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走出去模式探究

2021-01-13 00:47张晓娟彭霞
科教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张晓娟 彭霞

摘要本文探索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的工程职业技能教育标准,助力中国优势制造业项目走出国门的中国职教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一进一出”国际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创建以“文化内涵+项目平台”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中国话语权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将国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国际化、标准化理念引领下,率先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企业项目中急需的职教人才的培育。另外,文中指出职教资源走出去的重点在师资培养,而师资培养又在打破原有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鲁班工坊 一带一路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01

On the "Going out" Mode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Xiaojuan, PENG Xia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vocational skills education standa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elps China’s competitive manufacturing projects step ou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Open up the "one advance and one out" international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to build China’s discourse power with the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ode of"cultural connotation project platform". Under the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domestic high - 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take the lead in going abroad and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national initiative enterprise projec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addition,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foc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going out is on teacher training, and breaking the original standards for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is the key of teacher cultivating.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Luban workshop;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20世纪80年代,国外为了满足工程教育标准化及工程师的跨国就业,美、英、加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联合研究、制定了包含工程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标准、工程师认证标准及认证机构标准等内容的成员国相互承认的国际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3个是关于各类工程技术教育专业的学历互认协议。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走向了国际标准,为今后中国工程技术类教育输出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只有对外学习而少有输出的国際交流,不是真正的国际交流。国内天津市率先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知名品牌的国际输出,在泰国、印度、印尼等国家相继设立鲁班工坊,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将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秀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资源,走出国门,搭建起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本文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职教资源的输出模式,将教育搭乘经济项目输出的“复兴”号高速动车一起走出去。

1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背景和契机

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援助了急需的抗疫物资,总计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的抗疫物资,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中国已经大跨步的走上了复兴之路,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外媒眼里称之为中国的大国崛起甚至是中国“威胁”。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必将对世界会有更多的贡献。中国智造即中国教育,尤其是我们的职业教育为赋能中国制造走出去要有更多的责任担当。

2建设职教人才培育“一进一出”两通道

“一带一路”国家级倡议为我国高职教育引进来华学习技能的沿途留学生源带来契机,培养出熟悉中国文化,并具备在一带一路沿途建设项目中提供项目技能支撑的高端职业技能人才,为推广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智力保障。形成一带一路沿线洽谈输出一个大型项目,引进一批来华留学生,培养一批亲近中华文化,同时也具备先进工程技术技能的人才。

中国职教与率先“走出去”的企业、驻外商会、中介机构等合作,开展面向输出国本土人员的订单培养和职业培训;整合中国优质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强强联手、形成合力,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广泛建立职业教育的文化交流中心,秉承“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的理念,更多的“双高”职教院校,以“鲁班工坊”为平台,架通合作之路将国内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输出去。洽谈工程项目输出中国制造的同时,中国智造的技术输出也在平台基础上紧密跟上。将本土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架构在职业院校联盟的“鲁班工坊”平台上“输出去”,在当地培植项目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解决项目长期运维所需的技术人才,为项目后续的升级迭代奠定技术保障人才。

3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模式探究

在学习对标借鉴诸如《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的国际工程认证标准过程中,打造具有中國先进制造业特色的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已迫在眉睫。探究中国专业人才培育中的标准化,为“一进一出”两通道内的国际人才培育打通地域壁垒,实现职教人才出国出品的国际化认证已箭在弦上。我国高职高专工程教育尚未加入《悉尼协议》,但我国已然已拥有领先于世界的高铁、5G、北斗导航等智能制造及通信项目,在这些先进制造项目输出的同时,需要有我国工程教育标准认证体系下的技师走出国门架构起中国智造标准体系下的技能人才建设的保障体系,实现中国制造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高铁和动车等基础建设领域早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制造业竞争力更是多年排名全球第一。中国基建更被冠为“基建狂魔”的美誉。中国华为5G拥有世界上最多的5G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自2016年,中国开始问鼎全球国家/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以来,至今一直稳定在前三名。这也是我们能在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依然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家底所在。所以说,中国已经有了将我们优质的工程技术标准化推向国外的基础。随着2019年国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启动学分银行、1+X证书等国家层面公信力的职业技能认证以来,已经在全国职业教育体系普遍展开认证工作。将该体系随着企业项目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将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一起带出去是一种可以探讨展望的新模式。

