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探究函数性质

2021-01-16 02:55梁舒尹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次函数问题导学数形结合

梁舒尹

[摘 要]二次函数的性质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能让学生的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能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问题导学;数形结合;二次函数;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6-0014-02

一、深挖教材,精准解读

教材是众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长期的使用、修改而不断完善,日臻成熟.二次函数的性质,在内容上涉及的知识点初中大多已经接触并且学习过.因此,在备课时,怎样处理教材成为一个关键点.笔者认真研读教材,比照初中数学教材,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对本节课内容的内涵及外延.在初中研究二次函数性质,都是从具体二次函數的图像中直接归纳得到的.比如,开口方向、对称轴表达式、顶点坐标、函数增减性等.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二次函数性质的学习更为直观、具体,学生能够对二次函数性质有个很好的初步认识.但是从数学学科角度而言,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的二次函数性质显然缺少严谨性.高中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再学习,重点就是要能够对其主要性质进行严格的代数证明,教材在编写时对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给出了严格的代数证明,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数学的学习重在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深挖教材,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悟,才能使教材在教学实际中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实现高效课堂.

《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掌握了函数单调性证明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函数及其性质学习的深化和提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第一课时已对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研究,本课通过配方法将一般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其性质进行系统的归纳,再对其单调性给出严格的代数证明,从“形”到“数”,又从“数”到“形”,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二次函数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其性质的研究也为后续研究其他函数性质提供模式.从知识应用价值上看,二次函数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还是建立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工具.

二、以“问”导“学”,落实目标

【新课引入】

问题1:为什么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置疑”,启发学生对研究二次函数性质原因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次函数性质是由函数解析式得到图像,对函数图像特征进行概括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知道这些性质后,我们可以快速通过二次函数表达式得到直观的函数图像,进而进行更多的研究,函数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从“数”到“形”的规律.

【概念形成】

问题2:请用配方法将下列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1)[y=2x2-4x+3].

(2) [y=-x2+4x-5].

(3)[y=12x2+x+12].

问题3:画出函数图像,观察它们的单调区间.最值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二次函数性质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具体的二次函数图像进行观察,得到具体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为后面将性质推广到一般二次函数的教学做好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

设计意图:通过顶点式可以直观地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知道其图像特征,画出函数图像,进行再研究,这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

问题5:如何研究函数[y=ax2+bx+c]的性质呢?

根据函数表达式,它是二次函数吗?让学生注意到当[a≠0],[y=ax2+bx+c]才是二次函数.引导学生先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y=ax+b2a2+4ac-b24a(a≠0)],从顶点式知道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进而得到函数图像,结合函数图像特征,归纳单调区间、最值.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形”到“数”,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从而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性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根据[a]的正负,开口方向、单调区间、最值都不同,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概念深化】

问题6:从顶点式[y=ax+b2a2+4ac-b24a(a≠0)]中,[a,-b2a],[4ac-b24a]你可以知道二次函数的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二次函数顶点式,直接得到其主要性质,并思考二次函数各主要性质之间的联系.

问题7:为什么当[a>0]时,二次函数[y=ax2+bx+c(a≠0)]在[-∞,-b2a]单调递减,如何证明?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用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证明.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作差变形为[f(x2)-f(x1)=(x2-x1)a(x2+x1)+b].判断其与0的大小是个难点.将问题等价于判断式子[a(x2+x1)+b]的正负.分析已知[a>0],[x1, x2∈-∞,-b2a]后,让学生给出解决办法.根据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解决问题.

问题8:对称轴为什么是直线[x=-b2a]?如何证明?

对称轴为直线[x=-b2a],说明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x=-b2a]对称.轴对称图形,将二次函数图像关于直线[x=-b2a]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在对称轴两边任取两个点,这两个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那么它们的函数值相等.用数学式子表述:设对称轴为[t],[∀x∈R],有[f(t+x)=f(t-x)]恒成立,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f(x)=ax2+bx+c(a≠0)],得

[a(t+x)2+b(x+t)+c=a(t-x)2+b(t-x)+c⇒2x(2at+b)=0]恒成立,即[t=-b2a].

设计意图:通过“激疑”,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直观的”的单调性,对称轴用代数进行严格的证明,这又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问题9:[y=ax+b2a2+4ac-b24a(a≠0)]与[y=ax2+bx+c(a≠0)]比较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分析,体会二次函数顶点式在研究二次函數性质及函数图像上的直观性.

问题10:在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过程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具体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推广到对一般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得到二次函数的主要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单调区间、最值.

数形结合: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过程,对函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再归纳概括函数性质,还对单调性、对称轴加以严格证明,这就是“形”与“数”结合的过程.这种方法经常用来研究函数,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分类讨论:表达式[y=ax2+bx+c],当[a=0]为一次函数,当[a≠0]为二次函数,研究二次函数性质时需要分开讨论[a>0],[a<0]两种.

三、课堂育人,立德树人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思想方法.二次函数的性质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非常重要的素材.在研究二次函数性质过程中,基于学生初中已经学习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三个主要函数性质学情,引导画出函数草图,观察、归纳单调性与最值,这是从“数”到“形”,又从“形”到“数”的过程.在“概念深化”环节中,运用严格的代数语言对单调性、对称轴表达式进行证明,也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突出函数“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整节课教学.

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导学法.在“新课引入”环节中,以问题“为什么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函数的性质反映了函数的特征,建立起函数“数”与“形”密切的联系.在“概念形成”环节中,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从对特殊的二次函数性质进行研究推广到对形如[y=ax2+bx+c(a≠0)]一般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其掌握推理的基本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为什么要将二次函数表达式化为顶点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用顶点式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合理性.在“概念深化”环节中,以问题“为什么当[a>0],[y=ax2+bx+c(a≠0)],在[x∈-∞,-b2a]单调递减?”“为什么[y=ax2+bx+c(a≠0)]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对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对称轴表达式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知识,对从图像上看觉得“显然”的东西进行严格证明,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引领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整个教学设计,以“问”导“学”,用问题引领学生,从每个问题的提出到每个问题的解决,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坚韧品质.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二次函数问题导学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易错题专练
《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