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1-01-15 06:41赵迎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献综述

赵迎红

摘 要:20世紀70年代,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从而导致产业之间有所交叉,引发学术界对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经济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促进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本文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从融合机理和政策体系双视角,探索性的提出未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01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结构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振华,2003)。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以“智能、数字、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逐渐转向“服务经济”。当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以服务业为主时,则产业升级动力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邓丽姝,2013)。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陆立军、于斌斌,2012)。而现代服务业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Ronnie J-Figueiredo,2017)。根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特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周晔,2010)。

1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服务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尚无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在1992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就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行业。之后,瑞士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定义为先进制造业(《未来的瑞士制造业》报告)。国外学者认为,先进制造业主要是使用先进制造技术、新兴技术手段的产业(Hassan Barau Singhry(2016)、Jin(2017)、Dimitris Mourtzis(2018))。国内学者认为,先进制造业是使用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生产的制造业(赵玉林、汪美辰,2016)。国内学者对先进制造业的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稍微有些差异,但均将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纳入先进制造业(商黎(2014)、李金华(2017))。对于现代服务业,国外学者通常称之为“先进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首次称之为先进服务业,是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提到(Machlup,1962)。国内学者对现代服务业行业细分进行了研究,虽然分类结果稍微有些差异,但均将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纳入现代服务业(洪国彬、游小玲(2017)、梁兴辉、蔡沛丰、袁裴培(2018)等学者)。

2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Vandermerwe(1988)对制造服务化的概念、演进阶段、动力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张晓莺(2011)分析了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制约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刘佳、代明、易顺(2014)探讨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生成逻辑,定性的分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现机理及路径选择,但缺乏数学模型的支撑。胡晶(2015)提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的互动融合模式,现代服务业侧重组织创新,先进制造业侧重技术创新。罗青兰(2016)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对广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制约广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产业层次低。周景丽(2017)分析了山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因,提出了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服务业外包机制、制造业价值链的分化重组、信息技术的交互创新三个方面。常骞、季华成(2018)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对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路径。费丽明(2019)阐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难点在于互融共进。张志超(2019)提出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刘立燕、宋捷羽(2020)基于武汉上市公司视角,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武汉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现代服务业制造化程度,指出武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3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研究

提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政策都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促进高科技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Jones,1994)。并且,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长期的资金支持,可强烈的刺激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Capron,1997)。国内学者从市场环境政策、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创新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政策不足之处,提出构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具体要强化市场机制,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杨帅,2016)。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优秀的科技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李金华,2017)。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高端的生产要素配置以及优质的产品制造(林苍松、张向前,2018)。綦良群(2018)对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政府多主体进行博弈分析,明确装备制造业进行服务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参与服务化、政府实施促进服务化为博弈演化的唯一演化策略。王佳元(2019)定性地阐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存在财税、用地供给、融资等政策差异和显性隐性市场壁垒、数据信息垄断、行业标准及规范建设相对滞后、对新模式多头管理与监管真空并存以及统计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制度障碍。费丽明(2019)从产业经济的发展角度,阐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深度融合的难点在于互融共进。

4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料,但仍有一部分空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就概念界定和行业划分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服务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的认定及行业划分目前没统一的标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看,国外学者主要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对制造服务化的演进阶段、动力机制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理、互动关系及互动融合发展模式、互动融合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对两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时,多数基于区域角度,存在区域因素的影响,且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

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单一视角定性分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尚无文献定量研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的机理、影响融合发展的因素,也无文献从融合机理和政策体系双视角,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問题进行研究探讨,这是未来探索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46-52.

[2]邓丽姝.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124-128.

[3]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2,(5):28-39.

[4]Ronnie J-Figueiredo,Julio Vieira Neto,Osvaldo Luiz Gonalves Quelhas,Joao Jose de Matos Ferreira.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their different behavior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Topic 16–Innovation and services[J].RAI Revista de Administracao e Inovacao,2017,14(3).

[5]周晔.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0,(6):118-121.

[6]Hassan Barau Singhry,Azmawani Abd Rahman,Ng Siew Imm.Effec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oncurrent engineering of product design,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6,Vol.86 (1-4),pp.663-669.

[7]Mingzhou Jin,Renzhong Tang,Yangjian Ji,Fei Liu,Liang Gao,Donald Huisingh.Impac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on sustainability: An overview of the special volume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d low fossil carbon emiss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61.

[8]Dimitris Mourtzis,Ekaterini Vlachou,Vasilios Zogopoulos,Ravi Kumar Gupta,Farouk Belkadi,Adel Debbache,Alain Bernard.Customer feedback gathering and management tools for product-service system design[J].Procedia CIRP,2018,67.

[9]赵玉林,汪美辰.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基于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3):26-32.

[10]商黎.先进制造业统计标准探析[J].统计研究,2014,31(11):111-112.

[11]李金华.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实与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7(3):31-40+204.

[12]Machlup F.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M].New Lersey: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62.

[13]洪国彬,游小玲.信息含量最大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79-92.

[14]梁兴辉,蔡沛丰,袁裴培,等.中国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23):88-93.

[15]VANDERMERWE,S.and Rada,J.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8,6(4):314-324.

[16]张晓莺.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9):70-71.

[17]刘佳,代明,易顺,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现机理及路径选择[J].学习与实践,2014,(6):23-34.

[18]胡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分析[J].财经研究,2015,(8):1-3.

[19]罗青兰.广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广东经济,2016,(9):20-26.

[20]周景麗.山东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动因分析[J].科技视界,2017,(8):17-18.

[21]常骞,季华成.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江苏省泰兴市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7):68-70.

[22]费丽明.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J].唯实,2019,(12):8-11.

[23]张志超.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J].全国流通经济,2019,(8):146-147.

[24]刘立燕,宋捷羽.武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武汉上市公司的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70-79+126.

[25]JONES,RONALD W.America's High-Tech Industries:Tyson's Policy Proposals[J].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1994,1(1):154-157.

[26]CAPRON,HENRI.The Role of the Manufacturing B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and Public Services [J].Regional Studies,1997,31(7):681-693.

[27]杨帅.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J].中州学刊,2016,38(4):27-32.

[28]李金华.中国先进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及政策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104-116.

[29]林苍松,张向前.中国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161-170.

[30]綦良群,张昊.制造业服务化的多主体博弈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1-117.

[31]王佳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制度障碍与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9,(11):96-105.

[32]费丽明.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J].唯实,2019,(12):8-11.

猜你喜欢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