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2021-01-17 13:13赵锡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活动职业

王 洋,赵锡华

(黎明职业大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对“职业能力导向”高度重视,即针对实际岗位对人员的需求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生产工作要求。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向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对学生、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体育教学而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

一、以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内涵界定

体育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本质而言,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身体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增强体质、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密切关注,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关切的教育理念业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高职体育教学领域也在持续进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以“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则蕴涵了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的育人理念,它指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专业与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基础,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特殊素质、职业体能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实践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因专业存在差异,导致个体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均略有不同。面对不同的职业需求,不仅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其他多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会推动企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1]。

二、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缺乏职业能力素养的考量

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注重专业课程,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课程目标缺少统合性,直接导致其在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上缺失职业能力素养的考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黎明职业大学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传授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赋予学生良好的身体;其二,提升学生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三,提供多种类运动项目学习与体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其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这四个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全都为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虽然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其缺乏与职业岗位的关联性,导致这些目标因不能有效对教学活动提供指引,影响学生的体能培养,进而对实际工作造成一定干扰。

(二) 体育教学内容实践比例过大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受传统人才培养观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仍然保留高度独立的体育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雷同。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活动当中,大部分均为中小学常见的内容,如田径、球类运动项目,在以往的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反复进行多次这些内容,依然采取这些教学内容,则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其参与度与积极性的提高,更与学生职业所需素养相去甚远[2]。二是缺乏娱乐性。对于大部分教学内容来说,均以技术教学和练习为主,而娱乐性和竞赛性则不是很高,导致一些学生不愿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三是理论内容占比非常少。与专业课程不一样的是,体育教育活动当中,更加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保健与安全知识,不利于其自主运动能力的形成,更难以将其应用于未来职业当中。

(三) 体育教学模式趋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

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通过对黎明职业大学观察可以发现,其在教学方法方面,依然存在滞后性,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受到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性格习惯,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而在实际当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则忽视了这一情况,针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些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影响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从运动的角度来说,每项运动也存在不同的特点,也需要针对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四) 体育教学评价单一,不利于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

黎明职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应用,能够较为良好地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对该课程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职业能力导向背景下,现有评估体系逐渐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首先,在评价方式方面,采取的是教师评价的方式,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打出相应的分数。而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外界事物判断时,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教师对学生打分时,可能会出现片面的问题,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其次,在学习成绩的评价方面,学校多以期末的考试成绩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主,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3]。

(五) 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缺少跨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服务者与管理者,教师的体育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当前,学校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团队,但通过对现有教师深入调查后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并不十分了解。首先,高职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是改进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但对于部分教师来说,由于其较强的体育专业背景,对高职其他专业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导致其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其次,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跨专业知识背景,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实践,具体表现在对体育课与学生专业融合的认识模糊、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等问题,难以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更无法满足体育技能学习向职业技能的迁移。只有符合新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

三、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一) 强化职业目标导向,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

职业能力导向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破题关键在于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其一,明确终身运动理念。帮助学生针对岗位工作需求,选择出最佳的体育运动方式,制定出合理的运动计划;其二,提升职业适应性。根据职业实际需求,向学生传授与实践工作相关的体育知识,如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预防等。其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控能力。通过体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当中,使其能够有效面对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失败与挫折。

(二) 健全教学内容体系,纳入体育与职业素养

兼顾课内、课外两个方面,把握学生的个体健康需求、从事专业需求、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一方面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各个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开发出独特的体育活动。对于教育类专业学生来说,其未来主要就业方向为教师,需要长期站立到讲台上,因而要具有较强的耐力,可以增加健美操等运动;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时长期坐立,很容易出现颈椎病,因而可以增加一些活动颈椎的运动;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可能进行一些重体力活动,因而可以增加一些提升身体素质的运动[5]。另一方面,构建基础课+专业实训课和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在体育活动当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元素,加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此外,还要提升理论课程的占比,以向学生传授更多与职业相关的体育知识。

(三)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完善,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职业能力导向,有必要提升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创新。具体而言,一方面,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相关知识,使其在完成相应活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培养出特定的职业体能素养。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制定出活动目标,并分析出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思维,确保学生未来工作时,能够按照这一思维对工作进行思考,以提升工作质量[6]。另一方面,在现有体育器材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逐渐增加更多体育器材,尤其是那些与职业体能相关的器材,以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赋予其更加良好的职业体能[7]。

(四)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确立科学的评价导向

在职业能力导向背景下,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黎明职业大学应构建出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评,以及同学间的互评,扩大评价范围,防止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其次,在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评定过程中,改变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以此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力求更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挖掘出现有教育模式是否达标,是否符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有利于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五)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黎明职业大学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存在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不符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打造出高素质教师团队。首先,以职业能力导向为依托,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逐渐引入一些体育、各职业理论知识扎实,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教师,确保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能够在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一些职业能力需求的元素,确保学生符合职业体能需求[8]。其次,对于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应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多种培训方式,帮助其转变育人观念,对职业能力产生更高的重视程度,以更好地对学生体能进行培养。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活动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