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教学的柔性策略及其在汉语教材文化因素导入中的运用

2021-01-14 16:10朱淑仪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柔性汉语学习者

朱淑仪

文化因素教学的柔性策略及其在汉语教材文化因素导入中的运用

朱淑仪

(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从汉语教学发展、学习者兴趣、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看,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导入是否恰当又是重中之重。在考察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导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因素在汉语教材中导入的柔性策略,具体表现为:文化因素导入要注意适度,文化因素导入要注意合理分散,文化因素导入要“隐而不发”,文化因素导入要避免一味说教。

柔性策略;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要性

(一)文化因素教学是汉语教学越走越长远的有力保证

1.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文化与语言相融相生

语言和文化相融,没有语言,文化的记录、传承就没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注定是苍白无力的。“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征。”[1]13语言和文化相生,语言发展和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纵观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进程,某一文化兴盛之时,必伴随着其语言强势,语言所到之处,文化亦必趋之。如当今世界英语占据着强势语言的地位,其背后的文化对世界人民的影响也随之越广、越深,例证众多,有共通性也有个别性,如: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开始过圣诞节、中国人受到赞美后也开始用“谢谢”代之以“哪里哪里”等等。

文化和语言的密切关系提示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教授语言,都应当在一个社会、文化和语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2]93。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走过了一条从只重语言技能而忽视文化,到一味强调文化削弱语言,再到重新审视语言文化关系的路子,期间教训深刻,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之路,若想作为一项国家民族的事业,越走越长远,必须融入文化因素的教学。

2.文化因素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何谓文化因素?赵金铭对文化因素做出了如下概括:“作为第二语言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学内容,语言教学本身不应该也不能脱离文化因素的教学。所谓的文化因素,是指跟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主要是隐含在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涵。”[3]108-109

把文化因素教学纳入汉语教学之中,对对外汉语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学科体系的一部分,刘珣率先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文化学作为学科理论基础的观点。杨庆华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提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重视必要的文化教学,显然会落后于客观现实的需要,更无益于学科理论的建设。”[4]1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化因素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关的讨论和研究角度多样,观点各异,但形成的共识就是:无论出于学科长足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考量,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因素教学是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兴趣的有力因素

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言语技能的教学与习得是非常关键的,但伴随其教与学过程的,是语言教师和学习者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即言语技能操练过程的枯燥性。在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发展的过程中,不乏有纯粹的“为语言而语言”的教学方法,但最终皆因教学过程的无趣味性受人诟病。要摆脱纯粹的言语技能操练的单调性,为语言学习注入活力,就必须发挥文化因素的有效作用。“相对于枯燥的语言知识而言,文化部分是不需要通过反复的、纯的操练就可以较容易掌握的,而且往往可以通过感知、观察、实际体验达到教学目的,趣味性较强。”[5]16

文化因素教学发挥着帮助学习者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的产生,有汉语本身难学的原因,也有教学中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如“外国留学生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所读、所听的汉语词汇并不生疏,但却弄不清楚整个句子的确切含义,或者不知不觉地说出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6]104“以前只教语法规则,解决不了留学生用语法上没错误的句子进行交际时,仍然发生的误解问题。”[7]113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很多,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从表面上习得了某些汉语词汇和句子,但却对词汇和句子背后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因素“一无所知”。长此以往,留学生会觉得汉语越学越难,无从把握。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教学仍“执迷不悟”,忽视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所遇到的“难”会越积越多,“难上加难”,其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打击。相反,如果我们适时地导入文化因素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化解这些“难点”,留学生的许多不解与困惑就会越来越少,其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就会渐增渐长。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有很多,有因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学,有因文化以外的其他目的而学,对于前者,文化因素教学即是“投其所好”“锦上添花”,对于后者,文化因素教学则是在其经历语言技能训练痛苦之余的“兴奋剂”。

(三)文化因素教学是中国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的有力支撑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作为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是传播中国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基础工程。”[8]108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语言推广是一个主打任务,但如果仅仅是语言推广,我们的路子将越走越窄。只有借助文化因素的影响力,汉语国际推广才能持续并得到更多发展机缘。“通过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无形地、缓慢地、稳健地构建‘中国的文化形象’或‘文化中国的形象’,形成并深化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9]81,借助文化因素的渗透,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这样,才能消弭世界人民对中国崛起的敌意,才能促成汉语国际事业的稳步推进。

