及使用,以确保飞手迅速适应不同的事故救援场景及专业吊舱载荷,提升无人机飞手实战能力。二是要加强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使无人机飞手从救援现场中体验实战感受,积累实践经验,检验现有无人机及其吊舱载荷的效能,提升无人机飞手与其他消防救援指战员协调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通过模拟系统训练与实战演练交叉进行、相互验证,系统高效培养专业的实战型无人机飞手。

4 结束语

目前,无人机及其吊舱载荷的设计和制造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相应的无人机飞手培养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无人机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的应用。根据无人机在灭火救援实战中各环节的不同需求,应加强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飞手的培养工作,统筹无人机企业、训练总队、科研院所和消防救援总队的力量,构建初期培训、在职培训、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相衔接的符合消防救援队伍实战需求的无人机飞手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飞手模拟系统吊舱
基于VR技术的变电站三维场景设计模拟系统研究
战机吊舱火力赋能“神器”
从5G“管家”到无人机“飞手”:农村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我当直播网红、你做麦田飞手 “乡村中关村”会不会来
世界智能无人机大赛竞速赛 国内国外飞手津门冲刺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微电网模拟系统设计
NEO—2X光电吊舱
基于ARM和Zigbee 的变压器试验培训模拟系统
实培计划—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
澳大利亚将放宽对无人机相关法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