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13 20:2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8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田 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65 亿。据民政部专家预测,自2022 年我国每年新增老年人口超过1200 万,十四五期间预计将突破3 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培育数字化居家养老成为新型养老模式,“人工智能+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将使居家养老模式成为最佳实施路径。

数字时代为我们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发展和机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我们实现居家养老变得更加可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革命让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变得容易很多。利用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解决因为社会资源不足而让养老成为社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于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明显改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可形成服务社会与产业发展的多赢发展格局。

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解决居家养老的安全、生活、看护、家政等问题,就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立足现状,整合各种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在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将发展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利用数字革命技术前景广阔,在扩大内需促进双循环经济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应用参与、渗透到居家养老的政府服务与人民生活中,符合党的十九大的指导思想。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养老产业体系,将使我们的智能居家养老成为现实。

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和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人口老龄化 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加大,大部分老年人是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进入老年期,一般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客观上需要通过再就业取得劳动报酬,用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这样无疑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其次:人口老龄化会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负担加重,老年人因为健康水平和自理能力下降所造成的生活不便,即影响生活自身、生活质量,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使医疗保障、保健康复、生活照料成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第三: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社会、家庭抚养负担加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消费需求下降。

国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服务人才、服务内容单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培训、只局限于大城市、市场机制不完善、第三方投资机构实力不足等问题。虽然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在大城市开始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但目前尚远不能满足需求,随着需求不断加大、增强,尤其是生活照料和医疗等方面,总之目前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解决居家养老问题。另外居家养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未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其重要性、可行性认识不够,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面对这种现象,必须转换养老思路,引导市民利用数字化科学技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将社会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立足社区、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数字化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与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重点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生活等为主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加快推进智能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一)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利用数字化科技创新让老年人体验现代科学技术给居家养老带来的全新体验。(二)缓解政府养老支出压力。居家养老可以让政府对养老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小,通过数字化基础建设改造的同时,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问题。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三)符合传统文化和老年人习惯。家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心理居所,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四)减轻家庭照料压力,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居家养老让老年人充分体验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年轻人解放身心工作,体验养老、尊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毋庸置疑,居家养老时子女给予老年人的照顾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取代的。(五)使用数字化技术根据居家养老需要创建完全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系统,从而推动当地科技企业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数字化居家养老需要城市建设更加有韧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将为居家养老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生活、娱乐中的不便。

三、数字智能型养老方式将被广泛接受并深入发展

整个国家都在扩大智慧社区的建设。未来,数字化让我的生活会更便利。许多简单和重复的人工任务将变得数字化。智慧社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也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细心照料以及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系统+服务+老人+终端”,以社区为依托,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和热线为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全方位养老服务,这将使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并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智能电网建设解决居家养老的安全问题,智能寻呼系统解决居家养老的看护问题,配送平台解决居家养老的生活用品和饮食问题,利用掌上操作和远程医疗解决居家养老的医疗保健问题等方法解决大部分居家养老的问题,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水平,科技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社区的工作量和各类服务人员的数量。

1.基于网络平台的智能养老看护

通过对居民家用电器和室外智能电网建设形成万物互联的居家养老系统。这一系统新技术的商业化通过第三方支撑平台实施运行。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电网”的万物互联来监测老人的居家环境、生命体征、行动轨迹、设备维护和使用警报等,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理。通过数字化定位系统解决老人室内、室外高精度定位应用,在任何时间、地点、工作环境都可有效准确的对人和物进行实时高精准定位,提高对老人的服务质量,安全看护老人,让养老的管理脱离传统的人员看护,实现智能看护,既减少对老人的安全隐患,又保证根据老年人实际需要时能提供及时的服务,数字化技术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智能居家养老成为一种令人惊讶的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变革。

2.基于AI 和数据传输的日常服务与健康医疗

老年人在家养老,利用手机、电视、手表等设备提出需求,由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利用其掌握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利用便利店、餐饮机构、社区食堂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利用社区和家政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提供助行、助洁、助浴、助急等。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为老年人提供送药、打针、护理等服务,让数据与硬件间实现真正的互通。真正的赋能养老产业从政策、模式、技术、服务开始全方位升级,真正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实现养老生活与互联网的智慧触达,以“大数据、新计算、全服务”为核心,构建全生命周期、全覆盖、全链条的养老生态共同体。不言而喻,数字化技术创新将使居家养老生活更加便利,对于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数字原生态的老年人来说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技术,直接使每一个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受益,先进的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让老年人充分体验居家时在线服务的好处。

政府培训老年人数字技能,让老年人学习使用先进技术,获得亲身实践的体验。可以让居家老人利用万物互联技术来实现智慧养老和健康养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慢性病监测预防和护理。通过在社区设置大屏幕,提供各类可穿戴监测设备,为社区、居家、机构建立一套中西医健康体检系统,提供社区养老检测,还可以预约偏瘫康复、骨伤康复、颈肩康复服务等上门康复,为半失能老人、全失能老人提供家庭护理和日常医疗护理,包括但不限于输液护理、导管护理等。使居家养老成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的上门服务养老模式,通过智能在线服务缓解了现有物理基础设施的压力,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监测老年人的居家环境、生命特征、行动轨迹等。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

四、前瞻性顶层设计的体系构造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完善以顶层设计架构下的智慧城市居家养老建设,通过居家养老治理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思维方式创新,利用5G 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电网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天津城市治理水平,优化社区养老管理服务职能,完善整体架构设计,加强总体规划和资源配置效率,把天津建设成为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新型居家养老智慧城市。

首先,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根据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设置覆盖全市各社区的居家养老日间服务照料机构,健全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等实体组织。探索服务对象面向全体老年人,目前,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困难和特殊老人,但居家养老的政策目标是要覆盖全市的老年人。

其次,拓展智慧服务内容。人们经常认为,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破坏就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随着工业革命和数字化革命的发展,让我们体验到无与伦比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将为居家养老创造更加优异的环境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可以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将从目前求助、送餐、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逐步扩展到送医送药、陪病陪床、健康保健,为卧床、痴呆、残疾、重危病老人提供照料护理等医疗保健服务,还将开展陪老人网络聊天等服务,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第三,实现智能服务的层次化、多样化。不同的服务内容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这样的模式,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养老产业的智慧化升级、辅助行业信息及服务标准化发展和行业大数据积累、降低社会资本参与养老的门槛,为跨民政和卫计部门的资源协调提供平台、辅助决策,提供精准服务的数据依据等。

第四,政府主导下的资源优化与配置。天津政府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居家养老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投入和软件服务投入。政府要确保财政补贴用于那些最需要政府帮助的老年人群身上。养老政策应对此“因类而异”,即对三无,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对低保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由政府补贴服务费用;对身体健康,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则实行优惠低偿的市场化服务。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建设低偿服务、有偿服务、义工服务、社会力量认购服务和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服务的全覆盖智能化服务体系。

第五,构建数字化养老产业格局。利用居家养老数字化应用,促进天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产业格局,确立天津在养老产业科技企业国内的领先地位。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城市,需要确立强大的创新能力,养老产业数字化可以加强天津国内大循环的高端产业引导功能方面发挥。通过居家养老数字化建设对天津的科技产业、科技产品、科技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发展优势,使天津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天津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以及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在产业基础、技术能力、人员资源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体现。

第六、规划相关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养老职能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重视和发展养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数字化养老人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培养一支有爱心、懂护理、细致工作掌握现代互联网知识的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另外,加强居家养老兼职工作人员的无偿培训,提高兼职人员职业素养,使其成为深化居家养老工作力量的有利补充,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和机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