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理论下李子柒《蜀绣》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1-02-05 10:24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蜀绣情态李子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在强调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有担当和使命感的年轻人纷纷加入有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作和传播中来。微博、哔哩哔哩、Youtube等短视频平台涌现了许多拥有巨大粉丝基数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创作者。其中,由李子柒及其团队创作的视频最具代表性,达到了与世界文明顺利交流和对话的效果,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李子柒的视频让中国观众在忙碌、焦虑和压力倍增的社会中,找到了暂避世俗、退隐山林的悠闲自得;让外国观众真切地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中国传统民俗工艺的认知。李子柒的视频达到了对外传播、树立中国形象的效果。

因此,本文拟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运用视觉语法理论对李子柒东方非遗传承系列视频之《蜀绣》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促进中国传统民俗工艺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一、理论背景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Kress与Van Leeuven借用Halliday的语言的三大功能理论,同时借鉴电影研究的相关理论,提出视觉语法的概念,将语法从语言拓展到了视觉,他们在视觉语法理论中提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概念,分别与Halliday功能语法理论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一一对应。

本文将运用视觉语法理论对《蜀绣》的互动意义进行探析,主要探讨在接触、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维度下,李子柒是如何建构了《蜀绣》图像的互动意义。接触主要体现在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双方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上,如果图像中的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目光接触,那么该图像为属于索取类图像;若双方缺少目光接触,则该图像属于提供类图像。社会距离通过远近镜头取景实现,展现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人际远近关系。近镜头或特写镜头表现关系的亲密性;而远镜头反映关系的疏远性。视角存在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之分,水平视角包括正面视角和斜视角,垂直视角分为俯拍、仰拍以及平角角度。情态由不同的视觉线索或情态标记相互作用时产生,这些线索或标记包括明亮度,颜色深度等。

表1 李子柒《蜀绣》的互动意义统计

1.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通过构建图像参与者,李子柒与观众之间距离的远近来表示互动意义,从而达到传播的不同效果。在李子柒完成蜀绣的镜头中,特写镜头占镜头总比例为33%,旨在向观众展示蜀绣作品的细节;近景镜头和中景镜头分别占29%、28%,远景镜头仅占10%。

李子柒《蜀绣》中特写镜头的画面主要在于清晰演示蜀绣的制作工艺、制作过程、蜀绣作品的细节。染布、上料、配线、劈线、上绷等步骤以及对各种刺绣针法的展示均运用了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展示了蜀绣的制作细节和精美程度,增强视觉冲击力,将华夏民俗文化传达给海内外观众,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特写镜头也用于强调某些异常、值得注意的细节,李子柒手部的灵活动作以及手部皮肤的粗糙,展示了普通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辛苦。李子柒作为传统民俗工艺的传承人,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几千年前的中国绣娘如何在一针一线中绣出千年传奇,赋予了蜀绣人文温度,与李子柒视频的初衷和特色相吻合。

近景镜头(29%)与中景镜头(28%)在整个视频中也占据着不小的比例,这两种镜头的互动意义拉近图像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视频的最后,李子柒着装蜀绣制成的新衣,为奶奶穿戴整理衣裳。画面中奶奶慈爱的笑脸和李子柒温柔的神情极具情感的召唤性,弘扬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景镜头主要刻画李子柒伏案刺绣的场景和与老师交流学习的场景。李子柒向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孟德芝拜师学艺,展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敏而好学、虚心求教的美德。远景镜头(10%)用于叙事,体现时间、人物、地点等背景要素,与观看者建立非个人的社会关系。《蜀绣》中的远景镜头主要在于对李子柒所生活的田园乡村景色的刻画,交代了环境和氛围。一幅幅远离尘嚣的乡村桃源画面,描绘了当今人们所向往的“慢节奏”的田园的生活。

