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治理与防控机制研究

2021-01-15 06:41金伟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风险治理

金伟琼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贷平台的出现,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校园网络信贷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分析校园网络信贷对大学生造成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从需求的角度深入研究校园网络信贷“卷土重来”的原因,并在实证调查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在教育层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管理层面要开启学校风险防控机制、在社会导向方面要加强社会对校园信贷的监督监管等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络信贷;风险治理;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66

校园网络信贷属于新兴名词,最早在2014年3月以趣店集团的趣分期形式出现,最初的业务模式是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在校学生只需要在平台上实名注册,通过验证后即可获得信用额度,在趣分期自营的电商平台上分期购物或是直接取现借款。随着趣分期平台在校园的传播,优分期、分期乐和爱学贷等校园贷平台在高校迅速崛起。由于其操作方式便捷,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其同时具有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借贷产生的高额利息造成不少大学生由于偿还不了而选择“跳楼”“自杀”等极端的方式。校园的网络信贷有了一个专有名词“校园贷”。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最近,《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一份深度调查显示,让“校园贷卷土重来”的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前十。自2016年5月暂停校园贷业务以来,校园贷再次成为热点。媒体调查发现,闪银、拍拍贷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仍悄悄从事该业务。随着整治活动的开展,“校园贷”纷纷穿上了各种“马甲”,从最初单纯的“校园贷”,变身为美容贷、714高炮等现金贷,随后又继续演变成如今遭严打的“套路贷”。2019年9月,新学期开学没几天,一则“校园贷又闹出命案!”的新闻,再一次牵动了教育者的心弦,是什么原因让校园网络信贷屡禁不止?校园网络信贷事件到底应该如何防控?

1 校园网络信贷对大学生造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网络信贷原本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它的产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周转的问题,但是当网络信贷的业务向校园扩展,向尚未能取得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伸手时,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风险。

1.1 校园网络信贷存在诱发大学生消费欲望急剧膨胀的风险

一则2017年8月刊登在《扬子晚报》上的案例,写的是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张(化名)由于在校园内看到了校园贷的小广告,便开始接触校园贷,从大一时在“趣分期”平台上贷款购买了一部iphone手机,到向“爱学贷”贷款购买家庭影院,再到向“分期乐”贷款购买高级音响,小张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大款”。随着同学们对小张“羡慕”“崇拜”的声音越来越多,小张沉迷于虚荣心的膨胀,消费欲望越来越强烈。大学三年,从购买高档电子产品到旅游、购物,小张从校园贷平台上得到了自身物质上的满足,从一开始的小额贷款,自己尚有偿还能力,到后面消费需求的增加,从各种不同的平台贷款的金额越来越大,导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只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从一个平台贷款还另一个平台,最终欠下巨款导致小张无力偿时,只能借助家长的力量,当家长帮小张还完所有的借款后,小张经受不了消费欲望的诱惑,再次将手伸向校园贷。小张在校园贷提供的各种便利和消费欲望的诱惑下,不断沉沦于校园贷中,弥足深陷不能自拔。小张的事件仅仅只是一个个案,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媒体曾报道《为何女生会成为“校园贷”最大的受害者?》,赫然揭示了女生喜欢购买高档化妆品、名牌衣服等过度消费的行为,而校园贷能便利地为他们提供资金来源,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和攀比心理。在此种便利消费的诱惑下,则会一步步诱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最终使其无法摆脱校园贷的禁锢。

1.2 校园网络信贷存在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增发的风险

校园网络信贷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因赌球欠下巨额网络贷款,而选择自杀这一极端的方式,是校园贷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典型代表,此事件在高校和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又再爆出深圳大一学生不堪还贷压力跳楼身亡、海口24岁女大学生因无力偿还贷款在宾馆烧炭自杀等负面新闻信息。据用百度搜索校园贷事件造成大学生自杀案例的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2019年至少有20多起。生命少一个都不允许,更何况是经过家庭、社会、学校辛勤培育的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他们即将完成高等教育,走入社会,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却因为经受不住诱惑而走上了不归路。校园网络信贷已经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除了网络报道的极端事件之外,校园网络信贷还会造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焦虑情绪、负罪心理、强迫心理等,处理不好,都将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1.3 校园网络信贷存在促发大学生家校矛盾冲突加剧的风险

