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炉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1-02-05 08:39田志娟
河南化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氨气煤粉炉膛

田志娟,安 晶

(1.中国石化 洛阳分公司,河南 洛阳 471012;2.洛阳宏兴新能化工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12)

洛阳石化2014年建成投运SNCR+SCR脱硝系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常用的脱硝方法。脱硝系统设计SCR出口氨逃逸≤2.5 mg/m3(标准状态下),但运行后,氨逃逸偏高,逃逸的NH3与烟气中的SO3反应生成黏结性的NH4HSO4,给锅炉及环保装置带来了不利影响:①造成锅炉下层省煤器、空预器堵塞严重,系统阻力增加,腐蚀省煤器管束导致泄漏;②造成电除尘极板和极线裹灰、布袋除尘器糊袋,影响除尘系统稳定运行;③逃逸的NH3进入炉后湿法脱硫装置,造成脱硫排水氨氮浓度高,脱硫废水被迫进污水汽提装置处理,增加了装置能耗[1]。本文结合煤粉炉脱硝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其氨逃逸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实现锅炉与脱硝系统协调优化运行,降低氨逃逸值。

1 设备概括

1.1 煤粉炉概况

洛阳石化热电部两台煤粉炉额定负荷220 t/h,为四角切圆固态排渣煤粉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内装设高低温两级过热器,尾部竖井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和两级空气预热器。

锅炉设计煤种为无烟煤,设计燃煤挥发分8.67%,配套建设电除尘器。为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NOx≤100 mg/m3(本论文NOx浓度均以NO2计,标准状态,6%O2的数值)的排放标准,2014年建成投运SNCR+SCR脱硝装置,由同方环境提供工艺包,以液氨作为脱硝还原剂,液氨为厂内自产,液氨蒸发为氨气供脱硝使用。根据《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 1424—2017)要求,超低排放标准为NOx≤50 mg/m3。

1.2 SNCR+SCR脱硝装置概况

2台煤粉炉各设置1套SNCR和SCR装置。SNCR布置在炉膛上,分3层设置14支喷枪。SCR反应器安装在高温空气预热器上级和下级之间,为高温、高尘布置方式,脱硝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SCR采用迪诺斯平板催化剂,设2+1层催化剂,运行2层,备用1层(2016年10月装入)。SNCR和SCR设计参数见表1。

图1 SNCR+SCR工艺流程图

表1 SNCR和SCR设计参数

2 SNCR和SCR基本原理

SNCR与SCR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相同,都在烟气中加入还原剂。在一定温度下,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主要反应如下:

SNCR是将NH3喷入炉膛温度850~1 100 ℃的区域,与烟气中NOx进行反应,不需要催化剂。脱硝效率受锅炉结构尺寸影响较大,在燃煤锅炉上,其脱硝效率一般为30%,多用作脱硝的补充处理手段。SCR是将NH3喷入锅炉300~400 ℃的烟道区域内,在催化剂作用下,NH3与NOx反应,其脱硝效率与烟气温度、催化剂性能、反应时间、流场分布等多个因素相关,一般为80%~90%。

SNCR+SCR组合工艺是节约费用、提高脱硝效率的一种混合工艺,SNCR工艺的还原剂喷入炉膛,逃逸的NH3在SCR反应器继续反应。脱硝反应NH3、NOx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0,NH3、NOx物质的量比达到1.0之后,脱硝效率提升缓慢,但氨逃逸大幅增加(见图2)。锅炉烟气中部分SO2在锅炉炉膛及烟道中被氧化为SO3,SCR催化剂也会将烟气中部分SO2氧化为SO3(转化率<1%)。逃逸的NH3在尾部烟道中与SO3生成NH4HSO4,NH4HSO4从烟气中吸收水分,黏附飞灰,继而造成尾部烟道腐蚀。

图2 脱硝效率和氨逃逸浓度与NH3/NOx(物质的量比)的关系[2]

3 氨逃逸超标原因分析

3.1 排放标准提升

煤燃烧NOx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与煤种、燃烧方式及燃烧过程控制密切相关。该电厂两台煤粉炉采用挥发分低的无烟煤,难着火、难燃尽,为了燃烧需求,锅炉燃烧温度高、风量大,原始NOx浓度高,均值达到1 000 mg/m3。

