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族化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研究
——以碧桂园为例

2021-01-28 08:15西红丽
市场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族化碧桂园家族企业

西红丽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引言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民营家族企业,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更是刺激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截至2017年4月,已有1112家家族企业在国内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家族企业所拥有的管理成本低、灵活性高以及凝聚力强等特点使得企业在创业初期能够快速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集权严重、管理效率低下、观念固化陈旧等问题也会逐步限制企业的发展。相较于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去家族化”模式来传承企业成为家族企业更青睐的方式。但由此导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委托代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去家族化企业往往会选择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房地产行业的黑马——碧桂园,正是通过在去家族化背景下实施的股权激励实现了销售的快速增长,成为龙头企业之一。论文通过研究碧桂园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为其他家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二、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及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

(一)家族化企业定义的相关研究

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但仍没有对“家族企业”这一概念形成统一的定义。Chandler(1977)认为在家族企业中创始人及其家族成员持有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且会较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家族企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家族成员拥有一定程度的股份;②家族成员担任企业的关键管理岗位;③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定席位。陈敬(2019)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由家族中核心人员发起并拥有绝对控制权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权的组织形式。

(二)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相关研究

何轩等(2014)研究发现,对目前我国的多数家族企业来说,相较于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他们更愿意通过去家族化来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王藤燕(2016)认为家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或变更实际控制人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去家族化。余恕莲和王藤燕(2016)曾将去家族化的过程划分为三种形式:①原家族保留对企业的所有权,由职业经理人经营企业;②原家族转移对企业的所有权但仍保留经营管理权;③原家族退出企业,既不保留所有权也不保留经营权。

(三)去家族化企业中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三、碧桂园的股权激励政策及效果

(一)碧桂园的去家族化背景

作为传统的家族企业,在初期碧桂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主要集中在家族成员和创业元老手中。2007年碧桂园上市时,家族成员及创业元老所持股份超过80%,且重要职位大多由“杨氏宗亲”们担任。任用家族成员及创业元老,能够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也保证了经营决策的效率,为碧桂园的崛起提供了动力。但家族企业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随着企业规模和产业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减弱。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个行业都遭受重创,碧桂园也迎来了它的低谷期。产品销售乏力、毛利率大幅下滑、资金压力加大等暴露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原有管理团队缺乏管理经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应对风险,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经营决策效率降低,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所需,内部改革势在必行。

家族化治理是碧桂园发展不前的最大问题,所以碧桂园先从淡化中央集权入手,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2010年碧桂园任命原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为总裁,同时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莫斌的到来使得之前统一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标志着碧桂园开始了去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碧桂园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推出了“成就共享”和“同心共享”两个股权激励计划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体系。

(二)碧桂园股权激励的措施及相关分析

1.成就共享

为了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基于合伙人制度,秉承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碧桂园于2012年推出了成就共享计划,激励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碧桂园成就共享实施办法

成就共享将集团项目和区域项目分开进行考核,并将一般员工也纳入激励范围,相较于其他激励方式,更能激发一线项目团队的积极性,也增大了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但该计划却忽略了总部的付出,没有将总部员工也纳入激励范围。此外,一年回收资金的条件和严苛的处罚措施,都可能使高管为了达成条件或避免处罚而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

2.同心共享

石墨烯堪称超级材料[1-3],理论上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超高电子迁移率,电子运行速度为光速的1/300,实验测定值为1.5×105 cm2·Vs-1,相当于单晶硅电子迁移率约100倍,是目前公认最好材料锑化铟的2倍;低电阻,高导电,导电性能是铜的100倍,柔性良好,是制备导电薄膜电极的理想材料;机械强度高,其杨氏模量为lT Pa;比表面积理论可达2 600 m2·g-1;这些优越性能赋予了石墨烯坚实的应用基础[4-10]。作为二维纳米材料的代表,石墨烯的功能化研究与开发对能源、材料、催化、电子及光学器件等领域的进步和革新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11-12]。

成就共享给碧桂园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增长,但其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碧桂园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和修改,于2014年推出了同心共享计划,具体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碧桂园同心共享实施办法

与成就共享相比,同心共享进一步扩大了激励范围,将集团的高管和员工也纳入其中,并进一步细化了不同主体的项目投资比例和激励的核算方式,使各主体的产权安排更明晰。而项目参股权的激励模式相较于虚拟股票更能激发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处罚措施的取消,更能让管理层没有“后顾之忧”地选取优秀项目。此外,在激励条件中还加入了非财务指标,使得奖励机制更加完善。