家校合作本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提倡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家校合作,可以进一步增进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家校间的沟通联系应该是和谐有序的。但是由于校园网络信贷的情况由学生本人实际操作,学校层面难以掌握,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一旦学生出事,就会出现家长到学校吵闹要求赔偿的情况,甚至认为这是学校部门监管不力,造成学生沉迷于校园网络贷款中。校园网络信贷一方面引发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家长为了孩子不受影响,不停地帮孩子弥补金钱的漏洞,另一方面也促发了家校间的冲突,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深陷校园网络信贷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会影响学校对孩子的评價以及孩子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如孩子发生极端事件,则又将矛头指向学校,认为学校应该为孩子的情况承担责任,造成家校矛盾加剧。

2 校园网络信贷再次出现的原因分析

校园网络信贷业务在经历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合力打压之后,沉寂了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又开始出现活跃在校园里的苗头,为什么会有死灰复燃之迹,其中原因令人深思,是国家打压力度不够?2019年11月,腾讯网一则“男子非法开办校园贷业务,敲诈勒索学生8万余元获刑3年”的新闻证实并非国家力度不够,国家层面已经从法治的角度加强了对校园贷的管制,分析原因主要还在于需求的存在。

2.1 高校大学生对物质消费的需求持续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地打开,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不仅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融和理念的更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互换交流。进入大学后,不同家庭背景、生活条件的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部分价值观不稳定的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跟风追求一些本不可触及的奢侈品,还有部分学生追求品牌效应,追求身份象征,他们满足于在同伴面前炫耀所追求的物质价值,但是碍于学生身份,经济来源靠家庭每月固定的生活费很难满足部分学生在物质上的追求。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各种广告在智能手机中的植入,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大学生对这些产生于网络上的借贷技术掌握运用地非常迅速,个人物质消费的需求与校园网络信贷快捷使用的供应一拍即合的时候,刺激了校园网络信贷的市场扩张,使得校园网络信贷又开始悄悄地出现在校园里。

2.2 投机分子对赚取高额利润的需求依然不变

有消费者就有供应商,满足大学生物质消费的供应商即是各个利用网络APP进行信用借贷的投机分子。由于大部分校园网络信贷平台如趣分期、名校贷等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征信系统或者是经过国家银监会审核通过的平台体系,此类平台带有个人私营性质,因此,这类平台虽然手续操作便捷,但是贷款利息高,且利滚利的效应非常可怕。此前案例中提到的小张,刚开始用校园贷贷款买了一台3000多元的电脑,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他的借款金额就翻了1倍,不到4个月,还款金额已经到了2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但是由于可以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不少投机分子还是一直窥视这个潜在市场,一旦有机会,他们就利用各种契机,占领大学校园这块市场,因为他们知道,这群大学生容易被校园网络信贷平台吸引,而当他们无法偿还时,还有家长可以为其承担债务。

3 高校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识别能力

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其心智的发育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思考水平,针对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识别情况,笔者选取了温州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开展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远低于预期的想象,不少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毫无抵抗能力,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设置此类平台可以为其解决部分燃眉之急。

3.1 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鉴别能力较弱

什么是校园网络信贷?校园网络信贷存在哪些风险?对于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给予鉴定和鉴别。不少大学生认为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属于校园信贷的业务的一种,而对于“趣分期”“优分期”“分期乐”等真正的网络信贷平台,不少大学生对其认识和定位不清,有的将其等同于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而事实上,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尚属于正规公司开发的运用于淘宝、天猫、京东等消费平台的消费信贷产品,提倡的是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其一般可享受30-40天的免息服务,而其他校园网络信贷平台往往属于贷款的性质,且利息相对较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使用,各种借贷平台的出现,不少大学生已经被琳琅满目的借贷平台晃瞎了双眼,无法很好地识别校园网络信贷平台的性质,而对于其中存在的高额利息、个人信息暴露、甚至是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没有进行很好的预估和判断。

3.2 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抵制能力一般

在调研的学生群体中,有11.96%的学生曾经使用过校园信贷平台,使用过的学生中,每月使用两次概率的学生占比10.87%,每月使用一次概率的学生占比32.61%,每半年使用一次概率的学生占比达52.17%。使用这些平台的学生大多数是为了购物的需要,其次是社交和旅游的需要,再是娱乐需求,而使用这些平台进行学习的相对较少。当问及“网络信贷能促使您过度消费吗?”一题时,31.7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可能发生,31.76%的大学生认为比较有可能发生,14.12%的大学生认为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仅有22.35%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发生,说明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信贷平台带来的个人消费需求的刺激抵制能力一般,一旦受到诱惑将有不少学生跳入信贷的“陷阱”。

