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现状评价及改革措施

2021-01-15 06:41黄颖娴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改革措施

黄颖娴

摘 要:长期以来,疾病防控体系都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健康的前提。在新时期背景下,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体系亦需得到不断完善,唯有加大专业能力、功能定位、机制运行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转变管理控制观念,摆正位置,加强内部机制、应急体系、实验、人才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方可逐步适应现代化疾病防控需求。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现状评价;改革措施

中圖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46

0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有100.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1.9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41个卫生监督所,3469个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而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101.4万个卫生机构,1.7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中,有3106个卫生监督所,345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数额与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背景下,在肯定疫情防控成绩的同时,我们仍需切实看到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尚待完善的地方。

1 疾病预防机构控制管理现状

1.1 思想观念落后

在疾病预防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部分干部人员在疾病预防管理观念方面依然存在一定滞后性特征,与新时期的疾病预防管理需求并不相符,一方面,未能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依旧沿用滞后的工作思路处理新的疾病预防难题;另一方面,并未树立起坚定的服务意识与市场竞争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疾病预防机构的积极管理效用。

1.2 基础设置落后

如今,基层疾控中心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置滞后是阻碍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在仪器设备、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与国家规定指标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预防机制改革进度,难以全面满足不同情境下的疾病预防管理需求。

1.3 运行管理落后

2019年4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对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和医师队伍管理情况进行了报告,陈竺强调指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职能被弱化、城乡间差距较大、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医师总量不足的基层疾控机构改革现状”。具体表现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后,虽然积极做出了诸多探索、调整工作,却依然存在运行管理落后的问题,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依然需要一定适应期间,在此过程中,工作不协调、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等问题将难以避免,在此形势下,完善奖惩机制、分配机制是进一步增进疾病预防管理水平的关键渠道。

2 疾病预防机构控制管理改革措施

2.1 转变观念

如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与广泛认可,在发挥其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亦为我国做出了诸多贡献,在机构质量方面取得了稳步发展。然而,在观念方面仍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取得革新。观念革新,即指要摒弃传统管理思路,以积极的态度树立创新意识,迎接新的挑战,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长期以来,预防都是我们面临疾病时最为健康、有效、经济的应对措施,唯有坚持革新疾病预防管理体系,方能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使人民健康可得到有力保障与维护,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了“筑牢筑实隔离墙、织密防护网、全面提升救治和防控能力、健全预警响应机制,立足更有效更精准的预防,在提升专业能力、明确功能定位、理顺体制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的疾病预防机构控制管理改革指导思想。基于此,唯有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防治结合”管理原则为指导,积极转变观念,构建提升专业能力、明确功能定位、理顺体制机制的改革思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项目、疾病预防基础条件、疾病预防投入机制,方可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为疾病预防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2 摆正位置

新时期背景下,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机构需摆正位置,明确以下职责:第一,负责放射卫生、妇幼健康、老龄健康、营养健康、环境与职业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并为国家制定相关项目规划、政策、法律法规提供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撑。第二,开展健康促进、健康科普、健康教育工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供履约技术支撑;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专业指导;承担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工作的同时制定相关指南和技术方案。第三,开展国民健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传染病等方面的评价监测工作,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执行风险评估、危害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组织、实施相关国家免疫规划方案和干预政策,为疾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数据、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撑。第四,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处理技术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基本规范,负责执行新消毒产品、新涉水产品等方面的技术评审工作。第五,开展公众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承担疾病预防控制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广工作,继而有效促进公共卫生科技创新。第六,开展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活动。第七,指导地方严格落实国家疾控项目规划,并参与评价、技术考核方面的专业指导工作。第八,执行国际援助任务,开展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交流工作。

2.3 加强建设

建设目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内容:一是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二是地市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三是国家、省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推进中国疾控中心菌毒种库和相关实验室升级改造,支持省级疾控中心菌毒种库、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和完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置。建设要求: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近期以人员、经贸往来频繁的边境口岸地区为重点,有效快速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鼓励地方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3.1 培育相关人才

储备人才资源,加快人才培养与开发是推动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的首要工作,中国疾控中心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具体包括卫生毒理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放射医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截至目前为止,由于人员结构、人员数量等方面的制约,疾控改革受到了一定阻力,基于此,唯有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方可为疾控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在人力资源实践管理中,需要切实认知到培养专业人才,为疾控改革提供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将人才结构客观需求、长远发展作为出发点,优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留住、培养、吸引人才方面,需要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将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调整、优化人才机构,培养高层次、高学历、专业化疾病防控人才,充分发掘人才潜能。第二,争取政府关注度。在激励机制、高端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需采取措施争取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在政策引导下、有计划地引进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依据疾病实际防控需求,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公开招聘活动,吸引卫生检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的优秀人才,逐步控制工作人员老龄化、人才结构断层问题。

2.3.2 强化实验建设

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体系皆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亦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短板之处。众所周知,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检验检测不仅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更是衡量国家疾控机构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也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与管理体系的优势所在,鉴于此,若想实现改革,我们不仅需强弱项、堵漏洞、补短板,还需不断完善实验建设,将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列入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遵循资源合理配置、实用、先进的原则强化实验室建设,防止资源浪费、相互攀比、贪大求全等现象。同时,还需积极引进新方法、新技术、引进技术型的检验检测人才,通过强化实验室建设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工作提供有效助力。

2.3.3 完善应急体系

应急体系是实现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各级疾控机构需依据管理实情、应急经验不断优化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应对突發事件时应急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科学性与技术性。在基层疾控机构增设应急科,配置不少于2名的专职人员,增加突发急性传染病处置队伍。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应急队长”姚孝元于2月4日接到紧急通知,担任专家工作队队长前往武汉,在短期内姚孝元即带领团队在全面了解隔离点、方舱医院现场存在的问题与工作需求后编写了《密切接触者接收场所的清洁与消毒技术方案》《疑似病例收治点清洁与消毒技术方案》和《方舱医院清洁与消毒技术方案》,同为做好健康防护和消毒知识普及工作,姚孝元受湖北省指导组防控组委托,牵头组建了由武汉疾控中心专家、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组成的科普团队,针对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场所、不同人群,在湖北省电视台完成了共13期《抗疫科普权威发布》疫情知识宣教现场直播节目,可见,姚孝元多年应急工作经验,为其沉着应对疫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3.4 完善保障政策

加快推进市、县级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落实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将传染病防治所需必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给予适当津贴。对直接参与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患者救治等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政府选派直接参与国内外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公共卫生防疫人员,根据工作风险、强度和时间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在年度考核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3 结束

总之,新时期背景下,唯有积极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加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培育相关人才、强化实验建设、完善应急体系方可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改革提供有效助力,为人民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晖.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前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十四五”重大项目[J].中国科技术语,2020,22(03):47.

[2]王越,沈晖,陶红宇,等.内部控制理论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05):641-644.

[3]杜瑞凤.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2):197-198.

[4]胡寒雁.构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03):417-419+425.

[5]连妍洁,赵珂锐,刘思娜,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现状评价及改革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0):41-43.

[6]李天琨,徐红梅,徐振辉,等.疾控中心OA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177+180.

[7]赵秋萍.如何加强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422-17423.

[8]胡莉.分析海南省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质量控制管理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8):3542.

猜你喜欢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改革措施
山羊疾病防治浅析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