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生活化研究

2021-01-17 13:13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生活化育人

王 丹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这一重要职责。习总书记曾在全国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大会中提到,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思政理论课应始终做到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全面提高其教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满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而其他学科课程则应坚守各自的主阵地,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共进,真正发挥出协同作用。这为高等院校开展思政理论课程指明了正确方向,还明确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说明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是各个学科课程教学的时代使命,是授课教师应尽的义务。其中英语课程是高职基础必修课程,探究课程思政育人的意义,有利于培养思想先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长足发展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对加快高职英语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一、基于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育人的基本内涵

思政育人的本质理念是通过渗入式的方法,让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看常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而课程思政既是课程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主要依托专业课程与常见的通识类课程来实施思政教育,或将思政教学渗透到必修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期充分发挥各门学科课程的教育功能,履行广大教师的育人职责,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有效性,使其与思政协同合作,共同进步和发展,形成院校全体成员、全程、全面的人才培养合力。由此能够看出,思政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 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要求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传播渠道广、传播速度快、辨别难度大,这对于思想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来说,极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腐朽文化的影响,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向广大英语教育者提出了全新要求。最大化地利用课堂这一育人主阵地,深刻认知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意蕴,探寻课程思政的形成路径,对高职院校顺应当代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专业人才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对此,需要英语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协助学生辩证分析英语中的思想价值观与文化涵养,保留并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利用听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翻译等教学活动,对比中西方文化,从而树立广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英语教师根据对西方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以万圣节和我国传统清明节为例,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礼节和优良美德,使其深刻意识到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此外,通过讲解生态保护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极鼓励他们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贡献;通过赏析西方经典英文诗歌,感受文学作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自觉性。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历久弥新,滋养了各族人民的思想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通过向学生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学生爱国之心更加强烈,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极大增加,这将有利于他们日后主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课程思政是现代化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显著特征,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核。课程思政对广大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思想涵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培养作用和先进的价值导向,有助于解决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的本质问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当前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在关键的明确时期,需要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成长,向他们输送真善美的养分,从而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切实履行广大教师的职责。而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英语课时多、覆盖范围广、开展周期也较长,具备天然的思政育人优势。作为新时代的新兴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产物,有着知识传播和思政育人的积极功效,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的重大责任。课程思政极大程度地加强了课程的意识形态作用,在不同课程中引进思政教育,可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更好地彰显课程的培育价值。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促进知识传播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政育人生活化,突出其隐性教育功能。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更具生机与活力,不仅深化了英语教学价值内涵,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务实现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增强了英语教学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政治中的作用,对高素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更有着深刻影响。

三、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一) 挖掘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实现内容育人生活化

首先,深度开发现有英语课程教材,从中提炼思政育人要素和专题。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的阅读素材、听力及视频资源,要求教师透视性地看待这些资源,根据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对教材中的表象内容展开深度挖掘,探索深层的人文价值,提炼思政育人要素,在教学中引进人文价值导向,传播有温度、有深度的知识内容。英语课程教材包含的思政育人要素具体有中西文化差异、道德规范、理想目标、信仰理念、国家情怀、职业选择等类别,呈现相对分散,还需教师科学把握,合理运用教材内容的传播和素养培育的作用,抓住宝贵的教育机会,正确引领价值、不断渗透德育。其次,拓展现有英语课程教材,积极开发课程思政育人专题板块。英语课程中的思政育人板块开发应结合专业特色,其课程教学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语言知识输入输出的交点,应基于此开发教学板块。一方面,高度重视我国本土文化的拓展,转变长时间以来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单向互动。我国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依旧存在严重的失语现象,进一步加强本国文化的渗透,如开发中华传统思想、中国特色地方民俗文化板块等,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思辨地掌握西方学习思维模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述与我国交流频繁的合作伙伴与敌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模式。比如西方国家传统思想板块、西方文体阅读板块等,以便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独特的思维模式,利用所开发的各种板块,来培养广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他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最后,正确运用教学板块,灵活设计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内容。教学板块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主题突出、个性鲜明,能随机融入到当前运行的教学体系中去。具体来说,教学板块可纳入到通识课程教学体系中,作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挑选课程的机会。教学板块也可融入到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体系中,恰当地增添听力、阅读、翻译等教学板块,比如听说板块与慢速英语和广播英语教学。或是将阅读板块插入到西方纸媒素材精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中,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设计要确保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遵从中西方文化彼此交融的基本原则,以嵌入专业必修课程,丰富选修课程的框架组织同步实施,灵活设计。

(二) 创新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实现全程育人生活化

首先,大力推行思辨教学。高职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教育遵循的是认知、情绪、思维、行动的道德教育逻辑,而价值观的引导则遵循的是展示、思考辨析、领会、认可的思维逻辑,在这两种逻辑中,思辨教学都占据核心位置,这是因为只有在认知和思辨的前提驱动下产生价值认同,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健全的人格及优秀道德品质。专家学者曾表示,思辨能力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不能将其作为备选目标,因为这种能力对学生日后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促使学生探索事物的深层内容,并从不同角度理性辩证地看待某些问题的隐藏因素,继而形成自身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思政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其次,采取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情景来实施的,针对具体事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展开讨论剖析,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有效提高了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与思政育人的融合。以CGTN和FBN中美电视台两大知名主播刘欣和特丽什·里根之间的辩论为例,在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政育人。可从两国主播视频入手,设计语言方面的课堂活动,组织听力和写作训练,锻炼学生语言技能,使其掌握辩论案例的大致内容。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指出其中的辩论措词,探析两位主播在交流中采取了哪些语言运用对策及礼貌性原则。接下来,讨论我国主播在发言中对我国形象的生动描述,使用的对外交际措辞,以及彰显出来的职业素养。最后,模仿案例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在模拟交际情景中锻炼他们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激情,进而产生价值认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有效力量。

(三) 组织英语课程实践活动,推进全面育人生活化

首先,架构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英语思政课程。英语课程蕴含的海量语言资源、人文价值底蕴是在英语思政网络课程创建中的关键基础,网络课程可采取微课的模式,以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英语时政要闻、书籍报刊阅读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翻转教学的教学组织,利用不同的传播媒介和平台,以渗透式及碎片化等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感染力与灵活性,让学生更容易学习理解。其次,强化课内外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校园活动开展。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竞技比赛,来加快广大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真正做到以比赛促进学习和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英语思政校园社团实践活动,将思政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校园以及国家最新政策体制等有关内容引进到活动中,以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及其影响力。最后,加大英语课程思政的学习和实践。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围绕专业教学组织实践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坚毅品质,提高其职业素养。比如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英语特色戏曲演出、民俗地域旅游、民俗文化宣传等。其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将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教学渗入其中。高职院校要统筹建设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训练基地,明确实践教学时间。并转变传统评价方式,立足行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严格考核,以便坚定他们的职业信念,提升职业素养。此外,学分转换机制的构建也要抓紧落实,可将道德教育活动、实践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换算成相应的学分,更好地提高思政育人生活化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语言必修课程,有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工具性特征,与思政课程有着紧密关系。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是新时代办学方向的现实需求,也是英语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更是课程自身的本质需要。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播语言知识及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适当引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提高学生思辨力,为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西为中用,也就是说积极借鉴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学习各领域的成功经验,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生活化育人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