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创新机制探寻

2021-01-13 00:47徐宇
科教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立德树人职业教育

徐宇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宗旨和根本目标,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旨意。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想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实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实践旨归,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然而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能够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达成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成为诸多职业院校的难题。文章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提出创新路径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立德树人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04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XU Yu

(GeneralEducationSchool,Chongqing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EngineeringCollege,Chongqing402160)

Abstract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s not only the basic purpose and fundamental goal of education, but alsotheinternalpurposeof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Ifvocationaleducationinthenewerawant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at it has the same important position as general education, itmusttakebuild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peopleasthelogicalstartingpointandpracticalpurpose,runthroughthe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aces many challenges. How to grasp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and achieve a higherlevel ofdevelopment goals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for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innovative path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basic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novative mechanism

職业教育承载着国家多领域多行业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等重要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伴随着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塑造大国工匠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务必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1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9日提出“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2]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3]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培养能够积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总书记的系列论述将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基本要求进行了阐释,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深入贯彻讲话精神,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新定位,严格落实新要求、新任务。

1.1全面发展的隐性教育目标更加凸显

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培养研究型、探索性人才,以理论教学和实验研究为主,旨在为学生深造创设条件,其综合素质培养、文化知识掌握的教育功能更为显性;而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以实训教学和实践探索为主,旨在为学生服务社会、走向技术岗位提供便利,因此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更为显性,而培养人的本质相对成为隐性。[4]然而从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来看,培养人仍是第一要义。但从教育年限来看,职业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相对较短;从实现学校场域向社会场域的过渡来看也更为迅速,这就使得职业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任务更为艰巨。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人的内涵逐渐深化。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牢固明确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为依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6]这些内涵要求使得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向高素质、高水平转变,工匠精神的时代需求促使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更加凸显。

1.2全面改革的显性教育理念深入转变

从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日益突出,各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愈发迫切,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背景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升级。不仅要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锤炼深度融合,还要在学生努力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学生明晰劳动的重要价值、如何进行高质量劳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征来看,改革职业教育理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7]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家国情怀、磨炼道德品质,积极担当复兴大任。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全方位多样化改革,根据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机制,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求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需要为内涵要求,开展相应的课程内容;加强与社会网络的建构,在充分认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優化育人体制机制,以促进更广泛深层次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8]而青年如何担当复兴大任?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习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既具备较高技术技能水平、又能勇于担当民族大任的“德技并修”的人才。[9]

2.1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德育根基

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要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核心位置,强化以德育为根基的基本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0]因此,职业教育要努力转变育人理念,将德育放在与学生技艺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强化学生的自觉政治认同、提高思想修养、加深情感体验,成为新时代全方位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2.1.1紧扣育人“宗旨”,增强政治认同

以德为先,立德为基,修身为本,是青年学生人格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信念在青年成长之路中的奠基石作用,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宗旨,深化新时代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顺应地区发展新形势,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将德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牢记党的历史,提升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认同。

2.1.2紧跟时代“潮流”,提升思想认同

职业教育发展与时代高度契合,时代赋予新任务,产生新要求,提供新机会。因此,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公益性、战略性、基础性要求愈发突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时代需求已迫切要求在思政大课堂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牢牢把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战略要求,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通机制构建,扩大课程思政辐射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润“大国工匠”精神于无声之中,渗透到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做中学”,提升思想认同,深刻感知专业特色与时代需求,成长为以技术技能为核心的全方位多领域人才。

2.1.3紧抓特色“亮点”,加深情感认同

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以院校“亮点”辐射其他专业特色,加深特色王牌专业和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专业的结合力度,培养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加深情感体验,教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引导,以身边人物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体悟人物故事,感知专业精神,热爱所学专业,牢记职教初衷,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专业学习中。

2.2彰显发展本质,促进理论创新

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劳动者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从当前的国情来看,我国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并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以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必须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评价机制与管理制度都进一步进行创新,将学生的个人梦想纳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将职业道德培养纳入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体系进行创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3新要求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旨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立德树人作为检验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价值尺度,强化立德树人对职业教育发挥引领作用的理念指导和理论意义,归根结底在于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能够探索出创新的发展机制。

3.1坚守育人使命,构建协调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11]立德树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个渗透到职业教育方方面面的强大系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社会实践都要将其作为基本宗旨,因此从外部系统来看,职业院校必须要努力建构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家庭的协调育人机制;从内部系统来看,要努力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育人功能,搭建与专业课的融通桥梁,扩大思政育人的辐射力度。

