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2021-01-12 15:21甘雪婷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性

甘雪婷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清镇 551499)

0 引言

大数据时代下,民众日常生活表现出与计算机网络的紧密联系性,可以说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到,为之营造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潜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所以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措施进行研究,如何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促进相关防护措施的完善及效果的提升,是值得思考及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为未来计算机网络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大数据时代”及其特点

所谓“大数据时代”,指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随之产生,借助收集、归类、整理这些数据信息,就会形成多元信息系统。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点有:较低的使用成本、较广的使用范围——可在任何行业使用、准确的定位、较快的更新速度[1]。大数据时代不但要存储网络信息,同时要实现数据的多样化呈现。近年,相关信息技术所呈现出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大数据的实践应用也为民众各方面的便利性、现代化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但是有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隐患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进行大数据传输时速度快、范围广,这些都会造成信息传输安全上的不稳定性,也不能有效保证信息存储工作。目前人们的生活已经日益网络化,例如:个人的信息与购物APP、支付APP等都是进行捆绑的,如果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那么就会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个人的隐私问题也不能得到保障,这样就会引起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不满和恐慌。

2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大数据”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的产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大数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不同的技术、不同的领域之间都有关系,我们需要借助多种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我们需要专业的部门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体系的构建,这样才能确保面对不同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依然能够进行安全防护。另一方面,在大数据下,经过对计算机网络等展开分析,其所拥有的数据信息传输速度更快,处理效率更高,且在其不断的深入发展情况下,所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更多、更广、更加丰富,所以对数据信息处理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数据信息安全才能得以保障[2]。在近些年来,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衍生的相关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民众个人隐私存在严重威胁,并且还使企业及国家的安全也深受牵连,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体网络环境得到有效的净化。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3.1 计算机本身的脆弱性

对于计算机来说,作为人类所创造的外部设备,在面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时,并不具备自主防御的功能,当外部环境恶劣,例如:地震、污染、水灾、火灾、雷电等,机器组件由于比较脆弱,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就会遭到破坏,这样也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3.2 网络的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由于要服务于所有的用户,就需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也成为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之一,这样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比较脆弱,因为要针对所有用户开放,网络安全性较为薄弱[3]。

3.3 用户操作的失误

计算机作为辅助设备,自身不具备传输信息的功能,只有在使用者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发挥相关的功能,但是由于使用者在进行操作时主观性较强,这就会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当计算机使用者进行具体操作时,由于用户不一定是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那么他们的安全意识就会较低,加上不同的操作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口令设置、不同的操作情况,这样就会形成操作失误,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3.4 黑客的恶意攻击

目前来说,黑客恶意攻击可谓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可划分为主动、被动两种类型。前者为针对性的人为破坏,即先予以目标的精准选取,接着进行破坏,使目标信息不能完整,并且丧失有效性;后者则为被动破解或者截获目标信息,而计算机网络尚能进行正常的运行。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重要数据的损失。因为恶意攻击,计算机信息网络会出现不能顺畅使用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系统崩溃、瘫痪,对于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产生阻碍。

3.5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网络在大数据背景下,呈现出的开放性更为明显,病毒的隐藏及入侵相对来说也更为便捷。在终端进行相关程序的下载时,如果病毒隐藏在程序中,病毒可怕的传染性、破坏性等就会显现出来,极大侵犯网络数据的安全性。通常,在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中,以软盘、光盘及硬盘等为载体,在数据流动时,病毒在运行的程序中进行传播,其危害性越强,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威胁越大[4]。

3.6 垃圾信息以及间谍软件窃取信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如邮件、新闻等,还会收到一些短信提醒,但这些并未收到信息授权,这就是用户个人信息遭遇窃取。其原因可能是间谍软件入侵,它与计算机病毒的区别在于是否对计算机系统存在破坏性,间谍软件的入侵主要是窃取系统及用户信息,而并未对系统造成破坏,但其依然对用户安全存在着极大威胁,也破坏了网络环境的稳定。

4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分析

4.1 加强网络安全内部因素的防护

要想真正实现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我们就需要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各种账号的安全管理[4]。首先,用户要从自身入手,提高对于计算机安全的使用意识、管理意识,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避免设置简单的账号,而使密码复杂化,这样就会加大泄露的难度。其次,我们在进行账号安全管理时,一方面可以采用特殊符号、对密码的长度进行设置,避免密码设置太过简单;另一方面要注意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换,这样也可以避免信息的泄露。

4.2 设置网络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从内部对网络的访问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措施,运用网络防火墙后,可对外部用户企图以非法手段入侵网络系统内部进行有效阻止,使内部网络环境得以有效保护,以达到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该技术可对网络交互安全性予以有效实现,同时对相应的网络传输数据进行有效检查,判断目标网络数据的传输是否可行[3]。通过不同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防火墙访问控制设置,这样使不同的威胁都阻隔在外,有效的保证了内部网络环境正常的运行,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4.3 有效安装杀毒软件

目前,大部分计算机都已经安装了杀毒软件,主要与防火墙进行有效配合,共同阻止危害信息。杀毒软件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杀病毒,另一方面还能够检测到是否有黑客攻击程序,双管齐下,使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相关软件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其具有最新的杀毒功能。

4.4 进行网络监测、监控

随着人们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入侵检测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该技术主要是检测网络使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滥用、入侵的情况。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签名分析法。前者指在计算机稳定运行时,对相应的动作模式予以判断,评估其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后者则是对攻击系统已经掌握的弱点进行检测。借助网络监测、监控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

5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信息的保存、传播、流通等过程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构建,对于计算机应用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