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21-01-21 08:10万发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帕利哌酮利培缓释片

万发增

(连云港赣榆区精神病防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重型精神疾病,该病症会涉及到患者多方面感知障碍,且会造成精神活动不协调,数据显示[1],该病症在普通群体中的终生患病率为0.655%,机体认知功能受损属于诱发该病症的主要性原因。现阶段,临床多以药物配合社会心理疗法来改善该病症患者病情,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帕利哌酮缓释片属于近年来新型的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给予精神分裂患者此药后可有效对其机体内多巴胺D2受体进行阻断,进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该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2],基于此,本文对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片与帕利哌酮缓释片后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2例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等额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24,平均年龄为(47.5±7.8)岁,平均病程(4.2±1.6)年;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1:25,平均年龄为(47.7±7.2)岁,平均病程(4.4±1.1)年,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中有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3];研究前PANSS评分之和超过60分的患者;研究前未接受过系统化抗精神药物治疗患者。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合并血液性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脏疾病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存在自杀念头且有一定攻击行为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即以2mg/d的初始剂量给予患者利培酮进行口服,治疗7日后,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调整剂量应在4-10mg/d范围内。研究组患者以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即以6mg/d的初始剂量给予患者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口服,治疗7日后,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调整剂量应在6-12mg/d范围内。两组患者共接受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有治疗效果、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PANSS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中治愈表示PANSS评分减分率>75%;明显进步表示PANSS评分减分率在50%-75%之间;进步表示PANSS评分减分率的25-50%之间;无效表示PANSS评分减分率<25%[4]。PANSS评分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其主要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值越低,患者的症状表现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的86.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4%,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2.2 PANSS评分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PANSS评分比较( ±s,分)

表2 PANS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对照组 46 90.62±5.34 84.36±6.34 80.65±2.60 65.47±3.69 42.47±3.60研究组 46 89.67±5.52 74.76±6.36 70.33±2.78 57.65±2.66 30.65±2.98 t-- 0.8389 7.2503 18.3885 11.6597 17.1540 P-- 0.403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病后患者常表现为行为、感知、思维、意识方面的障碍问题,且在病情发作时会出现狂躁不安、易激动、自残以及自杀等行为,致使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同时会给家庭增加照料负担及经济负担,若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还可能会诱发精神残疾[5]。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与给予患者利培酮片相比,帕利哌酮缓释片更具有临床治疗价值。产生本次研究结果的原因为:利培酮片属于临床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药物,其属于苯丙异噁唑衍生物,对5-HT2受体及多巴胺受体D2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通过阻断这两种受体来产生良好的抗精神病治疗功效,但是单纯使用此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有限[6]。帕利哌酮缓释片是利培酮片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用药后可对患者5-HT2受体及多巴胺受体D2起到联合拮抗作用,进行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单剂量服用该药后可在24h内对药物成分进行缓慢性释放,且可保障患者血浆中药性挥发浓度的稳定性上升,同时,该药物服用后可有效通过肝脏进行代谢,数据显示[7],大约会有60%药物代谢成分会经机体尿液排出,这将有利于缓解患者用药后肝脏负担,若再控制好用药剂量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其血脂、心电及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总结:相较于利培酮片,帕利哌酮缓释片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帕利哌酮利培缓释片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