2.态度

态度通过视频拍摄视角得以体现,反映图像参与者,李子柒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水平视角分为正面视角和斜视角,视频采用正面视角,可以加深观众的体验感,而斜视角的使用则传达出一种“超脱”和“超然”。统计表明,李子柒《蜀绣》中使用较多的水平视角是斜视角,共41帧,占21%,而正面视角有28帧,占比14%。视频中正面视角主要展示李子柒在不同的乡村田园美景中夜以继日进行蜀绣制作的过程,该视角的使用让观众仿佛真切地参与到蜀绣制作的这一项庞然浩大的工程中来,体会到一幅精美的蜀绣作品需要付出的时间、耐心和汗水。大量斜视角的使用,给观众以岁月静好的超然意境,任窗外春去秋来,李子柒在一针一线与蜀绣进行深入交流,向中外观众传达着中华传统民俗工艺的博大精深,俨然一幅美景。

《蜀绣》视频共出现98帧平角镜头画面,约占52%。平角镜头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无距离感。《蜀绣》中的平角镜头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平角画面记录了李子柒制作蜀绣的整个过程,增强观众自身参与感和体验感,进一步感受蜀绣工艺的美妙之处,观众更加直观得感受到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精湛细腻、源远流长。第二类平角镜头描绘了人景交融的自然风光。玉兰花,荷花,夏蝉,蜘蛛网,冬雪等意象与绣品完成进度穿插推进。聚焦绿茵树下枝叶交错间李子柒完成绣品的身影,强调中国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的相辅相成。

视频还大量运用俯拍角度来记录刺绣制作的过程,共91帧,占48%。俯拍角度主要用于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将观众带入或带出故事。《蜀绣》的俯拍角度多用于展示李子柒刺绣时的动作,帮助观众从自身真实的视角去观察绣品的不同针法,绣线色泽,颜色搭配,染布质感,从而更具震撼力的传达蜀绣的精妙魅力。绣品描绘了一位红衣少女云端饮酒,飞鸟相伴的洒脱肆意之态,俯拍角度淋漓尽致地将蜀中瑰宝的魅力展露无遗。蜀绣作品在针法上千变万化的细腻感,在选材上使用蚕丝的精致感,在主题上对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等隐喻的倾向,在色彩上简单明快、变化丰富的选择,均通过俯拍角度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观众。视频中最少使用的就是仰拍角度,仅有一帧画面,即通过仰拍记录晾晒的染布。这一类镜头的使用不宜于拉近观众与图像参与者,即与李子柒之间距离,会产生疏离感,与李子柒视频弘扬中国文化,贴合日常生活,展现传统工艺之美的主要意图相悖,因此该类镜头在《蜀绣》中的使用频率最低。

3.情态

视觉语法理论中的情态也体现着图像的互动意义。情态反映在图像的色彩饱和度上,影响人们对其所传递语篇信息的真实度或可信度。高情态指图像运用高饱和度的色彩,低情态指图像色彩只有黑白。《蜀绣》整个视频主要运用冷色色调,让人产生宁静、舒适的感情反应,达到了突出表现视觉意境的目的。无论是展示室内环境,还是描绘乡村田园风光,均采用的是高饱和的蓝色调。这样的调色风格让蜀绣制品看起来更美轮美奂,也让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多了一丝超然、空灵的感觉。冷色调衬托李子柒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女子形象。由于李子柒的拍摄环境地处于四川绵阳平武区,冷色更是强调了高海拔寒冷的气候环境,烟雾缭绕,似人间仙境,展示了中国奇妙的地理风貌。李子柒的《蜀绣》视频通过色调的运用使视频观看者处于一种放松和平静的观影体验,以达到李子柒拍视频的初衷,让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能欣赏到美好的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得以在繁忙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获得怡然自得的情感体验。

二、结语

本文运用视觉语法理论分析李子柒的《蜀绣》视频,揭示了移动短视频在叙事特征、互动意义以及中华文化价值传播上的特质。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日后中国传统民俗工艺海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传统民俗工艺对外传播可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发挥国内外主流社交平台,通过科普文章或者短视频的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学习李子柒的视频拍摄和制作艺术,从光、影、声、效等多重方面向海内外观众彰显中华传统民俗工艺的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中,借助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猜你喜欢
蜀绣情态李子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糊涂妈妈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打李子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