二、对外汉语教材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一)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材是沟通汉语教师、学生的重要媒介,“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物化,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10]5

伴随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材的研发和出版,也迎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目前市场上的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的对外汉语教材,泛指为满足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而编写的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通用型汉语教材。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渗透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为什么选取教材角度来切入文化因素教学

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材在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媒介作用,教材内容编写得好,就会受到学习者追捧,教材内容了无生趣,就会遭到摈弃。那么,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受到学习者欢迎?其中原因诸多,但我们认为文化因素的导入是关键。“教材是用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习者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之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的保证。”[11]112

对外汉语教材中导入文化因素,可以避免教材语言空洞无物,正如对外汉语前辈学者赵金铭所说“语言教材如果没有启迪智力、引发思考的内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教材中的句子如果多为‘这是书,那是本子’‘你家有几口人’‘我们的学校很大’,学生学起来就会枯燥乏味,同时也是对学生智力的轻蔑。因为学习者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学习过程中如果智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厌倦情绪。”[11]114

对外汉语教材中导入文化因素,可以减少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冲突,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大裨益。“只重视词汇、语法教学,而不重视语言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势必出现语言的文化偏误,造成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影响和扭曲,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有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还要有对这种语言作正确理解的文化素质,所以在教材中适时适量地加入文化内涵是极其必要的。”[12]38

经过长期地讨论,学界对于要不要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导入文化因素已然达到共识,目前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在教材中更高效、更合理地安排和设置文化因素。

(三)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导入的现状

虽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导入文化因素的观点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此的研究也不断升温,但是在实践编写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仍不容乐观,一是文化因素虽有,但在量上仍显不足,“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往往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等级与完备以及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也很讲究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但对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却关注不够。”[11]112。二是文化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考察方面,张英得出以下结论:“教材体例自由多样,但文化教学的目标却并不十分清楚”[13]55。三是文化因素的导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因素导入角度单一,“相对忽略教材课文内容的互动性和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不能有效地利用教材把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或多或少存在视角单一、内容乏味、思维简单、不合学生要求等问题,学生们觉得汉语教材没意思、没兴趣,因而不利于课堂上文化互动的开展。”[14]119又如,文化因素导入生硬,与课文分立,“有的课本在每课课文之后生硬地加上一段介绍中华文化的英文资料,内容不详尽、完整,又跟课文毫无关系,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做法。”[15]76-78“教材内容没意思是学习者对现行汉语教材的基本感觉,学习者往往很难从课本中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国情风貌以及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16]36

从相关的研究可见,文化因素的导入在当下的对外汉语教材中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以至于“在实验教学中,文化仍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甚至往往被琐碎化。一些学者认为,语言与文化没有完全融合的主要责任在于教材。”[17]3

三、柔性策略在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导入中的运用

(一)柔性策略及提倡柔性策略的原因

文化教学的柔性策略,最早是由李泉提出的,他认为“文化内容的取向和取舍、文化内涵的概括和阐释、文化特征的理解和应用、文化教学的观念和意识等都不应过于单一、过于执着、过于绝对,而应增强多元、弹性、相对的意识,与此相关的原则我们称之为文化教学的柔性策略。”[18]13-14在论文中,李泉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文化教学中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但并未深入探讨提倡柔性策略的原因,对柔性策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问题也并未展开讨论。

本文提倡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运用柔性文化策略,其理由如下:其一,虽然中华文化从来不是一种侵略性的文化,然而以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以中国版图之阔、国力之盛、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加之目前在世界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强势推广,若在汉语推广中不采取有利的策略让学习者体察中华文化与思想之实质,难免使其他国家人民感受到压力甚至是“威胁”。若我们在汉语教材中仍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咄咄逼人”,其后果只能让学习者“望而生惧”。其二,在教材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的导入问题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对学习者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关注不足的问题,二是在导入文化因素时出现绝对化、标签化、本民族中心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但实际上,我们要注意的是“客体的特点影响着主体的习得过程。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内容要通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认知层面的东西。因此教材中对目的语文化切忌宣传与灌输。”[11]111

