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风险管理对足月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1-01-16 08:28曾亚晴
哈尔滨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曾亚晴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产二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产后出血原因众多,往往指的是胎儿在阴道娩出后24h 内失血量大于500mL,剖宫产时失血量大于1000mL[1-2]。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国范围内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产妇分娩过程中要承受较大的风险,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较高,不利于母婴预后的改善[3-4]。因此,在足月妊娠产妇临床分娩的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以预防或者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预见性风险管理对足月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拟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1~34 岁,平均(25.96±3.99)岁;孕周37~40 周,平均(38.49±0.23)周;孕次1~4 次,平均(2.20±0.50)次;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7.11±4.22)岁;孕周37~41 周,平均(38.50±0.36)周;孕次1~3 次,平均(2.21±0.62)次;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2 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孕周≥37 周者;单胎、胎位正常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实施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多倾听产妇心声并与之交流,疏导其产前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②教育护理:开展直观生动的视听教学宣导孕期母婴必要的检查项目、目的及重要性,协助各项产前检查,讲解自然分娩注意事项,产后出血、并发症预防及应急措施;③疼痛护理:产前实施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干预,缓解产妇痛感,加速胎儿娩出;④用药护理:产前日常监测生命指标,进行吸氧、利尿处理;加强血糖、血脂、血压、尿量监测,并分析出入量,采用药物联合饮食干预保证在合理范围内,预防产后并发症;⑤生活护理:产前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严格控制糖、钠、脂肪摄入量,提高机体耐受力。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风险管理:①构建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产房人力充分,仪器设备、急救药物、耗材处于正常备用状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②预见风险:协助产妇进行产前全面检查,涵盖血常规、凝血检查,检查胎盘、胎心监测、宫颈成熟度、胎儿情况等;③探讨风险:结合产前检查结果预测产妇产后感染、产道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使用产后出血风险预测表对产妇出血风险进行评估;④防范风险:在胎儿娩出后使用预防出血药物的同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左手按摩产妇子宫,加速子宫收缩,右手实施脐带牵引,直到胎盘娩出1min。

1.4 评价指标:①产后出血量: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后2h、24h 出血量;②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比较干预期间产后感染、产道裂伤、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观察组产后2h、24h 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产后2h 产后24h对照组 244.73±20.38 450.14±50.55观察组 174.92±22.45 305.31±25.69 t 值 16.280 18.061 P 值 0.000 0.000

2.2 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005,P值=0.02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①子宫收缩乏力:正常状况下,在胎盘由子宫蜕膜层剥离时,剥离面血窦开放出血。但在胎盘完全剥离后排出子宫,子宫收缩流血会在短时间内降低;②胎盘粘连、滞留、嵌顿等异常会引发大出血;③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产后血液不凝集,引发产后大出血;④子宫因素:早发型子宫内翻、早发型子宫破裂以及晚发性子宫复原不良均可能引发产后出血。以上因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常规护理中心理护理能减弱产妇产前过度紧张害怕的不良情绪,降低产中收缩乏力发生风险;辅助宣教护理可以有效增强产妇对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认知度,前期就能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进行用药及饮食指导,为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5-6]。在临近分娩前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有效减轻产前疼痛的同时也利于产中胎儿分娩进程,必要时用药能减少因较长时间产程下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h、24h 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预见性风险管理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分娩中,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因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预见性风险管理中首先产前构建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及时止血[7-8]。然后协助产妇进行产前全面检查,掌握产妇及胎儿情况,进行风险预测,能更好地指导产前生活护理及用药护理。另外,结合产前血常规、凝血检查,以及检查胎盘、胎心监测、宫颈成熟度、胎儿情况等检查结果预测产妇产后感染、产道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产后出血风险,并明确其危险因素,以便在前期就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来防治并发症;并且根据其出血风险,医务人员依据以往处理经验,构建具备较高参考价值的标准化产后出血处理方案以及输血方案等,防患于未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后出血量,利于产妇预后的改善[9-10]。

综上所述,预见性风险管理可降低足月妊娠产妇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