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辅助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1-16 08:51刘北彦通讯作者
哈尔滨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卡培奥沙利直肠癌

刘北彦 李 林(通讯作者)

(1.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新乡453100;2.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新乡453100)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断改变,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增加、运动量缺乏均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国内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1]。相关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独立危险因素包含2 型糖尿病,若结直肠癌患者并发2 型糖尿病,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同时与癌症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能通过多种通路影响癌细胞增殖、转移[2-3]。故临床应在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基础上加用其他类降糖药物,以提高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58例,以探究二甲双胍辅助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58例,患者均无合并远端转移且未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29)与参照组(n=29)。研究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6~71 岁,平均年龄(58.94±5.13)岁;体质量指数17~24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11±0.93)kg/m2;肿瘤部位:结肠16例,直肠13例;病理类型:腺癌18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癌3例;参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46±4.98)岁;体质量指数17~25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9±1.03)kg/m2;肿瘤部位:结肠17例,直肠12例;病理类型:腺癌19例,黏液腺癌6例,未分化癌4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以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治疗第1 天,130mg/m2奥沙利铂+500mL 5%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第1~14d,850~1000mg/m2卡培他滨口服。

1.2.2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口服,0.5g/次,1 次/d。3 周为1 疗程,两组均治疗8个疗程。

1.3 检测方法:分别取5mL 晨起空腹静脉血、餐后2h 静脉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G)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治疗8个疗程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维持时间>4 周;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维持时间>4 周;疾病稳定:肿瘤体积缩小<50%,或肿瘤体积增大<25%;疾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25%,或新增病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①疗效;②记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 水平;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62.07%较参照组31.03%高(χ2值=5.613,P 值=0.018),详见表1。

表1 疗效 [n(%)]

2.2 血糖:治疗前,两组FBG、2hPG 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PG 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详见表2。

表2 血糖 (±s)

表2 血糖 (±s)

组别 n FBG 2hP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99.86±1.125.96±1.0213.26±1.437.65±1.28参照组 299.72±1.157.34±1.1113.19±1.269.08±1.31 t 值 0.470 4.930 0.200 4.205 P 值 0.640 <0.001 0.844 <0.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较参照组41.38%低(Z 值=4.078,P 值=0.044),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 [n(%)]

3 讨论

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为既往临床常用化疗方案,卡培他滨为氟尿嘧啶类衍生物,口服后可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可经羧酸脂酶、胞苷脱氨酶转变为脱氧氟尿苷,通过胸苷磷酸化酶作用转化为5-FU,抑制DNA 合成,产生抗肿瘤作用;奥沙利铂为第3代铂类药物,可通DNA 链共价结合,损伤DNA 机构,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4-5]。本研究针对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二甲双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62.07%较参照组31.03%高,治疗后研究组FBG、2hPG 水平较参照组低,表明三者联合可提高疗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6-7]。卡培他滨可抑制DNA 合成,奥沙利铂可破坏DNA 功能,二者抗肿瘤机制不同,无交叉耐药性,二甲双胍具有降糖、抗肿瘤双重作用,三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抗肿瘤效果[8-9]。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较参照组41.38%低,表明该治疗方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辅助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卡培奥沙利直肠癌
长时间停用奥沙利铂再次使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研究进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黄芪注射液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防治效果观察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卡培他滨致Ⅲ级手足综合征1例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