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很多,处理起来很难兼顾,主张运用柔性策略,主要是希望教材编写者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文化因素导入的方式问题,尽量减少因教材文化因素导入绝对化、片面性而增加学习者的跨文化障碍。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柔性策略的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按学生学习程度一般分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对外汉语教材,也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材,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如何运用文化因素导入的柔性策略呢?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在初级阶段文化因素导入要如“柔风甘雨”;在中级阶段,要利用文化因素“柔远绥怀”;在高级阶段,要推动文化因素的“怀柔天下”。限于篇幅,本文只探讨初级阶段的文化策略,其他两个阶段将另文探讨。

由于初级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汉语,语言水平受限,因此有人认为初级阶段的教学只能教语言,而文化无从谈起,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对语言教学中结合文化教学的多种形式仍一知半解,“由于在语言教学中结合文化教学的形式很多,所以,应该说,在任何语言教学阶段,都可以导入文化教学,不必一定要等学生的语言程度高到能看懂有关文化内容的课文了才可以进行文化教学。”[15]76诚然,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大讲特讲中国国家思想、传统道德、建筑艺术文化等是行不通的,因为,语言水平达不到,但是在初级阶段,我们要揉进教材的主要是文化因素中的交际文化,“所谓交际类文化,主要指两种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即词、句、段中有语言轨迹的文化知识。”[19]80在初级阶段把交际文化因素导入教材时,编者的心态要拿捏好,就如对待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一样,不能倾盆大雨浇下来,而要如“柔风甘雨”一样地滋润它,让它继续成长。具体而言,初级阶段教材如何运用柔性策略进行文化因素导入呢?下面,我们将结合近年出版的中国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体验汉语生活篇》为例进行讨论。

1.文化因素导入要注意适度

文化因素导入要适度,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适应语言教学需要,不超前不滞后,“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交际文化是主要的。我们不否认,从远期目标看,知识文化也有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但主要是对交际发生间接的作用。从实际情况考察,基础汉语教学阶段传授知识文化,那可能是隔靴搔痒,没抓到问题的关键。交际文化才是雪中送炭,恰到好处。”[20]32《体验汉语生活篇》在一这点上做得很好,作为入门教材,它紧紧围绕初学者应该学习的语言结构展开课文对话,在对话中隐含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交际文化因素,必要时,又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加文化专题进行阐释。另一方面是指文化因素导入的量要适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传授也并不是包罗万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大部分留学生时间、精力有限,趣味也各异,太多太泛的文化专题,他们是无法承受的。文化教学如只有纵的把握,没有横的、点的考虑,也是不全面的,还必须考虑点和面。”[21]55-56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如何做到“不泛”呢?关键是要跟课文内容结合。在《体验汉语生活篇》中,文化因素导入除了在课文对话结构渗透外,还有每个单元后面的设了一个“你知道吗”的专题,在专题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并不是全面铺开,而是考虑了点和面的结合。全书12个单元中,9个单元的文化专题都是围绕课文展开的,有两个虽然与课题不直接对应,但是都是围绕课文中出现的词句而做进一步说明,严格说来,只有第11单元的文化专题与课文完全无关系。

2.文化因素导入要注意合理分散

文化因素的导入如果要强求面面俱到,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注意合理分散。《体验汉语生活篇》就运用了几种方式来合理分散文化点:一是间隔复现的方式,如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长城”在第3单元“说说周末和家人爬长城穿什么衣服”中第一次出现,后在第6单元“看图说句子”中再次出现,最后又在第9单元中的“角色扮演”第三次出现,并附上了长城的图片。二是文化因素的导入位置灵活,课文对话当然是文化因素导入的主体,但编者并不局限于此,语言活动、练习中处处可感受中国文化的气息,如上面所说的“长城”一词,在正式的课文中完全不出现,但却被编者巧妙地安排到各种练习活动中。三是文化因素的导入手段多样,通观课文,可见编者在文化因素的布置方面可谓匠心独运,从散布于页面各个小角落的中国剪纸、中国结图案,到练习中再现目的语文化生活的真实图片,再到以“红”为主打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版面色彩搭配,处处可见编者的“悉心安排”。

3.文化因素导入要“隐而不发”

