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辅助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观察*

2021-02-05 09:24杨栋强丁岗强毛重山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竹叶石膏

杨栋强 康 谊 丁岗强 毛重山 陈 芳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真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内壁膜的炎症,常表现为发热、贫血、栓塞、脾肿大等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常用西医,其多以抗生素为主,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且治疗效果不佳[2]。中医学者认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心悸”“发热”的范畴,竹叶石膏汤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除烦躁、滋阴润燥,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旨在探讨竹叶石膏汤辅助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3~60岁,平均(52.56±7.45)岁;病程1~2年,平均(1.50±0.50)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59岁,平均(50.5±8.5)岁;病程1.5~2年,平均(1.78±0.29)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此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①发热,体温大于38 ℃;②血培养呈阳性,大部符合主要标准或血清学检查显示活动性感染的证据,与病源体相符;③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等;④超声、心动图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初探》[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热毒炽盛、气阴两虚、血脉瘀滞等症状,表现为高热汗出、心悸胸闷、气喘气急、口干口渴、皮肤瘀斑、烦躁不安等症状。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确诊者;②年龄在41~65岁;③无精神障碍,且自愿加入治疗者;④患者及家属对分组及治疗方案均了解并签署同意书者等。

1.4 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者;②合并有其他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其他病变者;⑤无法判定疗效者等。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低盐清淡饮食,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口服头孢克肟(浙江巨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30,规格:0.1 g(按C16H15N5O7S2计))0.1 g/次,2次/d,连续治疗15 d。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竹叶石膏汤治疗,药方组成包括:生地黄20 g,黄连10 g,连翘15 g,姜半夏9 g,粳米10 g,人参6 g,石膏50 g,麦冬20 g,甘草6 g,竹叶6 g。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连续治疗15 d。

1.6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股动脉血,应用血气酸碱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标。③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高热出汗、心悸胸闷、气喘气急等症状消失且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大于70%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且指数在30%~70%为有效;症状未见改善且指数小于3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6]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者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至少有一项未达到正常值者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且未达到正常值者为有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62.5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60.0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3 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p(O2)、p(O2)/Fi(O2)指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CO2)指标降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在中医学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归于“发热”“心悸”的范畴,其机制为久病体虚,严重气血损耗,导致湿热、毒邪入侵,引起高热等症状。应以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抗炎镇静为主要治疗原则[7]。现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伤及脾胃,加用中药汤剂起扶助正气、标本兼顾的作用[8]。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药方组成为生地黄、黄连、连翘、半夏、粳米、人参、石膏、麦冬、甘草、竹叶等,其中,竹叶具有清热解毒、平心静气、化痰的功效;石膏具有生津止渴、祛除烦躁的功效;人参和麦冬均具有益气养血、安神静气的功效;半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心悸气短、调和诸药、养阴润燥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补阴虚、生津止咳、镇静的作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抗炎镇痛、泻火解毒的功效;连翘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炎的功效;粳米具有提高免疫力、润肠通便、健脾养胃、预防疾病的功效。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消炎、祛除烦躁、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60.00%,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竹叶石膏汤辅助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此外,竹叶石膏汤方剂中的人参、生地黄、黄连等药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养血生津、抗炎镇静的作用,辅助治疗可使治疗后观察组p(O2)、p(O2)/Fi(O2)指标高于对照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温玉霞[10]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竹叶石膏汤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竹叶石膏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孔伯华与石膏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石膏之魂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