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1-01-13 12:18林玲
考试周刊 2021年97期
关键词:巧妙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摘 要:家国情怀属于人民对于国家的一种深情大爱,这种情感能够促使一个人努力地做出一些对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幸福有利的行为,是推动国家发展,使整个民族更加繁荣昌盛的重要情感。历史学科属于家国情怀的一种重要载体,其能够对当代青少年产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意识的熏陶和培育。但很多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答题能力,追求学生考试能够获取更多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因此,文章便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融合渗透家国情怀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巧妙;融合渗透;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一、 引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想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各种各样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也有着越来越丰富的传播途径,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让一个青少年在教育阶段便充分认清“自身是谁?”“要做什么”“从何而来”等问题,能够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民族精神,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逐渐增强其家国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三观”,有助于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初中时期的历史学科作为一种极为关键的人文社会学科,在此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家国情怀进行渗透,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初中生不断向好发展。

二、 简述家国情怀

对于家国情怀而言,其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众多优秀文化内涵之一。其主要指的是主体对于共同体的一种高度认同,这种认同可以推动主体思想以及理念的进一步向好发展。家国情怀涉及的内涵众多,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共同体意识;第二,家国同构;第三,仁爱之情。具体实现路径:第一,个人修身;第二,高度重视亲情;第三,能够心怀天下。在我国整个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有诸多优秀文化与家国情怀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第一,行孝尽忠,第二,民族精神,第三,爱国主义,第四,乡土观念,第五,天下为公等。可以说家国情怀是这些优秀文化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对这些文化的一种超越。一个良好的“家国情怀”可以显著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更为美满幸福的家庭,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公民意识等,其在推动国家以及民族不断向好发展上能够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属于我国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门关键学科,其可以在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家国情怀教育而言,其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推动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研究,并从历史知识当中升华思想,逐步加深学生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等。其中责任感的培育强调的是以学生能够高度认同民族以及家国为基础,努力地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拥有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优秀人才,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不断贡献力量。对于归属感教育而言,其主要强调的是在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可以在深入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有一个良好的认同心理。对于认同感教育而言,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知识作为主要参考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给予民族发展趋势有充分的理解以及认同。站在本质的角度而言,认同感教育强调的认同对象主要是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史学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优秀人才的塑造,有必要对其大力推行,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当中给予足够重视。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人物展现的优良品质

通过对拥有优良品质历史人物的有效研究和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受到更为深刻的启发,从而帮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三观”逐渐成形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落实好对历史人物优良品质的研究,有助于其“三观”正确发展。

(二)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传承以及弘扬优秀文化精神

对于家国情怀的渗透而言,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家国情怀本身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其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借助历史教学可以在多个历史时代中有效展现出这种家国情怀,从而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其产生更为浓烈的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可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并能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爱国精神以及传统文化。

(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而且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文化思想也开始逐渐进入国内。这些文化思想对初中生的情感思想等都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让学生理性看待多元文化,并在海量的思想文化当中抓住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保证其思想正向发展。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灵活融合渗透家国情怀

(一)以教材為基础深入挖掘和补充,灵活开展家国情怀渗透

对于初中时期的历史教材而言,其浓缩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教材当中不但讲述了各个时期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同时也阐述了当时人民的喜怒哀乐,属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注重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同时巧施善导,合理地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促使历史知识变得更为立体,这样家国情怀渗透也将会更为有效。

例如,在教学《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对于民族冲撞(主要指淝水之战)以及民族交往(主要指孝文帝改革)而言,都属于民族交融的一种方式,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显著地促进了南北方民族大融合。而对于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来讲,其为之后隋唐时期呈现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讲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进行引入,告知学生中华民族属于多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的,而且各个民族的界限实际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你中有我以及我中有你,整个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统一才属于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主流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立意,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悄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民族问题,同时还有助于促使学生借助唯物主义观念以及民族平等原则,有效地理解和探索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以及人民发展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家国情怀

想要让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更加有效以及更有灵活性,需要教师能够唤醒学生对家国情怀这一思想的认知,充分激发出学生更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一点以往较为传统的教材讲解以及板书绘制难以产生良好效果,有必要让学生在动态的知识讲解中认知和感受知识,这样学生能够“穿越时空”切实走进当时的环境中,去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进行对话,真正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从而切实感受到什么是爱国精神。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能够主动改变以往较为空洞的说教模式,切实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合理选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借助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或者是微课教学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借助视音频资料的方式,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当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学习以及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段改革开放初期背景下的我国城市房屋的一些主要构建形式以及生活区周围的设施或者是人们出行时采取的交通方式等的视频片段,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那个时期城市以及农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面貌。然后再为学生展示改革开放过程中,城市以及农村人们生产、生活的相应场景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当中进一步接触改革开放前后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促使其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再通过对本节内容的详细讲解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和农村的实际生活场景展示,促使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促使其生成浓烈的家国情怀。借助这种方式可以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也可以让家国情怀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以及理论层面,而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展示以及学生的想象,更深入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知识开展深刻的探析,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家国情怀在初中生心中的生成。

(三)借助提问引导学生思辨进一步升华家国情怀

对于家国情怀而言,其属于历史教学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一个良好正确的爱国情怀,能够拥有中国立场以及世界眼光。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中国历史的教学,需要站在理解、包容以及借鉴这一基础上,主动带领学生同世界开展对话,要让学生能够着眼于当下的同时又能够放眼于世界或者未来,以更为开放以及发展的角度去探索我国以前、现代以及今后的发展。由于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这一点对于历史知识同样如此。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历史知识与目前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然后以史为鉴,利用发展的眼光以及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下社会。对此,则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切实结合当下实际以及教学内容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学提问,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空间。如此学生在问题思考当中,能够不断地升华家国情怀。

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第一,“我国想要在国际社会立足,需要怎样做才行?”,第二,“中美建交有什么影响”。借助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讨活动。可以自主上网查阅资料,以理性思想的角度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再结合历史知识判断当下的国际社会状况以及大国之间的关系等等。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使得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探讨国家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自身具备的特点,促使其成为家国情怀渗透的主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家国情怀渗透,需要采取各种灵活巧妙地方式推动其与历史教学的融合,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青少年可以得到有效的家国情怀思想培养,逐步发展为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智宁.例谈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2):44-45.

[2]黄瑞玲.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J].读与写,2020,17(9):228.

[3]海虹.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2):12-13.

作者简介:林玲,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猜你喜欢
巧妙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巧妙暗示催生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