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一旦意识到要在教材中加入文化因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民族文化自豪感,但若是任凭这种自豪感铺满教材,大肆炫耀中华文化魅力,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因为,“对于一个外语学习的人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是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积累起来的。他们学习第二语言要感知新的文化现象,接受新的行为模式。由于母文化影响的存在,必然会有不适应的感觉。”[21]56所以,在教材中导入文化因素时,要避其锋芒,照顾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存在感”,缓解其对异文化的“不适应”感,就宜用“隐而不发”的柔性策略,把文化因素的闪光点揉进教材中,不喊口号,不鼓吹不标榜,让教材中看似没有彰显文化,实则处处隐藏着中华文化的“因子”。如在《体验汉语生活篇》第10单元中有一个对话是这样的:珍妮跟张华说“听说你会修电脑”,张华的回答是“我会一点儿”,看似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个小对话,但里面渗透的却是中国人“谦虚”的民族品格。从细处着手,把文化因素的这些细节构件恰当地揉进了教材的语言学习中,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对于文化因素的教学来说,弘扬的意图多多少少总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教材编写实践中,我们要收起原来那副“展示大国文化形象,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转而在语言学习进程的点滴中播洒文化的“种子”。

4.文化因素导入要避免一味说教

翻阅教材编写的相关研究,多处可见对国内汉语教材“没意思”“缺乏趣味性”等的批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教材的说教意味太强,尤其是在文化因素导入的教材中,问题更加明显。要克服说教倾向,一是要在描述文化现象或事实时注意用词的“柔和”,少用绝对化的字眼,考察《体验汉语生活篇》中的文化专题,我们发现“通常”“常见”“一般”“比较”等字眼频频出现,这种对文化的解释是中肯的。二是在语言表述方面要不炫不贬,《体验汉语生活篇》在讲到中国八大菜系时,如实描述,不渲染不夸大,在讲到中医时,不言博大精深,亦不故弄玄虚。三是要避免定型化的概括,追求生动有趣的展现,“力求用故事来说明文化,用实例来反映观念”[22]355,“如果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进行定型概括,那么应尽量采取柔性的概括策略,即力避泛指化、力求确指化、内涵限制化。”[18]14如对于“中国人的隐私观”这一问题的处理,有些教材往往会这样描述“中国人不重视隐私”,在《体验汉语生活篇》中,编者结合课文中对话中出现询问家庭成员年龄和职业等问题,对隐私问题的表述是“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情况和年龄虽然是隐私,但是朋友间可以询问”,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笼统概括。

结语

文化因素的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个层面的研究很多,有从课堂教学角度切入的,也有从文化因素教学的具体实践方式进行探讨的,也有专门考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之分类与内容构成的,但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可供参考的文化大纲的缺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呼吁建立文化大纲,也有诸多前辈不遗余力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但近二十年过去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等大纲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而文化大纲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在此背景下,我们探讨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导入,其目的,除了唤起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对文化因素的重视,更在于从宏观角度,给教材编写者在处理文化因素时一个减少跨文化障碍的策略指引。

[1]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J].世界汉语教学,1995(1).

[2]娄毅.关于AP汉语与文化教材文化内容设计的几点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杨庆华.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

[5]李晓渝.对外汉语教材中级阶段的当代文化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徐瑾.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

[7]张占一,毕继万.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

[8]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

[9]陈永莉.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8(4).

[10]李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序[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11]赵金铭.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

[12]李巍.“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反思——兼谈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的定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4) .

[1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1) .

[14]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4) .

[15]徐家祯.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

[16]王平.浅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取与编排——以《桥梁》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3.

[17]虞莉.文化在哪里:文化教学与外语教材(连载二)[J].国际汉语教育,2011(2) .

[18]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J].海外华文教育,2007(4) .

[19]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

[20]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

[21]赵贤州.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刍议:关于教学导向与教学原则[J].汉语学习,1994(1) .

[22]李泉,杨瑞.《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On the Flexible Strategy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the Textbook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ZHU Shu-yi

( Huizhou University Chinese Department, Huizhou 516007,China )

In the aspect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earners’ interest,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cultural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CSL, especially in textbook of TCSL. On the basic of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TCSL textbook,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lexible Strategy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the TCSL textbook,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oderate, cultural factors must be reasonable scattered, cultural factors must be hidden in the text, Culture introduction should avoid preaching constantly in the textbook.

flexible strategy; textbook of TCSL; cultural factors

H1

A

1673-2030(2021)01-0099-06

2020-10-05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改革专项课题(2015062)

朱淑仪(1980—),女,广东惠州人,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苏红霞)

猜你喜欢
柔性汉语学习者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学汉语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