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基石
——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文明交往为例

2021-01-16 03:53马晓云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哈欧亚交融

马晓云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政治教研室,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分别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新时代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欧亚内陆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东南亚岛国。两者都是中国的邻国,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陆上邻国,而印度尼西亚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与中国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脉络,但这并没有制约中哈、中印尼之间的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在历史上,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是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区,与中国有着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史。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更是中国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所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因符合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内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以在2013年之后顺利实施,为中哈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了新血液。

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源泉

古代丝绸之路是源自中国西安的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的通道,为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交融奠定了物质基础,实现了文明之间交往与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了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包括沿线地区的波斯文明、伊斯兰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全人类的共同物质和文化财富。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波斯文化、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多文明共同缔造的贸易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动脉。因古代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长期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地区——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造就了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沿海地区的发展格局,西安、敦煌、高昌等内陆古城长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汇聚之地。以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网为代表的陆上贸易的发展与发达推动了所在地区的社会进步与文明[1]。

但近现代以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海上贸易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大陆贸易随之逐渐走向衰落,因此,导致了欧亚内陆地区的落后和封闭。以沿海、沿江为代表的世界级商业中心,如上海、纽约等在海上贸易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推动了人类文明更上一层楼,同时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虹吸效应也导致内陆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低于沿海沿江地区。这是造成欧亚内陆地区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往往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温床。社会撕裂与动荡反作用于经济,导致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贫穷与动荡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制约了欧亚内陆地区的社会进步,欧亚内陆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失败国家的集中地区,聚集了当今世界主要的最不发达国家。正是世界贸易通道从大陆转向海洋导致了欧亚内陆地区长期的贫穷与动荡。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兴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一种可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中国长期致力于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协同发展,从战略上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振兴等全局性的发展计划,力图解决因世界经济中心从大陆转向海洋所导致的内陆发展速度缓慢和发展水平低下的问题。上述国家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国内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问题。结合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格局,尤其是为了推进新时代东西部地区的发展等,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历经近现代百年屈辱,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被实践所检验和证明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了起来到强了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为中国复兴古代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习近平主席才有信心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下一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引导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经济走出去,参与到世界政治经济的大潮之中,尤其是与欧亚内陆国家的政治经济交往之中[2]。

改革开放前四十年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过程,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宏伟目标确立和实施之后,则是中国积极开拓欧亚内陆市场,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的新时代。2013年至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以在欧亚内陆地区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来自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为该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推动了欧亚内陆地区跨越式发展。这是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完全符合该地区政府和人民的发展利益和根本利益,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建设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实施以来,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之中以更大的力度共同开辟欧亚内陆新市场,实现了中西部地区高速度与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因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中国中西部地区得以更便捷和更大力度地走出去参与到欧亚内陆市场的开发之中,而来自欧亚内陆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也参与到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来[3]。如同古代丝绸之路一般,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与欧亚内陆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新动力,是中国中西部复兴古代丝绸之路荣光的历史性机遇,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东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近现代以来世界所创造的工业文明、贸易文明、思想文明等多种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三、古代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哈交往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内陆核心地区,自古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原王朝向西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之一。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来自西亚、中东、印度、欧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传入中国,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产甚至是思维方式,尤其是自西传入的佛教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成为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而来自中国的丝绸、造纸等物质与精神文明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向远方。文明的差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动力来源,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古代丝绸之路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丝绸之路见证了人类文明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交流交往与交融。自地理上,中国居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属于东北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成一体的悠久文明之一,吸收借鉴了来自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文明,形成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历经5 000年的沧海桑田,古代中国长期是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之一,是亚太地区和欧亚大陆东部地区的核心,如今中国依旧是综合国力排名第二名的世界性大国。

