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统一战线的历程及基本启示

2021-01-14 17:09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时代

田 野

建党百年来统一战线的历程及基本启示

田 野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 漳州 363000)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战略和基本策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总任务的变化,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统一战线,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百年之际,回望征程,通过回溯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脉络,从中得出些许启示,不仅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也有利于为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建党百年;统一战线;历程及启示

百年征程,风波诡谲,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通过统一战线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发轫很早,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由此开启了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进程。百年中共党史,九十九年统一战线史,可以说,统一战线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胜利走向胜利、让辉煌更加辉煌。回溯历史,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大致以下三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2-1949)

为了追求民族解放、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时期,根据形势发展和总任务变化,建立了以下四个统一战线:

(一)建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1922-1927)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这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是统一战线的伟大开端。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正式成立。

民主联合战线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掀起了反帝发封的革命高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壮大,据统计,“党员人数由建党初期的50多名发展到大革命高潮的近6万名,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力量达到近300万人”[1],极大地扩大了党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逐渐地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认识还比较幼稚,在陈独秀的带领下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民主联合战线破裂。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独立领导武装力量,进行土地革命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失误有成功,为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后期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失误方面来讲,主要是受“左”倾错误影响及共产国际干预,追求纯而又纯,不能有效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比如福建事变时,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丧失了与国民党内进步势力结盟的机会,贻误打破第五次“围剿”的战机,间接导致红军长征。

从成功方面来讲,一是扩大团结面,比如长征时期,做好地方军阀实力派的统战工作,为红军争夺生存空间;二是正确认识社会矛盾的变化,适时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救亡图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促使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7月8日,中共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国民党,9月23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蒋介石发表对此宣言的谈话。《宣言》和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策略和方针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一是始终坚持领导权。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毫不退缩,“以斗争求团结”,有理有据有节,持续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明确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三大法宝”著名论断,并且把“统一战线”放在首位,突出其重要性;三是扩大团结面,将统一战线与政权建设相结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为日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实践范本。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

抗战胜利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本着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应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进行和谈,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约定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灭。

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与国统区各方力量加强合作,逐步在国统区兴起第二条战线,从政治上孤立国民党。1947年下半年,随着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反攻,中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时机业已成熟,1947年12月,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1948年1月,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行了完整的阐述。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次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讨论建国事宜。新中国成立,也就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1978)

解放战争胜利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更深度的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对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一是密切联系各阶级,支持“三反”“五反”运动,镇压反革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等,巩固了新生政权;二是密切联系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是探索出了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政治制度,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坚决拥护;四是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进行明确,毛泽东于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从1957年开始,党在指导思想上屡次出现错误,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很大伤害,特别是1966年之后的十年内乱时期,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党对于如何建立国家处在艰难的探索期,治国理政还不成熟,统一战线工作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总体处于曲折前进的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1978年至今)

(一)邓小平同志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爱国统一战线(1978-2012)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成为了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8月,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确定现阶段的统一战线是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1981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将其更改为“爱国统一战线”,沿用至今。

在这一时期,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一脉相承并不断深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激活各方活力,需要将统一战线由一个阶级联盟转变为了政治联盟,扩大统一战线范围,同时他认识到在开放之初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海外侨胞的支持,需要将统一战线从大陆范围内扩展到大陆范围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成为统一战线新的联系对象,据有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外资中有60%为侨资,引进的外企中有70%为侨企,华侨华人占到引用高层次人才比例高达95%”[3];面对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对统一战线做了明确定位,将统一战线视为党的重要法宝、政治优势及长期方针,提出了“三个绝不能”,即是“绝不能丢掉”、“绝不能削弱”以及“绝不能动摇”,并将民主党派界定为参政党,并且在修订的宪法中,明确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进来,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执政兴国以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并且面对经济社会结构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适时地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将统一战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2012年至今)

十八大之后,中国时代方位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虽然这一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名称未发生变化,但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时代新方位,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大拓展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统一战线新定位。2015年5月18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意味着统一战线在新时代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同天,中共中央印发了首个统一战线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意味着统战工作从此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会议的召开、条例的颁布,解决的不仅仅是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更是意味着新时代统战工作成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体现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定位的深邃思考。

2.发展统一战线新理念。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对统一战线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在政党关系方面,在比较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治理优势和国外政党制度的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在民族关系方面,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将民族团结上升为各民族生命线的高度,号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在宗教关系方面,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将我国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阶层关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的社会阶层进行明确分类,对于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并且提出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新理念;在海内外关系方面,提出“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公约数等等。这些新理念的提出,既符合时代需要,又包含一定的理论深度,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

3.丰富统一战线新实践。一是理清工作机制,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颁布后,按照要求从中央到地方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由同级党委书记任组长,以此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2018年,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宗教及侨务工作,解决“统一战线不统一”问题,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二是将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明确为工作方针并写入党内法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需要广泛的力量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善于凝心聚力,习总书记特别注重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统战成员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求同存异,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注重加强各方面队伍建设。2015年统战条例试行版用一整章内容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体现出对党外人士的关怀,2020年统战条例正式版又将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作为单独一章纳入进来,各方面队伍建设的加强,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新时代多方之间的沟通互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统一战线历程的基本启示

百年之际,回望征程,通过回溯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脉络,要想在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权,是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原则

统一战线作为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权,这既是基本要求,也是根本原则。回首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始终存在国共领导权之争的问题,给两次国共合作破灭埋下隐患。虽然两次国共合作最终宣告破灭,但是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第一次国共合作,主动放弃了革命领导,不仅没有换来与国民党的和平相处,反而被血腥屠杀;第二次国共合作,牢牢把握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今时代,各种思潮风起云涌,面对波澜诡谲的意识形态之争,更需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权,这是各方面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价值所在

统战工作作为我们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职能要与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工作大局保持一致,这是对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统战工作的价值所在。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救亡图存,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统一战线就是为救亡图存服务,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力量,取得了抗战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成为了中心工作,统一战线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现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统一战线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统战力量。

(三)坚持科学民主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现实要求

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什么时候事业就能够取得胜利,反之亦然。面对新时代日益多样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利益诉求、矛盾纠纷等,迫切地需要提高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这一方面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另外一方面就需要通过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依靠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力量,依靠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方式,将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坚持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是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力量之源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是统战工作战无不胜的不二法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公经济人士都被纳入了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之内,统一战线从范围上得到了极大地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相应的统一战线从范围上来就要求要更加广泛,因此“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就被纳入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范围。当然中国多政党、多民族、多宗教、多群体和多阶层,不同的构成要素必然带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对我们的统战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但是为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坚持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凝聚最广泛的力量,通过细致入微的统战工作,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将这些多样性的力量团结起来,将利益诉求上的不同“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上来,共同开创伟大的事业。

[1]孙宝林.建党100年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 13-19.

[2]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17:131.

[3]严瑜.侨这四十年,与国共奋进[J].中国统一战线,2019(1):32.

D613

A

1672-1047(2021)05-0020-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1.05.05

2021-09-08

田野,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研究方向:统一战线发展史、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等领域。

[责任编辑:蔡新职]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