3.1.1以特色思政课建设为核心,更新教学模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理想信念作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以道德规范与准则为基础,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标。[12]职业院校要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开发特色的育人体系,进一步走进思政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课堂吸引力。教师要改变传统讲授形式,采用混合式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深刻体验、主动参与中加深对新时代职业精神的感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关系的进一步把握,深入体会思政课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思政课在教学上“活起来”,进而在学生中“火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向具备独立思维与探索能力的人才发展目标迈进。

3.1.2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加强课程思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工作文件为依托,以思政课为核心,搭建思政教育的立交桥,加强课程思政。职业院校各二级学院党支部牵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壮大专业师资队伍。按照专业特色纳入不同课程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特色思想体系建设,掌握水利行业职业院校话语权,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3.1.3以校企联动机制为依托,发扬劳模精神

必须牢固把握好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核心价值取向,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工作的重点。[13]职业学院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劳模精神的深刻感知,以刻苦劳动促发展,以创新创造谋进步。为此,职业院校要夯实与区域企业合作共建的双基地基础,补足共建专业短板,着力培养“双师”教师队伍,带领教师学生进企业模拟教学,提升技能。将现有合作企业中纳入劳模进校园、进课堂开展主题讲座和专题教学,让学生与劳模面对面进行对话,感知劳模精神,提升自身思想修养,将刻苦劳动理念融入学习生活,以拼搏姿态领航奋斗人生。

3.2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内在动力是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直接对接经济需求,服务社会发展。因此,职业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弘扬等方面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构建校企协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2.1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思想觉悟

为提升学生思想觉悟,首先,职业院校应努力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校企教学合作模式,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峥嵘岁月中,寻求教学案例,将党员干部不畏困难,负重前行、负重“逆行”,用清晰的足迹印刻着时代前行的“道路”,为时代新人“打样”,为党的事业“赋能添彩”的事迹与企业刻苦发展、顽强拼搏的事迹寻求共通点,渗透教学方方面面。其次,将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围绕市场需求、针对行业要求进行“三教”改革,牢固树立长期、稳定、系统的内外部教学环境,以高标准考核教学模式构建与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校企政”共育型教学机制,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积极进行社会实践,自觉养成不畏困难、勇敢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2.2提升服务水平,加深社会联系

明国情,悟使命,强本领。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将相关行业先进技术与岗位要求融入教学目标的设定与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加深产业优秀文化元素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发挥产业文化育人作用;使学生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同时深刻把握国情,明确复兴使命,提高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能力。

3.3突出办学优势,提升国际视域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渐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走出国门,扩大影响也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以技术为依托,将高素质技能人才输送出国成为我国发挥大国风范,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构成。新形势下输送出国的技术人才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势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身办学特色为基础,开展专题式特色教学,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感悟、增强文化自信。

3.3.1开展专题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推动伟大工程建设的战略要求各行业能够巩固成效,发挥特色,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要求更高。因此,职业学院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伟大工程建设专题教育,以国家现有的重大工程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职业精神,将诚信、担当、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中,树立伟大梦想,努力贯彻刻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为投身伟大工程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3.3.2彰显品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党史教育与水文话育人的深度融合,打造职业院校的品牌文化,坚持特色发展道路自信,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形成院校相关专业理论建设自信,增强强大内驱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以文化自信引领特色发展。

3.3.3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

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主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承办或参与水利行业大型会议、赛事,与国内外优质企业、行业、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职教能力的突破、实现留学生学历教育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人才,引导和帮助学生成就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19)[2020-01-07]. 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 t20121119_940452_6.shtml.

[2]http://www.cac.gov.cn/2020-09/09/c_1601210854460388.htm? from=timeline

[3]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1125/c1002-31943673.html

[4]史文生.职业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2):14-15.

[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6]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211/c64094-31962584.html

[7]张振芝,丁文对.对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09):61-65.

[8]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703/c64094-32147670.html

[9]王和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施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03-104+114.

[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752.htm

[11]新华网.新华社评论员: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2020-01-07]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 c_1123408953.htm.

[12]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 2020(08):1-6+40.

[13]程宇,郭丹.以立德树人筑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之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0):14-15.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立德树人职业教育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