不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在地理上,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核心区域,是我国西北边疆的邻国,而在文化上,哈萨克斯坦是深受东方伊斯兰文明和西方俄罗斯文明共同影响的操突厥语的世俗单一体制国家。自唐朝末期以来,哈萨克斯坦逐渐被伊斯兰化,该地区的人民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另一方面突厥语逐渐发展为流行语,两者共同塑造了欧亚内陆地区。近现代以来,清朝因受到沙俄的入侵,清朝西北地区的哈萨克人逐渐沦为沙俄的殖民地和沙俄帝国的一部,深受俄罗斯文化和东正教影响。来自东方与西方的两大文明在哈萨克斯坦生根发芽,相互交流交往交融,使得今日哈萨克斯坦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呈现了两种色彩。有着类似历史境遇和历史发展脉络的中亚地区其他四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具有类似哈萨克斯坦的东方与西方两种文明的混合色彩[4]。

尽管分属于不同文明体系,中哈人民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实现了交流交往交融的连接,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了欧亚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之间的互通有无和文明的互鉴。清朝乾隆平定准葛尔叛乱之后,哈萨克汗国向清朝称臣纳贡,哈萨克人成为中央王朝的外藩子民。这一时期,马匹、毛皮是中哈贸易交往的大宗商品之一,《清实录》记载马匹、毛皮贸易是中哈贸易的重要内容,哈萨克人通过出售马匹、毛皮换取其他生产和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清朝的朝贡贸易,哈萨克人得以获得清朝中央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得以在欧亚内陆地区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沙俄侵华之后,哈萨克人沦为沙俄帝国的属民,被迫走上了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时期,哈萨克族得以在民族识别中建立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发展成为苏联的粮食产地和重工业基地。沙俄和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游牧渔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沦为历史。这一时期,中哈之间贸易的代表产品是近现代的工业制成品,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新疆销售。自古代到近现代,中哈两个文明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古代是以哈萨克人游牧文明与中国人农耕之间的差异为代表,近现代以来是哈萨克人深受沙俄和苏联影响的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差异为代表。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视域下的中哈交往

回顾历史,哈萨克斯坦文明与中国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差异性并没有阻碍中哈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明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反而增进了两国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性,为双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了动力。不同文明的差异与不同文明的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传统基础之上发展而茁壮成长起来的当代丝绸之路,是今天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哈萨克斯坦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共同的必经地区,可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站。自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实现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以来,走上了一条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新道路。作为新兴的主权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建国初期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了前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和无神论信仰,捡起了伊斯兰教信仰;在外交上积极参与到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确保国家的安全与领土完整,建立平等互利的国家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方式;在内政上发展市场经济,鼓励吸引外部投资,开发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民族国家的构建方面,确立了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的地位,恢复哈萨克人的历史名誉和历史地位,确保国家政权牢牢地被哈萨克族所控制等措施[5]。

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中国,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签订了投资协议,吸引中国资金、技术等参与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建设。同时,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立即投入到与中国领土谈判中来,与中国成功地签署领土划分条约,此后更是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等。尽管中哈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历史文化传统,但两国政府和人民依旧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双方贸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多次访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一,中哈双方领导人之间互动频繁。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富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哈萨克斯坦也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中哈两国之间平等互利互信的关系成为两大不同文明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成功典范。因此,哈萨克斯坦也成为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最佳选择。习近平主席选择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正是站在人类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高地,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提出的符合欧亚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倡议和发展路径[6]。历经多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哈萨克斯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哈萨克斯坦积极加入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国际组织,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为对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而在本国国内制定实施了光明之路发展计划。中哈两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共同确立了多个旗舰项目,同时,以大项目为依托,积极引导和扶持双方中小微企业的相互合作。中哈不仅在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方面合作成果显著,更在轻工业产品等哈萨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的非能源产业方面建立贸易网络,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纷纷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物流和销售渠道,为哈萨克斯坦中小微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搭建平台[7]。政府间合作与商业贸易合作共同为新时代中哈两大文明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注入了新动力,中哈文明交往交流交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极具代表意义的合作成果。

猜你喜欢
中哈欧亚交融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哈萨克斯坦航天发展现状及中哈航天合作浅析
真美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及标准对比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集聚思想碰撞推进文化交融与发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