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 波变化与LVEF 的相关性分析

2021-01-16 08:28杨玲玲王海波刘慧双
哈尔滨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心电图

杨玲玲 王海波 刘慧双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体检科,河南郑州47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由冠脉缺血、缺氧导致,可造成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休克、死亡,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1]。心电图可为梗死血管再灌注评价提供依据,也是评价AMI 患者疗效与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抬高的ST 段迅速回落被认为是AMI 后冠脉再通的判断标准,但近年来,逐渐有更多学者关注AMI 患者溶栓后早期T 波变化情况,有学者认为,AMI 溶栓后T 波变化情况和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关联[2]。且有报道显示,溶栓后24h 内出现倒置T 波者,冠脉开通率更高[3]。基于此,本研究纳入我院80例AMI 患者,探索AMI 患者心电图T 波变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峰提前、ST 段回落等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确诊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共80例,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h内T 波变化情况分为倒置组58例和未倒置组2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前予以负荷量拜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 嚼服等其他常规治疗,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溶栓治疗前以及溶栓后每隔30min 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持续至溶栓后3h,并在溶栓后24h 再次检测。ST 段由J 点后0.04s 至T 波开始,将T-P 延长线作为基线,由基线上缘,测量至ST 段上缘。T 波呈现单相负向波,波幅≥0.1mV 即为T 波倒置。以溶栓后24h 内出现的最深倒置T 波作为最大倒置T 波(NTmax),根据NTmax将倒置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NTmax≥10mm 者纳入深倒置T 波组(DNT 组),4mm≤NTmax<10mm 者纳入中度倒置T 波组(INT 组),NTmax<4mm 者纳入浅倒置T 波组(SNT 组),三个亚组分别12例、21例、25例。心肌酶测定:在发病20h 内,每2h 检测1次,观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是否提前,若酶峰前移至发病后14h,即为阳性。心脏彩色超声指标测定: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CK-MB 峰值提前、ST段回落情况以及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LVEF、LVEDD检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 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K-MB 峰值提前、ST 段回落比较:两组CK-MB 峰值提前、ST 段回落比较倒置组CK-MB峰值提前、ST 段回落比例均高于未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CK-MB 峰值提前、ST 段回落比较 [n(%)]

2.2 两组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LVEF、LVEDD 比较 倒置组患者LVEF 检测结果高于未倒置组,LVEDD 低于未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LVEF、LVEDD 比较 (±s)

表2 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LVEF、LVEDD 比较 (±s)

组别 n LVEF(%) LVEDD(mm)倒置组 58 54.28±6.29 51.47±4.72未倒置组 22 46.23±7.24 57.53±8.21 t 值 - 4.910 4.125 P 值 - 0.000 0.000

2.3 不同T 波倒置程度患者LVEF 比较:DNT 组、INT 组、SNT 组患者LVEF 值之间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值=44.925,P 值=0.000),详见表3。

表3 不同T 波倒置程度患者LVEF 比较 (±s)

表3 不同T 波倒置程度患者LVEF 比较 (±s)

组别 n LVEF(%)DNT 组 12 64.08±3.29 INT 组 21 54.73±5.24 SNT 组 25 50.24±5.32

2.4 不同T 波倒置程度患者的LVEF 比较:Spearsman 分析显示,AMI 患者溶栓治疗后24h 时T 波倒置程度(NTmax)和LVEF 水平呈正相关(r=0.565,P=0.017)。

3 讨论

对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重点在于及早、充分地开通梗死血管,恢复梗死区域血流灌注,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组织。选择有效的非侵入性方法评价预后,对于接受溶栓治疗后获得早期再灌注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T 波于AMI 超急性期增高变尖,呈现尖峰或帐顶状,随着缺血加重,抬高的ST 段可与之融合为单向曲线,产生不同ST-T 改变。最初,T 波逐渐过渡至平坦、低平、倒置,倒置T 波呈现波峰尖锐、双肢对称状,3~6 周内后倒置呈现最深状态,至数月后,倒置的T 波逐渐恢复直立、变浅,心肌及时有效恢复早期再灌注则可加速其演变[5]。过去已有研究探讨再灌注后的T 波改变与冠脉开通率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显示,溶栓后24h 内T 波倒置患者相对无T 波倒置患者具有更高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6]。

本研究发现,倒置组CK-MB 峰值提前、ST 段回落比例均高于未倒置组,溶栓治疗3个月内LVEF 检测结果高于未倒置组,LVEDD 低于未倒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波对于心室复极变化较为敏感,因此T 波变化可反映心室复极过程[7]。在AMI 超急性期,冠脉突然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对细胞内能量代谢造成严重影响,ADP 增多、ATP 减少,促进钾离子外流,抑制钙离子内流,动作电位时间缩短,且心外膜较心内膜以及中层而言,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心内膜-中层电位差变化不明显,中层、心外膜电位差则明显变大,因此T 波呈现出高耸直立的状态,急性期过渡至亚急性期过程中,T 波逐渐变为低平、平坦至倒置,呈现出冠状T 波或V 型倒置,T 波倒置可能在数月、数年后恢复[8]。本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后24h 内出现T波倒置的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明显优于T 波未倒置的患者,且DNT 组、INT 组、SNT 组患者LVEF 值之间呈现下降趋势,NTmax 和LVEF 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AMI 心电图T 波变化与LVEF 指标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监测心电图T 波的变化情况对心功能进行评估,为判断患者病情与预后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