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

2021-01-13 05:42符巧静郑州师范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罗商人村民

符巧静 郑州师范学院

1947 年拍摄的故事片《乡村女教师》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在1948 年更荣获了斯大林奖金一等奖。1950 年我国引入这部影片后,也使得国人纷纷将焦点聚积于教育事业上。电影《乡村女教师》讲述了一名杰出乡村教师的故事,主人公瓦尔瓦拉顺利读完中学后,决心扎根于偏僻山村,改变当时的教育局面。

一、关于教师形象的历史文化解读

(一)新人的塑造

在《乡村女教师》影片中,围绕女主人公投身教育事业后的辛勤历程进行描述,刻画了主人公执教一生的精彩人生。她无比珍惜学习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最终获得了教育资历。这部影片用诗一样的语言,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平凡乡村女教师的不平凡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感动了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使得人们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在影片中,女教师瓦尔瓦拉在毕业舞会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高尚情怀以及无私奉献的育人精神。这一点通过她与马尔蒂诺夫的对话可以看出。在瓦尔瓦拉看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真诚且善良的,都是可以被塑造的,都需要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瓦尔瓦拉就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于是她怀揣着赤诚的心,毅然奔赴西伯利亚,决心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通过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教育的公平

普罗夫是一位天资聪颖的学生,但是他出身贫寒,即使学业优秀也依然遭到了校长的冷眼相对,校长明确向瓦尔瓦拉表示,在男子中学,绝对不允许穷学生和富学生坐在一起,所以他严词拒绝了算术、语法和阅读全都拿了5 分的普罗夫。基于此,普罗夫非常绝望的两次背诵涅克拉索夫写的《小学生》,通过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以及激情的语调,表达了他想要学习知识的渴望之情,这深深地感动了瓦尔瓦拉,也让她意识到了未来的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但是瓦尔瓦拉没有就此灰心,她内心始终有一团火,坚信穷人的孩子有一天能够坐在教室中和其他富人孩子一样接受知识的洗礼,感受知识的魅力,享受知识带给人生的巨大改变,从而实现人生阶层的跨越。最终她的愿望没有落空,瓦尔瓦拉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在这一天,瓦尔瓦拉感觉人生是幸福的,这么多年的辛勤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自己的学生终于能够平等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她高兴地看着孩子们且激动地说道所有的大门都将为孩子们敞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知识,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在这时,普罗夫终于有了学习的机会,瓦尔瓦拉鼓励他努力学习,并且告诉他新中学会热情地接纳他,将他视为最尊贵的客人。在这一年,普罗夫刚好18 岁。而普罗夫非常争气,并没有辜负瓦尔瓦拉的期盼,他珍惜学习时间,在多年后和瓦尔瓦拉一样成了一名教育者。瓦尔瓦拉毕生都在为教育作贡献,她的青春在一点点消逝,她的满头黑发逐渐花白,她的事业虽然平凡,但是伟大。作为一个城市人,瓦尔瓦拉义无反顾地扎根于乡村的教育事业,不难看出她身上具有令人敬佩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影片中,瓦尔瓦拉因为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列宁奖章,载入了史册。最后她所教过的学生纷纷自发回到学校看望她,这些学生也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都在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其中那个被瓦尔瓦拉送入中学的布鲁夫更是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教授,瓦尔瓦拉看到这些学生都学有所成,非常的高兴。他们围绕在瓦尔瓦拉身边,共同祝愿自己的启蒙老师健康长寿,更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经过她的不懈坚持与努力,瓦尔瓦拉最终桃李满天下。

瓦尔瓦拉只是乡村女教师的一个缩影,在她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名教师,她们都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当时的国家培育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在我国也不乏像瓦尔瓦拉那样形象光辉的教师,她们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让教育开花结果。教育事业是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内心别无所求,她们只盼望着学生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为祖国作贡献。

二、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文化解读

(一)教师身份的认同——从村落中“陌生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城市文明是比较开化的,相反乡村文明则比较保守。对于瓦尔瓦拉的职业而言,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她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而且还要和乡村文明的保守做斗争,开化与保守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当瓦尔瓦拉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时,令村民很难理解她的行为,甚至开始排斥像瓦尔瓦拉一样的教师们。瓦尔瓦拉是沉静的,是低调的,但是不乏一些城市教师扎根于农村之后,自身携带的优越感让村民深感厌恶,在这些村民看来,城市教师难以让人亲近,所以当时的女教师要想真正融入农村社会是存在困难的。

