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合并慢性心衰疾病的危险因素

2021-01-23 04:57卯骏聪蔡红雁洪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房颤心衰分级

卯骏聪 蔡红雁 洪云飞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国内加强对心血管疾病中心理问题的重视,目前医学模式已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双心医学概念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要内容[1]。慢性心衰疾病病情反复、长期用药、住院时间长,使患者躯体及社会功能长期衰退,继而导致抑郁等合并的心理疾病高发[2]。慢性心衰患者严重抑郁的比例是一般人群的2~3 倍,合并抑郁障碍的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率上升至12%,再住院风险增加6%[3]。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身问题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近期及远期的预后影响显著,而目前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横断面的研究,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双心医学研究才开始起步[4]。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抑郁对慢性心衰患者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抑郁在心衰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尽早识别发现并给予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2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129 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抑郁状态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抑郁组(55 例,PHQ-9≥4 分)和无抑郁组(74 例,PHQ-9<4 分)。所有患者自愿加入课题研究。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4~7 天待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关基本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心衰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 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生活质量情况调查,调查采用EQ-5D 和KCCQ-12。观察两组基线信息指标(性别、NYHA 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住院天数、再住院次数)、常规指标(总胆红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肌酐、肌红蛋白、BNP)、影像学指标[胸片改变、胸腔积液、心电图异常、房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NYHA 分级按照诱发心衰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Ⅰ~Ⅳ级。级数越高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正态性检验用K-S 检验法,连续变量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情绪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所有分析以双侧95%可信区间为统计标准。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信息指标单因素分析 抑郁组患者女性比例、NYHA 分级、再住院次数均高于无抑郁组,住院天数(11.89±7.04)d 长于无抑郁组的(8.08±2.9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信息指标单因素分析 [n(%),±s]

表1 两组基线信息指标单因素分析 [n(%),±s]

注:两组性别、NYHA 分级、住院天数、再住院次数比较,P<0.05

2.2 两组常规指标单因素分析 抑郁组空腹血糖低于无抑郁组、BNP 水平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影像学指标单因素分析 抑郁组心电图异常比例92.7%、房颤发生率83.6%均高于无抑郁组的79.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EQ-5D 得分和KCCQ-12 得分为保护因素,住院天数、房颤、空腹血糖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2 两组常规指标单因素分析[M(P25,P75),±s]

注:与无抑郁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影像学指标单因素分析[n(%),±s]

表3 两组影像学指标单因素分析[n(%),±s]

注:与无抑郁组比较,aP<0.05

表4 影响抑郁发生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慢性心衰患者躯体症状繁多、生活质量差,给患者带来极重负担,造成抑郁等合并心理疾病高发。2014 年Dekker 等[5]对556 例心衰患者研究发现,接近1/3 的心衰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等心理疾病,抑郁会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42.6%,高于国内常模比例,抑郁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预后较差[6]。在本研究中,抑郁组患者女性比例、NYHA 分级、再住院次数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NP 数值和NYHA 分级均是心衰临床评定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与心衰患者预后存在密切关联,抑郁的发病率从11%~42%随着NYHA 分级逐级增加,患者心功能NYHA 分级越高,体力及耐力越低下,越容易并发焦虑或抑郁[7]。

Almuwaqqat 等[8]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产生抑郁障碍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过多分泌,从而使神经内分泌异常和血糖紊乱,从而加重心功能不全。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因而这两种疾病过程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约15.6%~24.0%的初诊房颤患者随后会被诊断为心衰[9]。而心衰所致房颤的预后更差,房颤通过不规则的心动过速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肌纤维化、神经体液激活、血管收缩因子活性增加,又引起心衰的症状加重,而严重的心衰也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焦虑、抑郁疾病的发生率[10]。合并情绪障碍的心衰患者更易发生脏器功能损害或者有脏器功能损害的心衰患者更易发生情绪障碍,因此,对于心功能较差的心衰患者,临床上更应该注意生化指标、心电图等临床信息的变化。

生活质量是心衰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心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较差的生活质量与晚期癌症患者相当[11]。抑郁与心衰疾病互为诱因,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后,活动能力下降,更加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己成为心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短期或长期生活质量改善可显著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12],临床上应当注意对心衰患者进行抑郁筛查,早期识别、干预,并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手段帮助患者控制和消除抑郁,减少抑郁对患者躯体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房颤心衰分级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