3.3 大学生对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防御能力不足

风险防御能力是自身对物质产生的风险进行防御的能力,而大学生在被问及“在日常支出不够或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网络借贷平台?”23.53%的大学生认为偶尔还是会选择,23.53%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当被问及“您是否支持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15.29%的大学生支持进行网络借款,认为网络借贷十分方便,可以解燃眉之急,而24.7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保持中立的态度。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产生的风险并没有主动去识别并进行开展有效的防御,首先表现在思想上,其次在行动上,部分大学生也表现出防御能力的不足,当被问及“如果您没有用过校园借贷平台,但是看到周围朋友、舍友都在用,如果有需要您会尝试吗?”15.29%的大学生认为可能会去尝试,14.1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确定,29.41%的大学生选择了可能不会,说明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行动也是容易被动摇的。

4 校园网络信贷的风险治理与防控措施

校园网络信贷产生的风险是肯定存在的,身边因深陷校园网络信贷事件毁掉大好前途的事例比比皆是,對于其产生的风险应如何去识别?作为高校教育部门又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去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御意识和能力呢?

4.1 做好大学生三观教育,在教育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的奖助贷补制度可谓已经非常完善,一个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发展全面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拿到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学校学年奖学金,针对贫困生,国家层面专门另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个学生生源所在地、就读地还免息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保障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因经济问题而受到影响。同时,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教育脱贫的政策下,保障了每一位学生的求学基本诉求。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会选择校园信贷的方式获取消费资金,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消费欲望的过度膨胀,在金钱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尝到消费的快乐后不能自控,要杜绝大学生涉足校园信贷,首先在认知层面要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一要在校园内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宣传介绍,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奖励资助的相关政策,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奖励来源;二要在课堂内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第一课堂中,融入学生的思政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崇高的精神世界,而不停留于物质层面;三要在第二课堂中、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教育引导,辅导员、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4.2 做好校园信贷的风险治理工作,在管理层面开启学校风险防控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获取校园信贷的信息是通过校园传单、推销人员推销和同学朋友介绍等途径,这从一侧面反映了高校在对校园信贷的防控機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对校园信贷的风险治理途径还有待加强。要建立高校校园网络信贷事件的三级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过程中治理、结果中总结。一级风险防控机制为校园网络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对涉及的校园网络信贷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学校学生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定期梳理校园网络信贷存在的形式、可能向校园渗透的途径,并不定期通过校园媒介向学生发布,让学生认知了解什么是校园网贷以及其危害,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信贷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并自觉抵制,以起到有效切断校园信贷风险事件向校园渗透的目的;二级风险防控机制为校园网络信贷风险的治理机制,对已经渗入到校园中的网络信贷,要及时发现,并研究事件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后果,及时阻止大学生在信贷事件过程中越陷越深的现象,起到及时阻止、预估后果加以有效治理的目的;三级风险防控机制为校园网络信贷风险的预后教育机制,对受校园网络信贷影响的大学生开展预后教育,及时引导“受害”大学生认识错误、纠正观念,并辅以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走出信贷深渊,重新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4.3 做好社会舆论正面引导工作,加强社会对校园信贷的监督监管

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国家层面的网络监管机构以及各种网络平台要对网络信贷的准入机制进行有效的审核,一是要审核信贷平台面向的群体,国家层面三令五申强调不准任何网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是仍有大学生信贷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平台面向的群体没有切断,在网络信贷平台申请建立的时候就要进行严格审核,排除大学生身份的群体向平台申请,否则一旦平台建立,基于学生需求方与平台的利息方,两方不排除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接洽,因此,首先要在源头上予以遏制。其次,要加强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对向大学生发放贷款的网络平台要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让投机分子真正感受到制度的约束,并引导平台良性发展,不是以谋取高额暴利为目的,而是真正解决消费者应急所需,而经营方也能取得同等价值的利润。社会层面要联合主流媒体正面发声,加强对网络平台的正面引导,形成社会共同监管的良好氛围。

网络信贷本是一新兴事物,如能良性发展能有效起到缓解社会压力的作用,变相发展的校园网络信贷以抓住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为契机,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学生本人、学校、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信贷向大学生渗透,保障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不受破坏。

参考文献

[1]校园贷利滚利欠30多万 大三男生被高昂利息压趴[EB/OL].(2017-08-23).http://tj.sina.com.cn/zimeiti/2017-08-23/detail-ifykcypq4220908.shtml.

[2]为何女生会成为“校园贷”最大的受害者? [EB/OL].(2019-05-07).http://m.sohu.com/a/312323913_120136139.

[3]吴洋晖,鞠峰.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4]周健.风险社会视域下我国大学生面临的社会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8).

[5]朱建定,杨学英.校园网贷中的风险识别及其应对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0).

猜你喜欢
风险治理
风险治理视域的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生成分析
转型风险的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风险治理研究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
认真对待反收购
风险治理与民主:西方民主理论的新视阈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