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1-01-20 12:09
山西建筑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习题师生知识点

王 宇 辉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1 概述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特性,并能应用这些概念和原理,为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工程问题做好理论准备。该课程知识点较多、内容松散、理论性、实践性及经验性较强[2],这使得教与学面临不小的挑战。

土力学课堂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课堂面授为主,课后学生做作业巩固的方式来完成。课堂面授,知识点密集呈现,面对有差异化的学生采用了统一的讲课速度,并且在疫情期间课堂授课无法实施,暴露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疫情期间,高校又采用了全线上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具有高度灵活性,当然在师生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线上教学的不足,例如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管理的鞭长莫及,交流互动不实时。因此,多数高校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优势互补。笔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其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事项进行介绍,希望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2 混合式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完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程网站建立、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分析总结。

2.1 课程网站建立

混合教学实施的基础是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满足授课要求的课程网站。一个完善的课程网站包含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视频、资料库、师生互动等等。其中,最费时间精力的是教学视频和资料库的建立。

2.1.1 教学视频录制

教学视频是教师系统讲解和学生系统学习课程基础知识的主阵地,其制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录制教学视频。

1)合理分解知识点。考虑到学生的专注度,一般视频以10 min~15 min的微视频较为适宜,所以录制视频的第一步,是先把章节内容拆分为相对独立的适宜在10 min~15 min讲解清楚的多个知识点,然后再录制视频。

2)精心设置导入环节。在制作课件时,要精心设置导入环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采用较多的是工程案例法,设置问题导入法和生活趣事导入法。通过导入环节,进入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知学有所用。

例如:在讲解土压力概念与分类时,先采用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土压力?”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后再呈现与土压力有关的挡土墙或基坑支护的工程事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土压力计算的重要性。

而笔者在讲解黏性土液塑限时,则采用了生活中精美的陶瓷和泥塑作品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黏性土的粘性等专业知识的讲解。这种导入方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

3)递进讲解专业知识。讲解专业知识是整个视频的中心任务,讲解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讲解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层层递进,语言精准简练、规范易懂,对问题的分析要清晰透彻,只有这样,才能老师讲得流畅,学生听得顺畅。

同样以土压力概念和分类知识点举例,笔者采用的讲解次序为:先讲解什么是土压力,土压力如何产生,土压力的分类,不同类型土压力的性质特点和大小关系,常见支挡结构及其上所受土压力。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思路是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理论知识习得过渡到工程应用能力提高的培养目标。

4)启发式问答提高专注度。在讲解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要采用在合适的节点设置启发性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变接受知识成为探求知识。

设置问题,要设置的有质量和价值,要让问题体现它的功能性,也要注意提问的节点。要根据讲解内容考虑在重点知识、容易出错或者要引发更深层次思考的地方设置问题。

例如:在讲解朗肯土压力公式推导时,先说明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条件,再在挡墙后某一深度处取一单元体进行受力分析,这时向学生依次提问:什么是主应力面,单元体的水平受力面和竖直受力面是不是主应力面,哪个是大主应力面,哪个是小主应力面,当单元体处于主动(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大小主应力之间满足什么关系,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师生共同回顾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水到渠成地推导出朗肯土压力公式,让学生体会思考和成功的快乐。

5)注重总结归纳。在每个讲解视频的最后,教师都应做一个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本次讲解的知识点以及其重点和难点所在,还要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中的学习要求,哪些知识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掌握的,而哪些是要求能灵活运用的。如果本次讲解的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之间有逻辑关系,在归纳总结的最后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下个知识点的好奇和期待。

总结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还可以是思维导图等等。

2.1.2 资料库的建立

课程资料库包括习题库、课堂讨论题、拓展资料与视频等。其中习题库的建立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习题库要覆盖每个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建立习题,习题的题型要齐全;难度要在大纲范围内,并且要覆盖不同的难度;要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答案要准确无误,评分标准要科学合理。

教师在设置每道习题时,要确定考核的主要知识点,并对每道习题的题型、难度做定义,方便将来组卷。

习题库里的习题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习题库建立的合理,为后续的布置作业,考试组卷提供很多方便,能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高水平的课程网站是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保障基础。此外,课程网站建立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以及对网上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2 教学组织管理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教学环节的主导推动作用,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的组织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课后线上教学。

2.2.1 课前线上教学

建立县级融媒体是时代浪潮,在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火热井喷发展时期,各方力量摩拳擦掌协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宣传“拳头”。但同时,关于融媒体建设的实操措施也需要持续讨论,融媒体中心的运营机制、规章规范、体系构建、人事安排等具体因素都可谓这项历史使命的巨大挑战。总之,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在互联网变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问改革要成效,向实践求发展。

在课前,教师要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这不仅仅包括视频学习,还包括:用来检测学习效果的自测、加深或拓展知识资料的阅读,独立或协作完成的开放性任务。

这些任务的完成,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2.2 线下课堂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包括了教师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讲解,难度较大例题的讲解,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以及教师设置一些涉及更深层次知识的讨论题,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主要起答疑解惑的作用;但如果学生问题不多,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推动课堂进程,例如抛出事先储备的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获得知识。

课堂上师生能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让课堂变得充实而高效。

2.2.3 课后线上教学

知识的习得,如果缺少了后期的巩固与复习,很难做到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更别提在实际中的灵活应用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线上学习。

教师在课程平台上发布作业,课后巩固测试以及其他形式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查看批改,关注学生集中出错的题目,并分析原因,及时讲解,并要求学生完成错题改正。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

2.3 教学分析总结

对教学做分析总结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做章节阶段性总结和期末课程总结。

每章节结束后,会查看教学平台统计的学情数据,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并与学生座谈,共同探讨本章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经验。

学期结束后,根据期末考试卷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对照教学目标分析整个学期的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在教学平台留言版发表学习课程的得失和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也通过督导的听课反馈和学生匿名评教的结果,通过多渠道来了解掌握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教学质量指明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上起到了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灵活便捷,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师生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混合式教学中还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把控、怎样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否能真正贯穿始终等等。

总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习题师生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