SNCR+SCR脱硝装置设计总脱硝效率≥91.7%,氨逃逸浓度≤2.5 mg/m3,出口NOx含量≤100 mg/m3。2014—2015年脱硝装置运行良好,虽然2#炉氨逃逸略偏高,但总体受控,脱硫排水的氨氮浓度在100 mg/L以下。2015年6月进行1#炉脱硝装置性能考核,考核期间出口烟气NOx平均浓度52.89 mg/m3,氨逃逸浓度平均值为1.00 mg/m3,NOx浓度、氨逃逸浓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2016年11月开始,间断执行NOx≤50 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标准。SNCR+SCR脱硝效率≥95.8%才能达到该标准要求,超出了SNCR+SCR脱硝工艺设计脱硝能力。为了满足排放要求,通过大量喷氨降低NOx浓度,这是造成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根本原因。

3.2 NH3/NOx分布不均匀

理想状态下,NH3/NOx(物质的量比)相匹配。脱硝过程中,NH3的喷入量根据NOx浓度进行自动调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煤粉炉SNCR、SCR自控不能稳定投运,SCR 6个喷氨调整阀长时间均为全开状态,反应截面上NH3/NOx分布不均匀。2018年10月,利用便携式检测仪表对2#炉SCR入口6个区域进行NOx和NH3浓度测量发现,NH3/NOx相差很大,分布严重不均,部分区域NH3/NOx>2,部分区域NH3浓度不足(见表2)。SCR喷氨调节效果差,NH3/NOx分布不均匀,局部喷入的NH3大于需要值,形成氨逃逸,是氨逃逸高的主要原因。

表2 2#炉SCR入口NOx和NH3分布

3.3 氨逃逸测量偏差

SCR出口设置在线氨逃逸表,采用的是西门子LDS6原位式激光分析法。激光通过烟气时,特定波长的激光被烟气中 NH3吸收,吸收程度信息保留在光信号中,即形成吸收光谱,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最终得到 NH3的浓度信号。

氨逃逸表在SCR出口水平烟道对角安装。由于该位置在除尘器前,烟尘含量浓度高,为确保透射,光程设置为1 m。测量探头易受烟道振动及温度变化影响,使测量不稳定或产生偏移。因此,受安装位置和运行环境的影响,在线氨逃逸表较难及时、全面地反映烟气中的氨浓度,数据代表性相对较差。运行过程中,氨逃逸表频繁出现故障、漂移等问题,给脱硝装置运行调整带来偏差,也是造成氨逃逸高的主要原因。

3.4 运行温度低的影响

运行温度既影响SCR反应速度,也影响催化剂的活性。SCR合适的反应温度为300~400 ℃,当运行温度低于该值时,催化剂活性下降,喷入的NH3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形成较高的氨逃逸率[3]。

两台煤粉炉开停工或低负荷运行期间,烟气温度达不到SCR最低运行温度,但为实现NOx达标排放,SCR在不满足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喷氨运行,脱硝效率低,氨逃逸增加,这是特定时间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原因。

4 应对措施

4.1 源头控制措施

低氮燃烧技术是从源头控制NOx浓度,通过低氧、低温燃烧减少燃烧过程NOx生成量,一般作为燃煤电厂NOx控制首选技术。两台煤粉炉设计燃料为无烟煤,挥发分<10%,燃烧温度高、风量大,产生的NOx浓度高。在前期脱硝改造时,受煤种及锅炉炉型限制,无成熟低氮燃烧改造技术及成功案例,未实施低氮燃烧改造。

为应对NOx标准提升、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问题,根据近年技术发展情况,煤粉炉实施低氮燃烧势在必行。经过前期技术比选,结合锅炉实际情况,选取轴向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采用旋转对冲燃尽风(ROFA)率先对2#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从锅炉总风量中抽出约28%作为燃尽风,分2层逐级送入炉膛,形成深度空气分级。通过调整整个炉膛区域内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状态,在保证总体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基础上,使燃料经历第一阶段“富燃料燃烧”和第二阶段“富氧燃尽”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富燃料、贫氧燃烧降低燃烧区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营造还原性氛围减少NOx生成,并还原部分已生成的NOx;第二阶段剩余燃料富氧下完成燃烧,低温氛围减少NOx生成。通过低氮燃烧改造,预期NOx初始浓度降至450 mg/m3,降低后续SNCR+SCR脱硝装置运行压力,减少喷氨量,降低氨逃逸值[4]。

