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践行全会精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2021-01-22 01:56苗艳丽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决议中华民族育人

苗艳丽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共中央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即: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簡称2021年“决议”)。与前两个决议侧重于总结党史上的问题不同,2021年“决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而凝聚共识,增强团结,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而汇聚磅礴精神力量。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工作者,我对《决议》第七部分提出的“四个必须”中的“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师生从未缺席

近代以来,古老中国焕发生机,是从唤醒青年开始的,而这就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从1840年至1919年,当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后,那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先生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其发起人是19位在读学生,其中有两位云南籍同学——王复生、王有德。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以中国共产党为新的组织,以学校为基地,将一批批有志青年团结凝聚起来,为救亡图存而赴汤蹈火、前仆后继。革命高潮之时,他们既是革命者,也是老师,在革命实践中实现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薪火传递,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在历史的关节点上,留下革命师生勇于斗争的身姿。当革命陷入低潮之时,他们则回归学校,潜心育人,为革命积蓄力量。以云南为例,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中央“隐蔽精干”方针指导下,党员干部纷纷走进农村,建立起一批以中小学为基础的工作据点,如沾益播乐中学、建水建民中学、陆良中学、石屏宝秀中学、峨山中学、罗平中学、昭通中学、泸西师范等学校,引领青年建立“新民主主义者联盟”、“云南民主青年同盟”、“云南民主工人同盟”、云南学生联合会等组织,这犹如播撒在红土地上的种子,为边疆民族地区培育革命力量,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云南开展武装斗争的群众基础。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教师的历史责任

2021年“决议”明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对此,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上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侧重于从主体视角讨论教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责任。

首先,教师应明确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相信、团结和引领青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到21世纪中叶时,青年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换句话说,时代赋予今日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这一代青年目前正在各级学校里读书。

其次,教师明确其教学对象的历史使命,从而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历史责任。2021年“决议”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这就落在了各级教育工作者肩上。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薪火传承的主阵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坚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青年。

再次,教师要在接续奋斗中勇担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而是要做好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以行百里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教师何以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教师虽明确其历史责任,但并不必然能够肩负起它,还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深悟透践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锻造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责任的能力。

第一,在理论上学深,做到真学、真懂。2021年“决议”中的两个“确立”、“十个明确”、13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和思想工作实践,实现从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第二,在思想上悟透,做到真信。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师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传承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增强“四个认同”,做到“两个维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引导青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第三,在实践上力行,做到真用。教师要教育引导青年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的实践者。

猜你喜欢
决议中华民族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季札挂剑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