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管人才 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

2021-01-25 16:05李全勇
新长征 2021年1期
关键词:博士后考核人才

李全勇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质是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谋大局、抓关键、管大事的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与人才工作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理工大学党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实施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能和优势,全力打造以“引进人、用好人、培养人”为宗旨的“兴光人才”系统工程,为学校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推动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大力度,拓宽渠道,不拘一格“引”人才

探索新机制,统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近年来,学校党委陆续组建成立各类人才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学院——平台团队”三级引育责任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规划与统筹。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大胆探索重要领域、关键岗位、重大科研项目短期用人机制,打通“学校——平台——人才”智力引进通道。2018年,学校投入经费630余万元,从中科院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引进“百人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9人、团队1个。学校先后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南乔治亚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所引进人才为学校的科研产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增长点,对学校谋求“高位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提升作用。

搭建新平台,广纳优秀青年博士人才。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重点院校及所在城市发布招聘信息。在省教育厅和人社厅的支持下,学校先后举办了两届“青年学者论坛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通过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校内各用人单位与青年学者间实现面对面交流,实现了人才提前选聘,简化了人才来校考核流程。

设立新制度,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学校打通政策壁垒,对出站考核优秀的师资博士后直接办理备案落编手续,其在站期间可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校努力提高师资博士后待遇,师资博士后两年收入超过20万元,并享受全额科研绩效和精装教师公寓。师资博士后制度不仅缓解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还提供了人才资源前期职业能力的全方位考察和训练,成为了学校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皿。目前,学校已有师资博士后16人,在国家级课题申报、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

破除束缚,打破瓶颈,推贤让能“用”人才

2018年,学校党委以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校内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改革。改革进一步破除了考核制度对人才发展的束缚,极大激发了全校人才干事兴业的活力。

突出各教学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重新理清了校院两级管理的主体责任。新制度下,由学校制定宏观指导意见,分配人事岗位职数和绩效额度。学校对各教学学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各教学学院绩效挂钩。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聘任、考核和绩效发放。改革后的新制度将人事考核评价的权力进一步下放,实现了个人发展、学院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

突出教师实际业绩导向,打破聘岗“职称”限制。新的聘任与考核制度破除了“五唯”桎梏,鼓励教师向上发展、低职高聘,鼓励高能力人才向学校流动。新的制度下,校内岗位聘任“可上可下”的通道被完全打开,成果丰富、贡献大的讲师可以聘到原来只有拥有教授职称才能够聘任的最高级别岗位。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的聘任与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着重加大本科教学业绩的比重和范围,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决定聘任考核结果。在由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构成的两大类27项聘任条件中,教学类条件占18项,涵盖人才培养、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教师教学研究与成果获奖以及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

集中资源,创新管理,用心用情“培养”人才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决定了高校人才工作始终要把培养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加大在政策制定、管理模式创新上的统筹力度,着力培养了一批“有感情、有作为、留得下”的“本土”人才。

制定完善政策,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人才。学校立足需求,出台了系列人才政策。设立“大珩学者”“大珩青年学者”“大珩教学名师”等人才荣誉称号,积极选拔、培育和支持人才申报各类国家、省部级项目及人才称号,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专项基金,在科研经费、绩效奖金、团队建设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系列贴心政策的出台,不仅激发了人才活力,而且培养了人才与团队、学校的深厚感情。

创新管理,以任务驱动助推人才成长。在人才培养期内,学校明确工作任务及目标,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择优遴选、严格考核,高资源配置、高任务压力,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首批34位高层次人才已在學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高校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立足新时代,长春理工大学人才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兴光人才”系统工程,全力助推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和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滕   飞

猜你喜欢
博士后考核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毛遂自荐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钟章队:重视博士后的培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