煤燃烧过程NOx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低氮燃烧改造要平衡控制锅炉效率和NOx脱除两个目标。

4.2 过程优化措施

4.2.1SCR优化

对SCR进行优化,解决喷氨调节性差、NH3/NOx分布不均的问题。2017年从脱硝运行问题较多的2#炉入手,与大连研究院联合开展该优化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步实施了优化措施。2017年11月实施第一阶段改造,进行了喷氨格栅内构件更换及反应器入口流场优化,强化稀释风和烟气混合,改善入口烟气的流场分布。改造后2#炉喷氨量明显下降,具体见图3。

图3 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2#炉喷氨量变化

2018年10月利用便携式仪表对2#炉SCR入口NOx和NH3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数据情况对入口喷氨调节阀进行了调整,促使NOx和NH3分布相匹配,具体数据见表3。通过检测与调整,各个区域的NH3/NOx趋于平衡,在调试前后分别采样化验,调整前脱硫液氨氮浓度为559 mg/L,调整5 h之后氨氮浓度为353 mg/L。

表3 2#炉SCR入口NOx和NH3浓度检测

2019年实施了分区喷氨、分区检测、自控优化等第二阶段的优化措施,促进SCR精准喷氨和自控运行。2019年9月项目验收结果表明,改造后,2#炉能够实现SCR自控投运,脱硫排水氨氮浓度降至70 mg/L以下(折合氨逃逸浓度3.5 mg/m3)。

4.2.2SNCR优化

SNCR设计选取的氨气调节阀门和氨气流量计偏大,在运行过程中调整不够灵敏,加之建成投运后未进行系统调试,SNCR不能稳定自控运行。2017年、2019年先后对SNCR调节阀和流量计进行了更换。2019年与某公司结合,在1#炉SNCR试用先控系统,投运SNCR自控系统。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炉膛温度场将发生变化,SNCR三层喷枪的投运匹配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摸索和优化。

4.2.3运行控制优化

①控制氨气质量。从液氨源头、气化、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液氨脱水脱油管理,保证氨气温度,2#炉氨气双联过滤器定期切换清理,确保氨气品质合格,减少对脱硝系统的不良影响。②加强氨逃逸表的维护。加强氨逃逸表及相关CEMS的维护工作,确保数据准确,为脱硝系统运行提供可靠的调整依据。③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定期开展SCR催化剂活性检测,根据检测情况更换催化剂,确保良好的脱硝效率。④强化运行控制。严格控制锅炉开停工过程喷氨量,在满足NOx排放达标情况下,尽量减少喷氨量;保持锅炉稳定运行,减少大幅调整次数,启停制粉时上下游岗位及时沟通,避免波动时过量喷氨;尝试自主开展SCR喷氨调平试验,促进NH3/NOx均匀分布。

5 结论

煤粉炉受煤种和锅炉型式影响,原始NOx浓度高,为满足超低排放标准,过量喷氨,这是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根本原因。NH3/NOx分布不均匀,氨逃逸测量偏差是造成氨逃逸高的主要原因,运行温度是特定时间段氨逃逸高的影响因素。

为解决脱硝装置氨逃逸高的问题,在源头管控上,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改造后预期锅炉原始NOx浓度降至450 mg/m3以下,大幅降低后续脱硝装置运行压力。在过程管控上,实施SCR、SNCR优化,加强氨气质量、仪表维护、催化剂活性、运行控制等管理。目前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正在实施,预期通过各项优化措施的实施,实现降低氨逃逸值、脱硝系统稳定运行的目标。

猜你喜欢
氨气煤粉炉膛
集中供热煤粉热水锅炉房设计要点
二维炉膛气液两相对冲流动数值模拟
煤粉锅炉粉仓爆炸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层燃型垃圾焚烧锅炉的炉膛与炉膛温度简析
煤粉氧化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船用燃油辅锅炉炉膛爆燃分析
煤粉炉中煤粉爆炸机理及防爆措施探究
渔船密闭舱室内氨气泄漏数值模拟
炉膛负压测点改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