2017年5月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依托天津食品集团在英国奇切斯特学院设立的首家中职学校的“鲁班工坊”成功将国内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到了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中,实现了国内职业教育标准的输出和国际认证的接轨,为中国职教标准的输出做出了表率。

4“鲁班工坊”文化内核+项目平台的模式推广

公元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工匠鲁班因发明各种工具闻名于世。2016年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EPIP)为核心的鲁班工坊在天津成立,我国在全球17个国家建成18个“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鲁班工坊继承着传统大国工匠精神的同时还赋予新时代的中国制造等于精品制造的新一代中国工匠精神,为世界发展贡献东方精品。“鲁班工坊”既是一种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也是对外教育交流援建的新方式,是大国担当更是中国文化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

借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著名品牌“孔子学院”的运维模式,借助自古以来就盛名远扬的中国工匠“鲁班”效应,再次打造“鲁班工坊”工程教育输出品牌,该平台有中国传统文化赋能也有新一代先进的中国技术加持,必将在输出中国职教的同时,重塑中国制造等于精品制造的制造业复兴之路。行业优势加上职业院校专业优势的复合必将在“鲁班工坊”平台上以技能输出为媒介传播中国自信、中国文化和中国影响力。

无论是前述的天津中职学校在英国设立鲁班工坊中,职教标准的国外适应性还是后续项目的陆续开展,依靠企业经济项目的输出而带出去职教资源输出更具生命力。校企合作创建模式不仅是国内高职院校的活力源泉,也是国外职教资源输出中的重要一环。国内中高职职业院校与在海外办厂的企业以及承揽了海外工程项目的国内跨国企业密切合作,携手境外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创建“鲁班工坊”。该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致力于培育当地企业发展急需的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能切实解决当地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大问题;该模式一方面推动中国企业及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能够培养熟悉中国产品、中国技术和能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亲近中国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5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

通过2020年中国职教国际化调研报告中的“来华职院院校留学挑战”项的数据中,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一大难点。要求教师具备文化、语言、技能及定制化的专业国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实施好“文化+平台”的中国智造输出模式,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及丰富行业经验并具备跨文化能力的教师是课题实施落地的最关键点。

具备国际视野和传统文化积累,又拥有前沿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国际化师资,不仅能进行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定制化、特色化双语授课能力,还能转换调整课程方案设置以适应“一进一出”(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定制,以及海外办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多渠道下的专业人才的定制培养。

当前国内中高职院校的师资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国家高教系列的毕业生,普遍缺乏行业和企业的一线锻炼,虽然职业院校教师基本上都要求通过企业挂职的方式获得一线岗位职业技能以提升教学质量,但该举措的有效性并不特别理想。而行业企业技能精英具备教学技能走到职业教育讲台从事技能传授的也是少之又少,更别说还得加上传统文化和国际背景语言交流能力的国际化师资。探讨一条打破事业单位用人及职称评定等条条框框限定的人才引入及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了。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而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才中公开招聘,特殊高级技能人才可放宽学历要求。国内很多优质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提升国际化背景。

6总结

如果说国家日益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是护航“一带一路”每一个经济项目能顺利开展,象征国家硬实力的铜墙铁壁的话,那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就是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地提升中国制造影响力,代表着中国文化输出的软实力。随着国内将职业教育以类型教育看待,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职教投资力度打造一批“双高”职业院校的背景下,探索将优质中国职教资源走出国门,既是赋能“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项目开展,更是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和中国创造转变,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保障,是中国影响力中国标准输出的标志。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547;2020年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理念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项目编号:JGYB2028;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理念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编号:QDSKL2001280

参考文献

[1]杨健.基于《悉尼协议》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索[J].教育研究,2019,16:60-61.

[2]甘益慧.学徒视野下的德英现代学徒制改革路径及启示[J].高教论坛,2021,4:116-119.

[3]姜大源.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65-69.

[4]关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比较与借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