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思考

2021-01-20 07:14刘程程魏浩天
决策探索 2021年2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程程 魏浩天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有力昭示了思政课在各个学段的重要地位,鲜明地指出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夯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具有綱举目张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而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有其必要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现实意义和客观要求的角度进行思考,力求为最终实现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美好愿景献计献策。

【关键词】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在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计划性与长期性,凸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的必要性。一方面,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也就是说,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宏伟蓝图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展现。因此,不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应在马克思主义中溯源,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一体化”也应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以解释。

(一)以马克思主义溯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人具有双重属性,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人必须存在于整体性的人类社会或部分性的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人在社会或共同体中的各种活动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因此,作为具体的人所从事的行为和活动必定会形成相应的个人的思想和对客体的认识,其中包含着个人的价值观。据上述分析,若干个体在社会或共同体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中会形成个体的价值观,对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进行初步分类,可以划分为共性的价值观和个性的价值观,而由不同社会的统治阶级基于其利益需求施加导向的共性价值观则构成“社会价值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会将自身阶级利益作为导向施加于共性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凝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内容的一体化的教育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且事物的矛盾发展也有其层次,这是一体化教学方式的重要哲理支撑,在教育方面具体指,教育应当具有连贯性,而且应当依据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及其产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展开不同层次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在大中小学开展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青少年最终形成先进的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方面做不到连贯一致、层次分明,将会导致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学习的深度不足,只会以功利主义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成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时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前进道路上最核心的内驱动力。在大中小学有计划、有目的地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必然选择,还能破解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断层与重复问题,增强教育实效性,消除各类不良社会思潮与错误观念在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

(一)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一环

目前,大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耕其田的严重弊病。这体现在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设置重复且不协调、各学段间衔接性不强、断层现象极为严重等方面,使得其整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大中小学还存在着相关教育机制、教育总目标、教育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极大降低了教育效果。毛泽东指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是出于全局的考虑,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合理设计,以打破大中小学各行其是、互不关联的尴尬局面,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孤立、断层、重复等问题,进而充分发挥教育效果,增强教育实效性。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一论断的提出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得以行稳致远的灯塔,昭示着我国不仅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还要独具中国特色,要矢志不渝地走好自己的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作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核,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故而,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三)是消解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重要一环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急剧变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此外,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在带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使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频繁抬头,如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等。长期经受不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人的价值观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思想、行为会有失偏颇。因此,不良社会思潮甚嚣尘上,不仅对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产生极大冲击,还将阻碍对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严重损害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长远利益。作为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起到重要指引作用,可引领人的价值取向,强化人的理想信念,是抵御不良社会思潮与错误价值观的有力武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思维不够成熟,容易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因而这些不良社会思潮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但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是奠基人生的关键节点,容不得半点意外发生。在大中小学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是出于对青少年所处关键成长时期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不断探究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使其树立积极、主流的价值观,更好地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践行者与接班人。

三、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而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要求。第一,大中小学教育方向要一致化,只有把好教育方向,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业才能行稳致远;第二,大中小学教育内容要具体化,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与接受程度,选择对应的具体内容进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卓有成效,才能真正避免“一刀切”现象;第三,大中小学教育内容要衔接,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稳定的学习积累,只有合理设置教育内容,使其良好衔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稳定发挥作用,避免教育断层现象的发生;第四,大中小学想要实现教育机制的一体化,就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努力搭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机制平台,从而为各学段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驾护航。

(一)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向的一致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一论断深刻指明了教育方向的重要性。在大中小学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教育方向一致化作为重点工程加以贯彻落实。首先,要实现教育目标和方向的一致化,大中小学应确立一致的教育总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立各学段有效衔接、螺旋上升的阶段性目标。其次,要实现教育内容方向的一致化,大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保证教育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还要善于从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新阶段中提取新的智慧来不断充实内容,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永葆生机。最后,要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的一致化,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非常关键。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大中小学教师。

(二)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化

教育开展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产生现实的效应。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不同、接受能力各异。因此,实现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即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善于模仿他人行为,容易跟风。因此,小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教育。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较为成熟,思维能力相对提高,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因此,中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培养自主意识和大局意识,教学内容要联系现实。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趋成熟,有较为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因此,大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培养集体意识,教学内容要侧重于行为方式,使其“为生民立命”。总而言之,只有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入人心,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极大地增强实效性。

(三)实现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深刻说明了事物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因此,在大中小学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实现教育内容的具体化,还要实现衔接顺畅。这不仅是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使各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衔接的重要一步。首先,实现教育内容有序衔接,应在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接纳程度的基础上合理且恰当地设置内容,并注重其中的联系,实现其有效衔接。其次,实现教育内容有序衔接,应遵循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在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稳定阶段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教育,层层递进、逐级提高,进而实现教育内容的有序衔接。最后,实现教育内容有序衔接,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归属需要阶段、自尊需要阶段、成就需要阶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教育,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有效衔接。

(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一体化

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谋一域”,也要“谋全局”。这就要求各学段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在内容上着手,下大气力解决影响其一体化进程的相关教育内容问题,还要着眼于其体制机制的一体化构建,从教学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入手,通过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创新体制机制等,使教学过程有序衔接、管理方法系统化、评价标准统一化,从而真正实现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一体化。此外,要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搭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机制平台,切实打破以往各学段各自为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尴尬局面,使之在系统规划、科学指导、统一管理下顺利推进,行稳致远。

四、结语

当前,大中小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逻辑性、情感性缺乏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梳理,导致大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统筹推进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既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其客观要求,以严谨的态度深入挖掘其实践路径,为最终实现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黄成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5):90-94.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5.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罗红希,陈小明,贾学斌,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德育课教学大纲、文件和教材以及评价体系的审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106-111.

[5]张信容.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7):1-4+28.

[6]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EB/OL].http://china.cnr.cn/news//20190320/t20190320_524548769.shtml,2020-11-20.

[7]冉霞,袁小梅.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9]王玥,蒲清平.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28-29+35.

【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应用研究”(M2020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