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十四五”发展

2021-01-25 16:05耿洪彬
新长征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党的领导政党

耿洪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定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和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切实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在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一、从理论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首要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这一历史进程的实现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同时在这一先进政党领导下形成强大力量,才能实现砸碎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一条根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終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宣言》还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也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领导地位,要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国家政权全部政治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些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加强政权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正是基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把领导权问题看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否成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领导权不仅要通过国家宪法和法律来确认和巩固,更要通过党章党规及相应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巩固和规范领导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从历史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近代历史表明,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反复比较中作出的正确选择。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改变中国命运的正确道路,一步一步把中国人民引向光明,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对革命军队的领导开始的。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非常注重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等制度,初步建立了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实现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红军成为在党绝对领导下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的武装力量。

1942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中央局、分局、区党委、地委)。”这就明确了党与军队、政府及其他组织的关系,确立了党是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分散主义倾向,中央多次强调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再重申“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不能动摇。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后,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可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上,我们党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第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工业化进程,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个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全面加强,保持政治大局安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之治”充分显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充分表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天这样大好的发展局面。可以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所在、命脉所在。

三、从现实逻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迎接风险挑战、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存在问题的主要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以及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党的伟大事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正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已经写进宪法,为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宪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主心骨,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等问题成为明显短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华雯文

猜你喜欢
十四五党的领导政党
科技看百年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