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21 01:54耿立蒙林晓洁周熙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胎胎龄早产儿

马 丽,李 媛,耿立蒙,3,刘 爽,肖 谧,林晓洁,周熙惠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陕西 西安 710061;2.渭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陕西 渭南 71400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山东 滨州 256603)

维生素D的作用并不局限于维持钙磷代谢稳态和促进骨骼健康,它作为一种类激素样物质几乎在所有人体组织器官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呼吸系统疾病和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1]。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主要取决于母体维生素D状况[2]。随着我国围产期保健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的数据也在持续更新。本研究调查了西安地区(北纬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指导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生后48小时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严重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重度窒息;②母亲患有慢性肝肾疾病、甲状旁腺疾病、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等;③母亲孕晚期未居住在西安地区。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纳入病例均获得监护人或授权委托人知情同意。

1.2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母婴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母亲的年龄、分娩方式、妊娠胎数及孕晚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记录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结果。

1.3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所有纳入的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首次静脉采血2mL,留取生化检测后剩余的血清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25(OH)D浓度检测,所用仪器为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盒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1.4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发布的《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3],以血清25(OH)D水平≤15ng/mL为维生素D缺乏;>15~≤20ng/mL为维生素D不足;>20~≤100ng/mL为维生素D充足;>100~≤150ng/mL为维生素D过量;>150ng/mL为维生素D中毒。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选用Bonferroin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0.05/比较次数。除多组样本率组间两两比较外,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新生儿,胎龄为27+2~41+3周,平均(35.34±3.72)周;出生体重为700~4 860g,平均(2 420±962)g;男86例(53.42%),女75例(46.58%);足月儿63例(39.13%),早产儿98例(60.87%);单胎136例(84.47%),双胎25例(15.3%)。

2.2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情况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为12.20(9.10,17.30)ng/mL,范围为2.65~48.40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为65.84%(106/161)、15.53%(25/161)、18.63%(30/161),无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见图1。

图1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频数分布直方图

2.3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7,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26,P<0.05);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8,P<0.001);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数和母亲年龄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M(P25,P75)]

2.4影响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的单因素分析

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低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3,P<0.017);不同性别、出生季节、胎龄和母亲年龄的新生儿血清25(OH)D营养状况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

2.5影响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的多因素分析

以新生儿25(OH)D是否缺乏为因变量,以新生儿胎龄、胎数、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及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β=0.537,S.E.=0.078,Wald=43.370,P<0.001,OR=2.481,95%CI:1.023~6.008),见表3。

表3 影响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讨论

3.1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缺乏状况

长期以来,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较高,因此对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的调查仍十分必要。本研究显示161例新生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20(9.10,17.30)ng/mL,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65.84%、15.53%、18.63%。乔璐莎等[4]研究显示,河南安阳地区329例生后3天内住院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71.43%,高于本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安阳地区处于北纬36.1°,随着纬度的增加,日光斜晒使母亲孕期皮肤单位面积上的紫外线辐射减少,从而合成维生素D减少,导致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率升高。郑戈[5]调查温州地区1 010例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的维生素D水平,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66.8%,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考虑新生儿维生素D合成受地区纬度影响,同时与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有关,温州地区较西安纬度低,光照更充足,但本研究中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高于温州地区。

3.2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胎龄的关系

由于母体孕晚期胎盘转移不足,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风险较高,但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胎龄之间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中。Park等[6]测定了278例早产儿脐血或生后1小时内血清25(OH)D水平,胎龄<32周、32~33+6周、34~36+6周三组早产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10.8±7.7)ng/mL、(10.3±5.8)ng/mL和(10.8±6.1)ng/mL(P=0.879),早产儿血清25(OH)D浓度与胎龄无显著相关性(r=-0.034,P=0.573)。刘瑞萍等[7]分析136例早产儿和388例足月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构成,结果显示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足月儿(P<0.001),新生儿出生胎龄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19,P<0.001)。本研究显示,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血清25(OH)D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621,P=0.035),但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的原因是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显示胎龄与维生素D缺乏风险之间关系的能力有限,也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

3.3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胎数的关系

Park等[6]对209例单胎和69例双胎早产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双胎早产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10ng/mL]的风险显著高于单胎早产儿(OR=1.993,95%CI:1.137~3.494,P=0.016)。刘瑞萍等[7]检测了438例单胎和86例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结果显示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P<0.001)。韦海春等[8]调查发现495例单胎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为(47.95±16.1)mmol/L,352例双胎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为(37.39±1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中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考虑与双胎新生儿为满足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利用增加有关,提示应加强对双胎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

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的关系

Park等[6]研究发现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随出生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其中秋季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出生者(P=0.013),秋季出生的早产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10ng/mL]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冬季出生者(16.9% vs.24.6%,P=0.024),提示出生季节与早产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有关。刘瑞萍等[7]比较了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结果显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随出生季节而变化,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本研究显示,秋季出生的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与刘瑞萍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显示,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的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患病率不足以显示季节变化对维生素D缺乏率的影响,也可能与样本偏倚有关。本研究显示,夏季出生的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与孕母妊娠期户外活动时间少和紫外线防护水平高有关。西安城市化生活以室内为主,虽然夏季日光充足,但人们为了避免强烈的日晒诱发皮肤健康问题,减少户外活动或使用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行为均导致了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减少。

3.5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的关系

新生儿出生时的血清25(OH)D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母亲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Rabbani等[2]分析了213对分娩后的新生儿脐血与母亲血清25(OH)D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母亲与新生儿25(OH)D水平显著正相关(r=0.66,P<0.0001)。王晨等[9]测定了102对孕母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25(OH)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与母亲血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914,P<0.001)。

母亲孕期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来传递给发育中的胎儿,对怀孕期间母亲维生素D补充剂量的建议旨在预防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我国目前常用的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方案为每日1片爱乐维(含维生素D3500IU)、1片钙尔奇D(含维生素D3125IU)或1片朗迪(含维生素D3200IU),符合2011年美国内分泌协会关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至少需要补充600IU/d维生素D的建议剂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相比,补充≥600IU/d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14.60(11.48,20.33)ng/mL vs.10.30(8.10,15.55)ng/mL,P<0.001],与王晨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母亲孕晚期未达到建议补充剂量的比例为75.78%,且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仍有43.60%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015年我国《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12]中指出,孕妇妊娠末3个月补充维生素D应为800~1 000IU/d,如有条件,应监测血清25(OH)D水平,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应及时给予治疗。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及有效落实对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的宣教及营养指导。

猜你喜欢
双胎胎龄早产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龙凤双胎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