(三)碧桂园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分析

碧桂园在2010年去家族化的背景下,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论文选取了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比同行业企业的业绩表现以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的相关指标,来分析碧桂园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1.财务绩效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见,从整体来看,碧桂园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与恒大大体趋同,在2010年和2011年,碧桂园除销售毛利率外的指标均低于恒大,但在2012及2014年引入股权激励计划之后,虽然销售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净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均反超恒大,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碧桂园的盈利能力。

表3 碧桂园及恒大盈利能力指标 单位:%

(2)偿债能力分析

房地产行业投入资本高、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使得行业内的负债率都偏高,流动比率一般为1.2,速动比率一般为0.65。由表4可见,碧桂园的流动比率略低于恒大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速动比率在2016年之前虽低于0.65,但基本都稳定在0.55左右,与恒大也相差不大。从现金比率来看,虽然碧桂园不及恒大,但其上升趋势明显,且变动更加平稳。此外,碧桂园试图通过抢占有价值的地皮来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使得其资产负债率也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资产负债率的上涨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普遍现象,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与恒大相比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表4 碧桂园及恒大偿债能力分析 单位:%

(3)营运能力分析

由表5可见,碧桂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2年时大幅下滑,之后也一直呈下降趋势并开始低于恒大,主要是碧桂园在快速扩张的方针下,为了扩大销售放宽了收款政策。其存货周转率一直稳高于恒大,主要是在“快速发展、快速销售、滚动发展”的理念下,存货的销量是股权激励计划中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从而加快了房产的销售。碧桂园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12年之前低于恒大,但之后一直高于恒大,且恒大的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而碧桂园则一直维持在0.3左右,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碧桂园的营运能力。

表5 碧桂园及恒大营运能力分析 单位:%

(4)成长能力分析

由表6可见,2012年之前,碧桂园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增长率都不及恒大,且在2010年时差距更为明显。但随着碧桂园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和完善,碧桂园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状态,在2015年实现了收入超千亿的目标,2016年进入房地产行业销售前三名,并于2017年销售规模破5000亿位列行业第一,2010年去家族化后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给予碧桂园强劲的发展动力。但从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来看,其发展不够平稳,有一定的波动性。碧桂园在股权激励计划之后发展势头良好,企业业绩和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为了能够长远经营也应注意扩张的质量。

表6 碧桂园及恒大成长能力分析 单位:%

2.非财务绩效分析

(1)房地产项目及规模分析

碧桂园股权激励制度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开发项目的规模也在大幅提升。如图1所示,碧桂园的开发项目增长率在2012后反超恒大,且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状态,在2015年时碧桂园的开发项目数量超过恒大,两者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图1 2010~2017年碧桂园与恒大的开发项目情况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土地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适时储备高增长价值的土地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共识,土地储备情况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情况。与开发项目相似,股权激励计划也促使高管去发掘和抢占高潜力土地,碧桂园的土地储备在2012年之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恒大作为老牌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量一直较高,但碧桂园快速抢占资源储备土地的战略,使其与恒大土地储备的差距在逐年减小。

图2 2010~2017年碧桂园与恒大的土地储备情况

(2)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在行业中的地位也越高,所拥有的竞争力也越强。碧桂园自上市后便稳居行业前十,但处于末端位置,股权激励的实施加快了企业的扩张,使其行业地位不断攀升,碧桂园在2016年进入行业前三名,并于2017年拔得头筹,从市场占有率的逐年上升可以看出市场对碧桂园股权激励计划的认可。

四、结论

通过对碧桂园的分析,对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去家族化时的股权激励问题可以带来以下启示:

(一)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来进行传承

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时俱进地采用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存续和发展。进行不同程度的去家族化已经成为很多家族企业的选择,碧桂园就是在保留所有权的基础上,将部分经营权让渡给职业经理人,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给公司带来更专业的管理模式,更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股权激励能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碧桂园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去家族化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但碧桂园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有效地建立了监督激励机制,很好地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相统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碧桂园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时机,迅速崛起并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

(三)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案,碧桂园在实施“成就共享”时就存在激励范围过窄、核定方式单一等问题,但通过不断地探索和修正,碧桂园成功推出更具激励效果的“同心共享”,从而快速推进公司的成长。

猜你喜欢
家族化碧桂园家族企业
碧桂园集团扶贫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基于产品族DNA的商用咖啡机设计研究
碧桂园的“过人”之处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
家族企业有什么特点(答读者问)
数据
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
探索破解名村“家族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