身份认同是一个双向过程,既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也包括他人对个体的认知。瓦尔瓦拉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显然具有独立性,她初入农村之后,就和学校的看守人发生了争执,学校看守人虽然认可教育,但认为读书的同时不能耽误干活。在他看来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是一件不明智的事,这就体现出农村文明的落后。在这个不愉快的对话结束之后,瓦尔瓦拉的美好愿望被打击了。瓦尔瓦拉虽然一心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形式而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但她毕竟是一位异乡人,再加上村民对她的行为难以理解,所以最初开展教育时磨难重重,瓦尔瓦拉难以融入村民的生活。她教书育人的才能很难得到真正的施展,甚至孤身一人坐在教室等待学生的到来。但和执拗的瓦尔瓦拉相比,等待不是一件难事,她不会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对于瓦尔瓦拉有了新的认识,渐渐地对她改观,逐渐地认识到了瓦尔瓦拉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民教师,开始理解她的行为,支持她的工作,从此瓦尔瓦拉逐渐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之中。

瓦尔瓦拉不仅专注于教育,还关心村民的生活,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的优秀教师,主张人人平等,推广博爱精神,反对男权主义,崇尚自由平等。有一次村民杜尼亚的家倒塌了,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时,瓦尔瓦拉又挺身而出,为了让村民将倒塌的房屋重新建立起来,勇敢地寻求商人们的帮助,但是却遭到了拒绝,这些商人根本不顾村民的生命安危,还认为瓦尔瓦拉扫了他们的兴致,有的商人为了嘲讽与打击瓦尔瓦拉,当着她的面把钱烧掉。这就充分暴露了城乡文化的冲突与差异性。为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瓦尔瓦拉拿出自己有限的工资,想要资助村民建立房屋。并且毅然决然的对商人说,自己是不会把自己的工资烧掉的,虽然自己的工资有限,和商人的金钱相比差的很远,但是她的钱会被用来帮助杜尼亚家。瓦尔瓦拉说完,将商人倒给她的酒一饮而尽,不会喝酒的她被呛得流出了眼泪,但是瓦尔瓦拉的举动俘获了村民的心,就连商人也为之动容,纷纷改观,还将瓦尔瓦拉看作是自己人。最终,在瓦尔瓦拉的带动下,商人们纷纷捐款帮助杜尼亚家转危为安。瓦尔瓦拉彻底适应了乡村生活,并且感化了当地的村民和商人,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勇气结交了很多朋友。在一次婚礼上,瓦尔瓦拉还被调侃口音已和当地一样。

(二)传统的婚礼仪式与习俗

在婚礼上,瓦尔瓦拉再一次征服了村民,她用人格魅力向村民证实了她是他们口中的自己人,并且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教师,此后村民对瓦尔瓦拉的态度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甚至由最初对教育的不重视变为重视。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毕竟这是一次教育的改革,想要彻底推翻谈何容易,影片中的瓦尔瓦拉是幸福的,她有情投意合的未婚夫,两人只见面两次,便有了结婚的想法。为了支持瓦尔瓦拉,婚礼按照传统仪式操办,这又一次证实了,在村民心中完全接受了瓦尔瓦拉发自内心的祝福她。在瓦尔瓦拉的婚宴上,女人们用一首民歌对夫妇二人进行祝福,民歌翻译成《草原上小草匆匆》(Kak no nykky TpaBka);俄罗斯人很喜爱民族舞曲,在婚礼上村民们集体跳着《卡玛林斯卡亚》(KaMapHHCKaR)。随后,村民们怂恿新婚夫妇互相亲吻,他们高呼着“Topbko”(苦啊),实际上是亲吻的意思。俄罗斯的婚礼进行到贺礼环节需要新娘端着托盘,客人放上礼物或者金钱,然后饮下一杯伏加特,算是祝福。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内心都为之震撼,毕竟瓦尔瓦拉出生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她所奔赴的小乡村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坚决。与此同时,人们也非常同情瓦尔瓦拉,她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但是感情生活并不顺遂,她的未婚夫被战事牵连。瓦尔瓦拉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当地人和学生的爱戴,尤其在动乱年代,瓦尔瓦拉的品行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也体现出女教师在当时肩负的神圣使命。

三、结语

瓦尔瓦拉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作贡献,她没有考虑个人问题,即使未婚夫被战乱影响也依然没有停止教育的步伐,从青丝到白发,她的事业平凡而伟大。影片中,瓦尔瓦拉毅然地从城市到乡村执教,最终桃李满天下,这说明她心怀大爱,正是她的坚持不懈,才使得穷苦人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权利。瓦尔瓦拉只是无数农村女教师的缩影,还有很多教师都将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了她们,国家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在我们国家,像瓦尔瓦拉一样伟大的教师数不胜数,他们甘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学生能够成才,虽然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是他们别无所求,展现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这些教师的可贵精神值得世人学习,他们的名字也值得我们铭记。

猜你喜欢
普罗商人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言而无信的商人
奇怪的纸盒子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威尼斯商人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